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櫚

楊紹櫚

楊紹櫚,苗族,1940年9月出生,天柱縣遠口鎮青雲村人。1959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族班,1972年畢業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先後為40多部電影和幾百部(集)電視劇作曲。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曾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為三十餘部故事片、紀錄片和近百部(集)電視劇作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紹櫚
  • 民族:苗族
  • 出生日期:1940年9月
  • 畢業院校:上海音樂學院
  • 出生地:天柱縣遠口鎮青雲村
人物經歷,綜藝節目,擔任職務,主要作品,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楊紹櫚,從小酷愛民間歌舞音樂。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著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其形式多樣、活潑動聽、高亢抒情的歌聲、笛聲、木葉聲,與綿綿的青山綠水,婉囀的鳥鳴蟬唱和諧地交織成優美的樂章。這些純真的民間藝術、深深地印在楊紹櫚的心田。解放後,他在家鄉上了國小,後進入錦屏縣讀國中,是校內外的文娛骨幹,並開始自編歌舞、戲劇和寫詞作曲。
1959年,上海音樂學院赴貴州招生,楊紹櫚被破格錄取進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族班學習作曲。民族班的三年學習,他成績優異,又轉入本科深造。其間,他先後在《上海歌聲》等刊物上發表歌曲。
1972年,懷著迷惘和興奮,楊紹櫚跨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大門,與他學生時代就非常仰慕的作曲家王雲階、葛炎、寄明、黃準、呂其明等一起工作,開始了他的電影音樂之旅。
1977年,他為故事片《連心壩》作曲。他同主創人員奔赴故事的發生地——川、黔、湘三省交界的山村體驗生活並採集民間音樂,創作了影片的主題歌《大壩建在咱心間》,插曲《豐收對歌》《迎來山鄉盡朝暉》以及全片配樂。
幾年後,楊紹櫚為農村故事片《喜盈門》作曲。他隨劇組赴山東省平度縣、棲霞縣深入生活,寫出主題歌《同心攜手建樂園》。歌曲吸收了山東民歌、呂劇、說唱曲牌的元素,樂隊中加入了柳琴、墜胡等特色樂器,突出地方風格。充滿鄉土氣息的音樂對劇情發展起到推波助瀾、增添色彩的作用。他為電影《喜盈門》創作的音樂榮獲中國電影第二屆“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1985年,他接到故事片《少年犯》作曲任務。這是一部特殊題材的影片,為了了解少年犯的心理,他深入少年犯管教所和成人監獄,與犯人交談。在導演的支持下,他加工改編歌曲《心聲》,並連夜配合樂隊伴奏完成錄音。
退休後的楊紹櫚,創作並未畫上休止符。近年來,他譜寫了許多關於家鄉的作品,包括《天柱好天柱美》《我的母校叫遠口國小》《黔東南,可愛的家鄉》《苗鄉侗寨美如畫》《雷公山,西江水》《侗家九寨幾多嬌》等。
2009年,楊紹櫚的首部歌曲選《飛出苗嶺的歌》出版,他贈送給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十六個縣(市)中國小的音樂老師總計2000本。隨後推出的《飛出苗嶺的歌》“鄉情篇”則被贈送給在上海務工的農民工子女。楊紹櫚曾幾次赴長興島,為農民工子女輔導合唱,還為他們創作了《我們同在陽光下》和《老師對我說》等作品。

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節目名稱簡介
2013-5-31電影人物楊紹櫚,苗族,貴州天柱人。1962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1967年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作曲、音樂創作室主任。1982年,他憑藉電影《喜盈門》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國中畢業後,考入貴州民族學院藝術系附中,學習作曲。在傅天滿等老師的指導下,於1958年在貴州音協編輯出版的《躍進歌曲集》上發表處女作《戰士之歌》。一年中,先後在《苗嶺歌聲》等刊物上發表5首歌曲作品。從此,更堅定了他學習作曲的信心。1959年,上海音樂學院赴貴州招生,他前去應考,被破格錄取,進入該院民族班學習作曲,師從沙漢昆、林樹安等教授。經三年刻苦努力,取得了優良成績,為進一步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在作曲系主任鄧爾敬等教授的關懷下,轉入本科繼續學習,受教於黎英海、劉福安、原登跳等名師門下。這期間,先後在《上海歌聲》等刊物上發表歌曲和錄製唱片10餘首。
1972年,畢業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從此,在影視音樂創作中,他不斷鑽研、探索、追求、創新。鑽研自己所熟悉和熱愛的民族風格;吸取外國音樂中能“洋為中用”的精華;追求和捕捉鮮明的音樂形象;創新表現手段。

擔任職務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家協會理事兼秘書長,被任命為上海電影製片廠音樂創作室主任、黨支部書記等職。

