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走在小說邊上(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一般指本詞條

於慈江這本《楊絳,走在小說邊上》作為一部研究著作,實際是有點匠心的。他不像我們那樣主要用楊絳自己的文學思想分析和解剖她的文學作品,也不像我們那樣主要用楊絳的文學作品論證她的文學思想,而是分別考察她的小說創作、小說研究和小說翻譯,並從她對自己小說創作、小說研究和小說翻譯的看法中考察她對小說的理解和認識。這就找到了能夠將楊絳全部文學活動串聯起來的一條紅線。

基本介紹

  • 書名: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 作者:於慈江
  • ISBN: 9787510084027
  • 頁數:342 
  • 定價:40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時間:2014.10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小摘,作品目錄,
百歲文學老人楊絳集作家、譯作家、學者於一身,下筆審慎執著,寫譯生命綿長,不獨以劇作、散文名世,尤好讀、寫、譯、評小說,是中國現當代學院學者文學家的突出代表,也是讀者和研究者十分關注的對象。
2014年是楊絳先生從事她生平至愛的小說創作第80個年頭(1934年,其小說處女作《路路》問世,並於次年8月25日發表於《大公報·文藝副刊》第166期)。為恭賀楊絳先生踏上小說創作之旅80周年,於慈江博士積多年心力撰寫的《楊絳,走在小說邊上》一書出版。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一書作為學界第一部楊絳研究著作,從“小說”切入,全方位打量楊絳——從她的小說創作到小說理論(認為楊絳師法歐美小說經典和理論積澱,重視典型人物和小說布局,既是她品評中外小說的基本路數,也是她小說寫作的理論自覺),從她的小說翻譯到翻譯理念(認為“點煩”與“翻譯度”等的提煉可圈可點,既有理論深度,又較易操作,但不能有失節制),超越了以往單一的研究取向。
通過細緻爬梳楊絳的小說寫、譯作以及小說寫譯的理念與理論,於慈江的《楊絳,走在小說邊上》一書深入剖析了楊絳的小說緣分、經驗與情結,她畢生寫譯小說的甘苦、得失與矛盾——既以小說為視角一窺楊絳的文心,也以楊絳為焦點觀照現代小說的流變。
該書作者於慈江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碩士,美國雷鳥(Thunderbird)國際管理學院MBA,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在寫、編和譯諸方面均有豐富著譯述的於慈江博士,與楊絳先生不僅同出於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也都有過放洋求學經歷。老少兩代寫譯人通過《楊絳,走在小說邊上》一書所展開的準心靈對話讓人不免充滿期待。
據悉,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楊絳,走在小說邊上》已於近日上市發售。該書儘管學術含量較高,但文風樸實清新、文筆既相當講究又流暢易讀,內含大量人所未言、前所未見的觀點、資料和掌故並曾經楊絳本人過目。特別是有關外國文學翻譯部分的論證與分析最能見出該書作者功力。

內容介紹

書以文獻鉤稽、版本對比、歷史研究、比較研究、理論研究、問卷調查研究等方法為基本手段,緊扣楊絳的學院派或學者型小說家兼小說譯作家這一雙重身份,在文本(小說寫譯文本與文論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楊絳的小說寫作、小說譯作以及小說寫譯的理念與理論展開細緻探究。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譬如,在本著楊絳自己的“藝術是克服困難”11這一理念對楊絳糾結和掙扎於“寫作”與“寫作的困難”這一兩難境地的矛盾與複雜心態進行剖析與探究的過程中,既依託楊絳本人的知識修養與人文素養,聯繫她的學術與語文造詣,也考慮她的高級知識分子身份與學者心態。

作品小摘

對現代文學階段的楊絳(如其早期的戲劇創作)的關注,主要源於如下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孤島”或淪陷區文學的日益受重視;二是近年來海外漢學研究的直接和間接推動;三是“錢锺書熱”的餘熱或“愛錢及楊”效應。
這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夏門四大弟子”之一、美國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東亞中心主任耿德華(Edward M.GJunn,Jr.)所從事的“中國淪陷區文學史”研究。作為這方面最早的研究成果之一,耿德華1980年出版的英文專著《被冷落的繆斯:中國淪陷區文學史(1937-1945)》(Unwelcome Muse)體現了上述三方面因素的聚合:這部書本身來自於海外漢學界,研究的是過去少人問津的中國淪陷區文學,又明顯受到其師夏志清( 1921-2013)《中國現代小說史》(A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Fiction)一書的影響一一譬如,耿德華對楊絳的“發現”令人沒法不想起夏志清對錢锺書的“發現”。縱令不是直接啟發,也當是間接提示。

