楔葉葎

多年生、蔓生或攀緣草本,高約20-70厘米,分枝多,擴展。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變種,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蔓生或攀緣草本,高約20-70厘米,分枝多,擴展;莖較粗壯,具4棱,節稍膨大,多少被長柔毛或短硬毛,枝披散。葉紙質或革質,每輪4-8片,但通常為6片,楔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在莖下部的葉通常較大,長1.5-2.5厘米,寬3-6毫米,在莖上部的葉通常較小,長0.5-1厘米,寬1-2毫米,頂端微凹或鈍而具小凸尖,基部漸狹成很短的柄或無柄,上面暗綠色,光亮,粗糙,無毛或被短的小硬毛,下面蒼白色,密被硬毛,邊緣亦常被硬毛,1脈。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多而較稠密,通常2次二歧分叉,常成圓錐花序式排列,長達12厘米,少至多花;總花梗纖細或稍粗;花小,直徑約2毫米,4數,花梗長約1.5毫米;花萼無毛;花冠綠白色或黃色,輻狀,無毛,裂片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1-1.5毫米,頂端芒尖;雄蕊生於花冠管基部與裂片互生,長為裂片之半;花柱2裂至中部,長約0.7毫米,柱頭球形,子房無毛。果小,果爿近球狀,單生或雙生,直徑約1-2毫米,無毛,果柄長1-3毫米。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楔葉葎生長於海拔1250-3000米的山坡、溝邊、田邊、草地、灌叢、林中。

分布範圍

楔葉葎產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孟加拉國、泰國等地區亦有分布。經檢查 G. pseudohirtiflorum H. Li 實為本種,故予歸併。

主要價值

醫藥:【藏藥】桑子嘎保:治外傷出血,瘡癤《青藏藥鑒》。奈瑪吉卜瑪:全草治瘡癤《中國藏藥》。【彝藥】根治虛煩蒸熱,筋骨疼痛,小便不利,淋濁崩漏,跌扑瘀腫,外傷出血,癰疽疔瘡《哀牢》。
醫藥:全草(八仙草):苦、澀、微甘,平。清熱,祛風濕,散瘀血。用於痰火熱症,風熱眼霧,風濕痛,淋濁,尿血,中耳炎,跌打腫痛,外傷瘀腫,腸癰,癤腫。 根:舒筋活絡。用於目赤 。

變種

本種有4變種。
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小葉葎(變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本變種與楔葉葎不同的是:植株細弱,常直立;莖無刺或在棱上有倒向的小皮刺,莖無毛或稀被疏柔毛或剛毛;葉較小,不為楔狀長圓形,在下面被疏毛或沿中脈和邊緣有倒向的小刺毛。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產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於海拔400-3900米的山坡、河灘、溝邊、曠野、草地、灌叢或林下。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錫金、不丹、尼泊爾、緬甸等地均有分布。
剛毛小葉葎(變種)(新擬)
本變種與楔葉葎不同的是:植株極矮小;莖無毛或被疏柔毛或剛毛;葉較小,不為楔狀長圓形,在下面中脈疏被開展的剛毛,其餘無毛;聚傘花序1-3花,花序較短而少,有時花單生於葉腋。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產四川(道孚、爐霍)、雲南(西北部)、西藏(察隅、貢覺、波密、墨脫)。生於海拔3000-3900米的山坡、草地或灌叢。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部。
滇小葉葎(變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本變種與楔葉葎不同的是:植株細弱,常直立,莖無刺或在棱上有倒向的小皮刺,莖無毛或稀被疏柔毛或剛毛;葉較小,不為楔狀長圓形,在下面無毛或沿中脈和邊緣有倒向的小刺毛;果灰白色,被緊貼的顆粒狀小疣凸起。花果期8-10月。
產四川(九龍)、雲南(西北部)、西藏(察隅、聶拉木)。生於海拔2350-3700米的山坡、草地或灌叢。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部。
毛果楔葉葎(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楔葉葎不同的是:萼管和果均被小硬毛。花果期5-10月。
產廣西、貴州、雲南。生於山坡、田邊、河邊、林中,海拔14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屏邊。

參考文獻

楔葉葎(新擬)
Galium asperifolium Wall. ex Roxb. Fl. Ind. ed. Carey 1: 381. 1820; Levl. Cat. Pl. Yunnan 245. 1917; Cuf.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89: 239. 1940; Hara in Hara et al. Enum. Flow. Pl. Nepal 2: 201. 1979.——G. pseudohirtiflorum H. Li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18 (1): 117, fig. 2. 1980; 西藏植物志4: 467, 圖197: 1-5. 1985, syn. nov.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