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奇

楊秀奇

楊秀奇,男,漢族,196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三級警監警銜,豐臺公安分局政治處民警,原為西羅園派出所第一社區民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秀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0年1月
  • 主要成就:1994年獲得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人物特寫,人物經歷,

個人簡介

楊秀奇,1979年參軍,1984年11月參加公安工作。他在責任區的崗位上工作了近20年,從一名普通民警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1990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4年獲得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1997年被公安部評為二級英模,2000年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0年、2002年、2004年連續獲得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標兵榮譽稱號。楊秀奇是黨的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2002年至今一直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他始終以“牢記宗旨,真誠服務”為目標,以社區為家,心繫百姓,通過主動溝通、熱情服務,從通郵、鋪馬路、實施燈光工程等這些“閒事”入手,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贏得了社區民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建立起水乳交融的警民關係,動員出一批治保力量,構築起嚴密的社區防控網路,開創了“警民互動、共保社區平安”的新局面。
他確立了防範就是服務的觀念,突出防範的針對性,加強物防和技防建設,提高社區防範水平;加強群防群治組織建設,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形成嚴密的社區防控體系;加強實有人口的調查和了解工作,突出對重點人的管理。他將科學管理引進社區,同北師大的博士生導師共同研製開發了社區管理軟體,獲得一致好評。

人物特寫

為了儘快熟悉社區情況,楊秀奇暗下決心,只要有時間就到責任區走門串戶。但是最初的工作並不順利,他的滿腔工作熱情總是被潑冷水。社區居民不認識他,他叫門,居民不但不開,甚至把他當賊。晚上,他躺在床上就琢磨:老百姓不讓我進屋,這說明我與老百姓之間有隔閡,這種隔閡影響了我的工作,我應該儘快縮短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經過一番調查後,楊秀奇決定從清理社區的垃圾入手。 盛夏天氣酷熱,楊秀奇卻一連20多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帶領民工拿著鐵鍬,推著小車清理堵塞的垃圾口。清理完後,他又找來專人負責保潔。每天晚上,居民下樓遛彎時看到整潔的社區環境,心裡感到很舒服,也對社區民警有了新的認識。此後,楊秀奇就專從老百姓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想方設法去解決,他的工作也越來越得到社區居民的支持。
每天在社區里轉悠,楊秀奇總能發現問題。他發現社區的綠地經常遭到人為和自然的破壞,綠地越來越少,與社區整體規劃不銜接。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他與園林局協商後負責起社區的綠化維護和管理,經過幾年的努力,為小區鋪設水泥方磚2500平方米,植樹1100多棵,修建草坪5200平方米,改變了小區“雨天滿腳泥,晴天塵土漫天飛”的狀況,將居民小區建成了綠色小區。他發現社區的道路坑坑窪窪,就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後來,區政府投資80萬元,將社區水泥路改造成了柏油路。他又籌資20萬元對社區環境進行整修,使居民出門再也不為行路難發愁了。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楊秀奇提出了“封閉式管理”的建議並在小區內開始實行。在1995年,實行住宅小區的封閉式管理,這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新鮮事。楊秀奇認為,實行封閉式管理能有效提高防控能力,減少案件發生。 楊秀奇一邊找有關部門協調,一邊做民眾工作。西羅園一區24樓南側沒有封閉前,一層的幾戶居民紛紛開起了小賣部。他就挨家挨戶地做工作,苦口婆心地講隱患、講危害,動員他們捨棄個人小利,維護小區安全,最後終於說服這幾戶居民,將一區24樓南側的400平方米空地進行了封閉。
楊秀奇採取警衛人員與專職巡邏人員相結合,義務巡邏人員與安全員相結合的辦法,形成多功能、多方位的立體交叉式網路。他在社區內組織了“小區治安工作協商會”,協助民警了解治安情況,做好各項安全保衛工作。為抓好基礎工作,又建立了18種防範力量。他給自己提出要求,每月入戶不得少於30戶,以動員發動更多民眾參與群防群治。在他的組織和發動下,目前配合他們工作的聯防隊員、積極分子、志願者等總共有600多人。
2010年,豐臺公安分局推行社區民警駐區制,楊秀奇主動請纓,要求回到工作十多年的社區,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探索駐區警務。

人物經歷

2022年10月,參加的《暖暖的火鍋》將在北京衛視播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