作品目錄

序一 對楊絳小說經驗的細讀、感悟與闡釋 洪子誠/1
序二 他摸到了學院學者文學家的脈搏 王富仁/5
序三 於慈江的歸去來 高遠東/13
第一章 走在小說邊上的楊絳——文壇多面手與小說情意結 1
第一節 學者型或學院派作家兼譯作家一一人們怎樣看待楊絳 1
一 作為文壇多面手的楊絳 1
二 作為當代作家的楊絳 7
三 作為現代作家的楊絳 10
四 綜合視角觀照下的楊絳 17
第二節 最難割捨是小說一一審視楊絳的絕佳聚光燈 23
一 楊絳文心深處無所不在的小說影像 23
二 以小說打量楊絳的具體方式與路徑 27
第二章 “有什麼好?”一一楊絳談小說的特性、路數與理論積澱 31
第一節 “偶然欲作最能工”一一楊絳專論小說的文集《關於小說》 32
一 “事實——故事——真實”:小說的構成因子與寫作模式 33
二 從小說的虛構、想像本質看不能“以假為真” 36
三 小說的彈性、客觀性、自為性、結構局限性與功用 43
第二節 “落紅不是無情物”——楊絳的第一本文論彙編《春泥集》 47
一 從小說中的典型形象說到小說家的主觀意圖 49
二 由具體作品看中外有別的戲劇結構與小說路數 52
第三節 小說何為——楊絳縱談“英國小說之父”菲爾丁及其小說 58
一 “無非把小說比作史詩”——楊絳談菲爾丁的小說寫作理念與理論 65
二 “總把實際的人生作為範本”一一楊絳談菲爾丁的小說寫作 80
三 楊絳談典型人物及其他——以菲爾丁的小說寫作理論與實踐為例 95
第三章 楊絳的小說寫作理念與理論 105
第一節 關於小說寫作的理念與理論——從“對小說藝術的愛好”談起 105
一 從文學寫作的理念與理論到小說寫作的理念與理論 105
二 借言記事、寫人和達意:楊絳作品的小說意味與小說筆法 112
第二節 取法經典、閱世啟智——楊絳的小說寫作理念與理論 118
一 “創作小說的藝術”——楊絳的小說寫作藝術論 122
二 娛目快心與閱世啟智一一楊絳的小說寫作功用論 133
第四章 楊絳的小說翻譯理念與理論 137
第一節 翻譯理念與理論流變:從“信、達、雅”到傳“神”入“化” 137
一 從嚴復的“譯事三難”說開來 137
二 朱生豪、傅雷的傳“神”與錢锺書的入“化” 141
第二節 “照模照樣地表達”原作一一楊絳的小說翻譯理念與理論 148
一 何謂翻譯? 152
二 翻譯三件事:選字、造句與成章 154
三 “翻譯度”與翻譯的適度和到位 161
四 “一仆二主”與翻譯的兩難 163
五 對轉譯、意譯、死譯、硬譯和直譯等的理解 167
六 慎用成語、重視譯註與不輕言譯詩 169
第三節 追求譯文的洗鍊與明淨一一楊絳的翻譯“點煩”論 171
一 譯文的“點煩”與文字的“明淨” 171
二 西班牙小說《小癩子》的漢譯書名——例說“點煩” 176
第五章 楊絳的小說寫作與小說譯作 185
第一節 刻畫“軟紅塵里”的眾生之相與根性一一小說《洗澡》及其他 185
一 “純粹編一個故事,塑造一個人物”——楊繹小說的關注重心 188
二 描摹和透析“人性與世態”——楊絳小說的內涵指向 198
三 從“藝術是克服困難”到“藝術與克服困難”一一楊絳小說的寫作限度 203
第二節 “我翻譯的書很少”一一楊絳的翻譯生涯 209
一 “孝順的廚子”的勞作——楊絳的數種“流浪漢小說”譯本 211
二 楊絳與新詩的緣或非緣一一英詩《我和誰都不爭》的漢譯及其他 217
三 “我的稱讚是不容易的”一一楊繹翻譯生涯的起步與跨度 227
第三節 西班牙小說經典《堂吉訶德》的漢譯及其他 236
一 文學翻譯的文學性之爭一一由漢譯小說《堂吉訶德》說起 236
二 楊繹、董燕生和劉京勝的《堂吉訶德》譯本:一個抽樣分析 244
三 楊絳譯筆的特點——以英國小說《傲慢與偏見》一個漢譯片段為例 257
第六章 百年楊絳:一個“寫作困難的人”對“困難的克服” 261
第一節 “走到人生邊上”的“業餘作者” 261
一 在野狀態與邊緣視野 262
二 業餘立場與專業精神 270
第二節 小說寫澤的困難與“因難見巧” 273
一 “從難處著手”一一楊絳小說寫譯的宿命或個人選擇 273
二 是“有志無成”還是“因難見巧”?——楊絳的“試筆學寫”狀態 280
三 附論:“困難的克服”?——對傳記《聽楊絳談往事》的另類解讀 288
參考文獻舉要 295
附錄一 《幹校六記》簽名本——楊絳贈本書作者於慈江 329
附錄二 《洗澡》簽名本一一楊絳贈本書作者於慈江 331
附錄三 《楊絳文集》(卷一)簽名本——楊絳贈本書作者於慈江 333
附錄四 本書作者於慈江草擬的問卷《請楊絳先生答疑》 335
後記 3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