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祥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

楊祥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祥發(1932年11月10日—2007年2月12日),Shang Fa Yang,生於台灣台南,植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榮譽教授、“中央研究院”植物所通信研究員。

楊祥發1956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獲得農業化學學士學位;1958年獲得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猶他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66年加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90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1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1992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至1997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教授;1995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199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植物所所長;1996年至1999年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楊祥發研究專長為生物化學、植物生物學、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科學,他發現了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祥發
  • 外文名:Shang Fa Yang
  • 出生地:台灣台南
  •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10日
  • 逝世日期:2007年2月12日
  • 畢業院校猶他州立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1990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91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
    1992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32年11月10日,楊祥發出生於台灣台南,他在台南第一中學接受基本教育。
楊祥發
楊祥發年輕時期
1952年,進入台灣大學學習農業化學,期間還擔任學生組織負責人。
1956年,獲得台灣大學農業化學學士學位。
1958年,獲得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碩士學位,之後獲得獎學金赴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深造。
1962年,獲得猶他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1963年至1964年,在紐約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1964年,赴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1966年,加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任助理教授(至1969年)、副教授(1969年至1974年)、教授(1974年1994年)、系主任(1989年至1990年)。
1994年至1997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教授。
1995年至1999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199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植物所所長。
1996年至1999年,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2007年2月12日,病故於美國加州戴維斯。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楊祥發在植物生物科學領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貢獻在於闡明植物賀爾蒙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徑及作用。乙烯在植物中擔任重要功能,諸如種子發芽、花期長短、水果成熟和對抗病毒之防禦機制等,楊祥發是第一位發現此關鍵的先驅者,日後各項與乙烯有關之生合成研究皆運用到此概念。世界許多廣泛使用的乙烯生物學教科書中就將乙烯生物合成循環命名為“楊氏循環”(Yang Cycle)。
1966年,楊祥發參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植物實驗研究,成功地以乙烯推遲水果、蔬菜、鮮花的老化過程,大幅增加農產品運銷效用。
  • 學術論著
楊祥發畢生共發表超過220篇有關植物生物學的論著。1998年,他與香港科技大學孔憲鐸教授合編了叢書《植物生物學之發現》。2002年,成為植物與動物科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
SELECTED BIBLIOGRAPH
1966
With H. S. Ku and H. K. Pratt. Ethylene production from methionineas mediated by flavin mononucleotide and light. Biochem. Biophys.Res. Comm. 24:739-743.
1972
With A. H. Baur. Methionine metabolism in apple tissue in relationto ethylene biosynthesis. Phytochemistry 11:3207-3214.
1976
With O. L. Lau. Inhibition of ethylene production by cobaltous ion.Plant Physiol. 58:114-117.
1977
With D. O Adams. Methionine metabolism in apple tissue. Implicationof S-adenosylmethionine as an intermediate in the conversionof methionine to ethylene. Plant Physiol. 60:893-896.
1979
With D. O. Adams. Ethylene biosynthesis: Identification of 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as an intermediate in theconversion of methionine to ethylene. Proc. Natl. Acad. Sci. U. S.A. 76:170-174.
With M. C. C. Lizada. A simple and sensitive assay for 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Anal. Biochem. 100:140-145.
With Y. B. Yu. Auxin-induced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its inhibitionby aminoethoxyvinylglycine and cobalt ion. Plant Physiol.64:1074-1077.
With Y. B. Yu and D. O. Adams. l-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atesynthase, a key enzyme in ethylene biosynthesis. Arch. Biochem.Biophys. 198:280-286.
With A. C. Cameron, C. A. L. Fenton, and D. O. Adams. Increasedproduction of ethylene by plant tissues treated with 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Hortscience 4:178-180.
1980
With K. J. Bradford. 1980. Xylem transport of 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an ethylene precursor, in waterloggedtomato plants. Plant Physiol. 65:322-326.
With Y. B. Yu. Biosynthesis of wound ethylene. Plant Physiol.66:281-285.
1981
With A. Apelbaum. Biosynthesis of stress ethylene induced by waterdeficit. Plant Physiol. 68:594-596.
1982
With N. E. Hoffman and T. McKeon. Identification of 1-(malony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as a major conjugate of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an ethylene precursor inhigher plant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 104:765-770.
With N. E. Hoffman, A. Ichihara, and S. Sakamura. Stereospecificconversion of 1-aminocyc1opropane-carboxylic acid to ethylene byplant tissue: Conversion of stereoisomers of 1-amino-2-ethylenecyc1opropanecarboxylicacid to 1-butene. Plant Physiol. 70:195-199.
With C. H. Kao. Light inhibi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to ethylene in leaves is mediatedthrough carbon dioxide. Planta 155 :261-266.
1984
With N. E. Hoffman. Ethylene biosynthesis and its regulation inhigher plants. Annu. Rev. Plant Physiol. 35:155 -189.
With G. D. Peiser, T. Wang, N. E. Hoffman, H. Liu, and C. T.Walsh. Formation of cyanide from carbon 1 of l-aminocyc1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during its conversion to ethylene. Proc. Natl.Acad. Sci. U. S. A. 81:3059-3063.
With E. C. Sisler. Anti-ethylene effects of cis-2-butene and cyclicolefins. Phytochemistry 23:2765-2768.
1987
With J. H. Miyazaki. The methionine salvage pathway in relation toethylene and polyamine biosynthesis. Physiol. Plant. 69:366-370.
1988
With W.-K. Yip. Cyanide metabolism in relation to ethylene productionin plant tissues. Plant Physiol. 88:473-476.
1990
With W.-K. Yip, J.-G. Dong, J. W. Kenny, and G. A. Thompson.Characterization and sequencing of the active site of 1-aminocyc1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87:7930-7934.
1991
With J.-G. Dong, W. T. Kim, W. K. Yip, G. A. Thompson, L. Li, andA. B. Bennett. Cloning of a cDNA encoding 1-aminocyc1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and expression of its mRNA in ripeningapple fruit. Planta 185:38-45.
1992
With J.-G. Dong and J. C. Fernandez-Maculet.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of 1-aminocyc1opropane-1-carboxylate oxidase fromapple fruit.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9:9789-9793.
1994
With W. T. Kim.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cDNA s encoding 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ate oxidase homologs isolated fromexcised mung bean hypocotyls. Planta 194:223-229.
2000
With L. Ge, J. Z. Liu, W. S. Wong, W. L. W. Hsiao, K. Chong, S. D.Kung, and N. Li.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ultiple environmentalfactor-responsive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gene,NT -ACS 2, from tobacco. Plant Cell Environ. 23:1169-1182.
  • 學術交流
1998年,楊祥發與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教授和林忠平教授、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教授、時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植物所所長蕭介夫教授等共同發起了“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此後該研討會在中國台灣和大陸輪流舉辦。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69年
Campbell獎
美國生物科學研究所
1982年
古根海姆基金會
1985年
國際植物生長物質協會研究獎
國際植物生長物質協會
1990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1991年
沃爾夫農業獎
1991年
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1992年
美國園藝學會傑出研究獎
美國園藝學會
1992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
1999年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香港科技大學
2001年
名古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名古屋大學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4年
康斯坦茨大學客座教授
1983年
劍橋大學客座教授
1988年—1989年
名古屋大學客座教授

