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演員介紹
楊延朗
演員:蘇有朋
天生俊朗,美男子之譽早已傳遍京師,是眾少女心裡的理想郎君。體弱多病,少年時因救六郎而傷於心肺,也因此,更受楊母疼愛。性格叛逆,但冷靜、理智,洞察先機、審時度勢。在父親楊業眼中他離經叛道,其實他的才情武藝自成一格。一生背負的屈辱非人能忍。他是眾郎中最出色的一個。
潘語嫣
演員:蔡琳
出身官宦世家,善解人意,溫柔,她的父親潘仁美與哥哥潘豹在眾鄉親眼裡都是魚肉鄉民的奸佞人物,獨潘語嫣出污泥而不染,而且心中充滿正義敢愛敢恨,是個清純可愛的女子。在一次邂逅後, 語嫣愛上了家族世仇楊延朗,一個她此生最不該愛上的男人,這段愛情注定不會被家族接受,但二人一樣為愛情而奮鬥。
楊業
年約五十多,軍事奇才,迂腐,死板,在他的帶領下各個兒子都優秀出眾,他對兒子嚴苛,要求甚高,兒子們對他又敬又畏,楊業有命,莫敢不從。正直敢言,不畏權勢的個性,也令他樹立了不少敵人,尤以宰相潘仁美為甚,就在楊業的隱忍中,潘仁美變本加厲,導致楊家數子戰死,楊業兵困
佘賽花
演員:趙雅芝
年約五十,楊業之妻。武功高,有謀略,個性包容,懂權宜,處事收放自如,沉默時不怒而威,嬉戲時慈和可親,常為大局及子女著想,也能擺脫常規,是眾兒女眼中的護身符,也是楊業及子女間的橋樑。夫妻雖情深,但因處事手法不同而時有頂撞,而到最後皆能同心面對。
明姬公主
演員:胡靜
二十多歲,主理遼國探子營,天資聰敏,最善用刑,具政治野心,,行軍調將不遜男兒,甚得父親所喜,軍將怕她比怕其父兄更甚,她卻以此為榮,常欲與兄長爭長短,一度致使兄妹間每多不和,自視甚高的她一次為四郎所救,被其氣質及俊貌所迷,從此不能自拔,進退失據,後被兄所誤殺
楊延昭
演員:賈乃亮
天資較平庸,溫順忠直,帶點魯鈍,但處事卻專心一意,勤奮自強,無論是武學文略,都孜孜不倦鑽研,楊六郎除了沙場征戰之外,還有一個心愿:一心改善楊家槍法,光大門楣。
楊延慶
演員:于小偉
楊三郎為人魯莽衝動,雷子性格,力大如牛,硬功了得,但胸無城府,尚武輕文,眾兄弟中,以他最喜隨軍出征,為國殺敵,為民請命是其大志,心中總是懷著“抱打不平”四字,故京師里的惡人聞得他的名字也退避三舍,可惜有勇無謀。三郎面對陌生女子固然臉紅耳熱,目不斜視,口不能言,面對心上人更是一籌莫展,令人氣結。
楊延嗣
演員:嚴昆
性格活跳可愛沒心機,富冒險精神,總是探求新鮮刺激的事物,處事少理後果,時常為眾兄弟添上不少麻煩,但同時亦添上不少歡樂。楊家管家之女楊楚楚喜歡上了他,而他也對楚楚也有隱藏在心中的好感,而七郎為了成全三郎,卻不得已與楚楚劃清界線。但最終他們互表心聲,但因潘豹的插足,讓他們遇上許多困難。
楊五郎
演員:保劍鋒
年約二十二,武功在極高,卻不喜歡戰爭,天生慈悲心腸,一心向佛,浸淫於學武中,大有宗師風範,從不近女色,以為一生與女子無緣,心無半點雜亂,無奈竟陷在苦戀中。
楊楚楚
演員:張定涵
約十八九歲,本性怯懦,事事順人意,心中也只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而活,盡得楊業賽花的憐愛,也得眾男孩們的呵護。與七郎是天生一對的歡喜冤家.