主要作品

他認為,旋律是世界上最自然和最美好的東西。創作好旋律,是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藝術。他在為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譜寫音樂時,因對這樣的題材缺乏生活體驗,也沒有掌握這方面的資料,頭腦一片空白,於是他廣泛蒐集,深入調查,許多文藝單位留下了他的足跡。最後,整整兩天時間,他沉在資料館裡,絞盡腦汁,潛心研究,思索如何吸取異國音樂特色的同時,保持和發展我國民族音樂風格。在旋律、配器及伴奏形式上,把東南亞地區音樂的特點,融人我國的民族音調中,一首歌很快在他的指間流泄,這首歌,有力的烘託了影片的主題,抒發了影片主人公――華僑科學家熱愛祖國的縷縷情思。影片還未上映,而主題歌《我怎能把您遺忘》就成了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獨唱音樂會上的最新曲目,很快流傳開來。
清新活潑,富於鄉土氣息,音樂風格與影片風格和諧統一,也是楊紹櫚音樂創作的一大特點。電影《喜盈門》上映,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熱烈歡迎,發行拷貝量居建國以來國產片之最。不可否認,這除了劇作選題好,導演功夫深,演員演技高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音樂寫得美,給影片增添了絢麗的光彩,故於1981年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獎中,榮獲“最佳音樂獎”,他從頒獎會上捧回了“金雞”。喜訊傳到家鄉山寨,鄉親們歡欣鼓舞。《貴陽晚報》刊登了題為《手捧金雞的苗家人》的報導。這部音樂的成功,凝結著他廢寢忘食的心血,流淌著他頑強奮鬥的汗水,是他用時最長用功最深的一次創作,他同劇作者一道赴山東省平度縣走訪劇中人物的“原型”,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山東民歌、戲曲說唱和樂曲等音響、文學資料,進行學習、研究,分析它的音樂語彙、調式特徵和旋法規律等,他還聽取了農民、幹部的意見,根據影片內容要求進行創作,使人們仿佛嘗到了山東大蔥蘸醬的味道,聞到泥土的芳香。
有真情、寫真情、動真情,把自己的心貼上去,這是楊紹櫚音樂創作的又一特點,故事片《漂泊奇遇》的音樂創作就是如此。這部根據艾蕪的《南行記》改編製作的影片,他十分喜愛,燃燒了他的激情,觸發了他的動力和靈感。他隨攝製組奔赴雲南,踏著小說作者當年漂泊的足跡進行採訪,收集了許多歷史資料和民間音樂素材,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加深了對劇本主題思想的認識,增強了對劇中人物的愛憎感。他通過富有民族特色、抒情而頗具歌唱性的旋律,寫成了感人至深的主題歌《沒有憂沒有愁》。他憑靠自己紮實的民族民間音樂功底,巧妙地使用了我國西南雲貴地區降“3”音和降”7”音的特徵音調,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滿懷情思的形象和深沉感,使聲畫的風格情緒熔於一爐,博得了行家們的稱道。
拔心弦、唱心聲,適應民眾的審美情趣和需求,使音樂語言通俗動聽;情飽滿,意深切,又有民族的氣魄,也是楊紹櫚音樂創作刻意追求、執著進取的。在影片《少年犯》的音樂創作中,他根據新時代的節奏和青少年的特點,採用了通俗音樂的手法,以《心聲》主題歌為全劇貫串線,按照不同場景進行處理,在感情強烈的地方用“正劇”的寫法烘托主題,這些被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涉及到人們的心靈,在社會各階層產生較大震動,電影音樂隨劇情的跌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和思索。通俗音樂的風格形式,較好地刻劃了“迷途者”的心理,喚起人們的覺醒,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使“心聲”的旋律久久迴蕩在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田。
在從事影視音樂創作的同時,他還創作了一批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聲樂、器樂作品。如舞劇《紅軍樹》、民樂合奏《豐收的苗家》、墜胡與樂隊《喜盈門》均先後參加了《上海之春》的演出,並受到好評;還有各種獨奏、獨唱、重唱、合唱作品,有的散見在全國各地音樂刊物上,有的被電台播放,有的被錄製成唱片、音帶。其中《飛喲,飛到金色的北京》獲“全國民族團結征歌”三等獎,《地質工作者之歌》獲“上海科技工作者征歌”優秀獎,《心聲》及《我和你》分別獲“上海首屆通俗歌曲創作比賽”一等獎和創作獎,《中華泰山》獲“中國歌曲金曲選”優秀獎。《明天的故事比今天多》獲“唱黔南征歌”三等獎。他先後為40多部電影和幾百部(集)電視劇作曲。

所獲榮譽

他的業績被載人《中國電影年鑑》、《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華當代名家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專集》。榮獲國家高級藝術作曲家職稱。
他為電影《喜盈門》創作的音樂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為影片《少年犯》創作的主題曲《心聲》獲上海首屆通俗歌曲創作比賽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