個人生活

科研之外,楊祥發喜愛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和美國傳統民歌。
在紐約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楊祥髮結識了紐約大學會計系學生劉秀薗(Eleanor Liu)女士,兩人於1965年9月結為夫妻。
楊祥發夫婦育有二子Albert和Bryant,他們分別從事工程和化學行業工作。

人物評價

楊祥發為理解植物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機理、作用方式和套用做出了傑出貢獻。(沃爾夫農業獎委員會評)
楊祥發是著名的植物生化和生理學國際權威,他發現的乙烯生物合成的途徑對於農作物的收成和儲存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科學發現所帶來的樂趣可以說是楊教授學術生涯的標誌。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幾乎都傾注於探索乙烯生化合成這一課題。人們有幸享用長期保鮮的蘋果和番茄時,應記得感謝楊教授的貢獻。(香港科技大學評)

人物紀念

2007年3月,“中央研究院”舉行楊祥發院士追思會。楊院士夫人劉秀薗女士發文致意,並捐贈新台幣1000萬元成立“財團法人楊祥發紀念教育基金會”(The Shang-Fa Yang Memorial Foundation),傳承楊院士對農業生技與學術的熱愛。該基金會的宗旨在於:(1)贊助楊祥發農業生技講座;(2)獎勵優秀年輕科學家;(3)促進台灣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之學術交流互動。
楊祥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
第九屆楊祥發農業生技紀念講座
楊夫人同時亦捐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美金33萬元(約合台幣1300萬元),於2007年10月9日舉行“楊祥發院士夫婦學術交流基金會”(The Shang-Fa and Eleanor Yang Scholarly Exchange Endowment)捐贈典禮,致力於台美雙方的學術交流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