毛小英
演員:王艷
二十出頭,山寨少主,出身草莽,狂野潑辣,敢愛敢恨,最恨高官財主,最愛好打不平之士,所以甫見三郎為自己出頭,即已心折,誓要贏得個郎心,不惜虜劫之以迫其成婚,令本已有女性恐懼症的三郎退避三舍。無大權謀,卻有滿腹打家劫舍、騙財逃逸之術,善用刀斧,為人講義氣。 最終三郎被小英打動,喜歡上了小英
全部
音樂原聲
名稱 | 作詞 | 作曲 | 演唱 | 備註 |
---|
| | | | 片頭曲 |
| 文雅 | 小哲 | | 插曲 |
| 文雅 | | 蘇有朋 | 插曲 |
| | | 周傳雄 | 片尾曲 |
幕後花絮
蘇有朋本來是出演六郎的,但是他認為他本身已經給觀眾乖乖虎的印象,楊六郎又和張無忌太像,於是在研讀劇本後讓投資方改為以四郎為主線,他也選擇飾演楊四郎。
拍攝現場,蘇有朋和蔡琳雖然言語不通但延續劇中纏綿愛情,接受採訪時還相互逗笑,打情罵俏。
由於在劇組相處很融洽,在殺青宴上多位演員因為感染離彆氣氛而抱頭痛哭。
拍攝該戲時,蘇有朋的媽媽從台北特地來片場探望兒子。
楊四郎的飾演者蘇有朋在拍完“四郎探母”一場戲後一直痛哭不止,許久無法從戲中脫離出來。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楊家將系列的戲劇、小說、電影都以楊六郎為主,《楊門虎將》投資方在籌備劇本時,本意也是以楊六郎為主線為蘇有朋寫劇本,屬意他來飾演楊六郎。但是蘇有朋在拿到劇本後,用一年的時間來查閱古典小說、翻看楊門系列電影、戲劇之後,有了相反的觀點,蘇有朋表示:他本身因為小虎隊的“乖乖虎”的綽號就給人乖乖牌的印象,演楊六郎毫無懸念,和之前演過的《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相類似,他希望能飾演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角色。在《楊門虎將》中楊四郎是個悲劇英雄,他體弱多病個性倔強、沉默寡言自有思想,他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卻始終得不到父親的接納,他的感情徘徊在蔡琳扮演的潘語嫣和胡靜扮演的明姬公主之間,家仇與國恨,兩個女人其實都是他不該愛的女人,偏他又必須面臨愛恨抉擇,是個有點孤僻外冷內熱的角色,也是蘇有朋過往從沒嘗試過的角色,他覺得演“楊四郎”個性更鮮明,所以最終蘇有朋提出,希望《楊門虎將》以楊四郎為故事主線,重新構思劇情。故因此投資方便邀請編劇重新以楊四郎為主線重塑劇情,才有了與其他楊家將系列不同主線的電視劇《楊門虎將》。
選角過程
該劇的男主角蘇有朋是由製作公司直接選出的,劇本也是爭得蘇有朋的意見將男主角對換進行修改。而蔡琳則是因為與蘇有朋在《楊門虎將》之前合作了一部《情定愛琴海》,兩人合作默契,在《楊門虎將》開拍前,蘇有朋向製片方推薦蔡琳飾演女主角潘語嫣,這也是蔡琳首次出演古裝戲。《楊門虎將》製片方看了《大唐歌飛》之後找到賈乃亮,代替之前原定讓蘇有朋出演的楊六郎。為了提高電視劇的演員水準,製片方請出自自1997年後8年未出山的香港演員趙雅芝、香港四小龍之一的演員狄龍以及內地演員胡靜、寇振海、王艷、保劍鋒,牛萌萌、張定涵、林江國、張梓宸、姜鴻、于小偉等演員助陣。
拍攝過程
《楊門虎將》與2004年冬天在上海拍攝時,趙雅芝的先生、兒子,蘇有朋的媽媽紛紛趕來探班,而狄龍的另一半“龍嫂”陶敏明更是一直陪伴在“龍哥”身邊。狄龍個性木訥拘謹又沉默寡言,龍嫂則熱情好客,只要她幫狄龍買的食物,保證劇組人人有份,而且龍嫂不論狄龍拍戲多早多晚多冷多苦,都始終陪在其身旁,同時還幫《楊門虎將》里的年輕演員解決了許多問題。
蔡琳蘇有朋因“吃”結緣《楊門虎將》是蔡琳首次演古裝戲。蘇有朋、蔡琳兩人通過《情定愛琴海》四個多月拍攝培養出良好默契。拍這部戲時,兩人每天上工都是笑臉相對,而通過翻譯兩人最多的話題就是吃,蔡琳喜歡吃炸雞、薯條,總不忘拿給蘇有朋分食,還常把從家鄉韓國帶來的真空包裝泡菜以及媽媽親自做的韓國小點心送給蘇有朋吃。同樣愛吃的蘇有朋當然也不忘投桃報李,常常送給蔡琳台灣名產牛肉干、蛋黃酥、綠豆凸等美食。
《楊門虎將》在2004年3月初封鏡。壓軸大戲楊四郎之死按照劇情要在長城上完成,於是,製作單位三個月前就向長城當地管區申請,拍攝期內暫時封城一段區域。長城當地管區也相當配合,讓導演兩天之內就拍完楊四郎悲壯殉國的結尾大戲。投資方表示,萬里長城將特別開放自北京開車四個小時之遙的河北郊外一段偏遠古老的長城給《楊門虎將》拍攝壓軸高潮大戲,為了不致讓現代遊客干擾古裝大戲拍攝,開拍的那三天還特地將現場暫時封城一段區域。長城上的這幾場戲是《楊門虎將》的高潮結尾戲,此時的楊四郎早已歷盡多年滄桑,為了更貼切劇情蘇有朋讓自己48小時沒睡覺,眼睛布血絲,滿身疲憊,臉上刻滿風霜,配合著萬里無際的長城景觀蒼茫得讓人感動。經紀公司方面就表示這一場戲除了蘇有朋自己投入得掉下眼淚外,在場的劇組工作人員,包括導演都深為感動。
製片方以重金為蘇有朋訂做戰袍,戲中光他一個人的20套獵裝、便服、功夫裝、戰袍、加上靴子、配件價值就高達港幣40萬元。他身上的3套戰袍盔甲全是真皮和金屬打造,加上3雙特製馬靴,造價不菲,穿戴起來俊朗出眾、英挺無比,旁人看了羨慕,蘇有朋卻直冒汗,因為全身盔甲披掛加起來接近10公斤重,手上還要拿著武器耍刀弄劍,他只好發揮他考大學時的毅力咬牙力撐,不服輸的個性使得他拍攝過程中每天揮刀舞劍都儘可能親自上陣而絕少用替身,經過兩個星磨鍊,他身披戰袍已能揮灑自如。
劇集評價
電視劇《楊門虎將》取材於世俗民眾耳熟能詳的楊門七虎將的故事,突出愛國情操、男兒情懷,更有纏綿悱惻的愛情,引人入勝也催人淚下(新浪娛樂評)。楊家將故事中的精忠報國、民族大義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靈魂,因此,所有的楊家將故事都離不開歌頌抵禦外族入侵的愛國主題;在影視劇中,觀眾見到的都是大同小異的在忠與奸、愛國與賣國的衝突中塑造出來的楊家將群像。而《楊門虎將》引人注目的是:它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切入點,從情感入手重新構造故事脈絡,首次讓有爭議的楊四郎成為故事主角,展示了以往楊家將故事未曾觸及的情與仇、家與國等錯綜複雜的內心矛盾,從而使這個流傳近千年的故事找到了與當代觀眾的共鳴點(新浪新聞評)。全劇不僅演繹了“血戰金沙灘”、“四郎探母”等經典名段,而且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楊四郎與仇家之女潘語嫣青梅竹馬和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為了這段得不到兩家祝福和接納的愛情,楊四郎強咽悲酸,在難以忍受的孤寂和期待中煎熬。而在逃避奸臣潘仁美的圍剿中,楊四郎重傷不支,被遼國公主明姬所救,以後又無奈地成了遼國的駙馬。楊四郎背負著國讎家恨而報國無門,思念親人卻又不被家容,牽掛遠方戀人卻又不忍離棄曾救自己一命的妻子。坎坷的人生歷程,使楊四郎這個人物充滿了矛盾和無奈,形成了四郎悲劇性的命運,而正是這種命運的降臨,該劇讓觀眾看到楊四郎對國、對家、對愛、對義的真實世界。楊四郎的重新塑造,突出了人性中的情與義,反映了人文思想在電視劇作品中的升溫(新浪新聞評)。
《楊門虎將》跳出了忠奸鬥爭的窠臼,脫離了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敵我交戰,而以愛情、親情為主線,以情緒推動全劇,成為一部大型俠義愛情悲劇。它在母子情、兄弟情、愛情糾葛和復國情結等感情戲上著墨甚多,比如增加了楊業捨身救佘賽花的動人故事,而七子中的愛情故事也曲折而感人,不僅渲染了七子的兄弟情誼,而且將現代人的情感生活濃縮折射其中,抒發了今人對真情和大義的執著憧憬,充滿了人性的力量。
《楊門虎將》是在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過程中尋求突破,劇情的骨架雖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楊家將故事,傳統話本、戲曲的《四郎盜骨》、《雁門關》、《五台山》、《碰碑》、《夜審潘洪》等觀眾熟悉和喜愛的故事雖仍保留,但它實際上已不是一部歷史劇。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任何古裝劇都是今人穿古裝。以往楊家將故事中的忠孝節義,體現了中國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備受外族入侵的特定背景下的文化意識。而新世紀新中國產生出新的文化意識,因此超越傳統主題的《楊門虎將》,更多的是體現新時代的烙印。它用新觀念去詮釋古典的道德,以“帶著情感的思考”融入新的人文思想,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新浪娛樂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