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琪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 任邱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2003年
- 職業:外交部政治部主任
人物生平,工作履歷,紀念文選,
人物生平
1930年在保定第二師範讀書時參加了共產黨組織的愛國學生運動,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戰爭年代,歷任河北省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五路軍政治部主任、八路軍冀中軍區獨立第四支隊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兼晉綏四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一軍第二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黨委委員。
在解放戰爭時期和駐外使館工作期間撰寫的兩個調查報告,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讚揚及批示。
工作履歷
1930年在保定第二師範讀書時參加了共產黨組織的愛國學生運動。
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反帝大同盟)。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河北省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五路軍政治部主任、八路軍冀中軍區獨立第四支隊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兼晉綏四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一軍第二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黨委委員等職務。
1950年7月調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工作,先後擔任中國駐波蘭使館參贊、外交部總務司司長等職。
1961年起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洛哥大使。
1969年,接替曾濤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
1971年2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建交後,中國開始派遣駐奈及利亞特命全權大使。其擔任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奈及利亞大使。後一度回到外交部內,擔任外交部政治部主任。
1979年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葡萄牙共和國建交後,中國開始派遣駐葡萄牙特命全權大使。其擔任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葡萄牙大使。
1983年12月卸下公職退休。
紀念文選
永遠的記憶——《一軍軍史》節選
1939年4月前後,冀中軍區獨4支隊與120師358旅715團合編組成120師獨1旅,是為1軍2師機關前身。
獨立第4支隊。該支隊前身為高士一、楊琪良領導的河北人民抗日游擊軍第5路。“七七”事變以後,冀中大清河流域兩岸廣大民眾抗日情緒高漲,在苟各莊、史各莊地區,以楊琪良、高萬德為首的中小知識分子、進步教員和青年學生,積極宣傳抗日救國主張,團結各鄉進步人士,1個月內在周圍數十個村莊建立抗日救國會組織,準備組織抗日武裝。
1937年9月20日,日寇小林中隊約100餘人,乘民船80餘只由保定沿大清河駛往天津,黃昏前停泊在娘娘宮。船上有3名日寇上岸,企圖奸淫擄掠,被該村抗日救國會負責人王金玉發現,當場擊斃其1人。隨即,王金玉立即上房鳴鑼聚眾,號召大家“打鬼子”,一時全村民眾紛紛持槍上房。日寇不明真相,以為遭中國軍隊伏擊,全隊棄船上岸,自西、北兩面向娘娘宮村攻擊。村民民眾在自發抗日情緒激勵下,與日寇展開生死搏鬥。娘娘宮共有百餘戶,大多皆有槍枝,而且房屋堅固,日寇攻擊未逞,雙方形成對峙。此時,娘娘宮周圍48個村莊民眾都手持武器,自動向娘娘宮圍攏,向日寇展開攻擊。在四面八方攻擊和震天動地吶喊中,日寇不知所措,先向東突圍,被迎頭痛擊,後向北乘船逃跑,遭北岸猛烈射擊後又離船東逃西竄,無法突圍。經1晝夜激戰,僅10餘人繞路逃脫,民眾擊斃日寇90餘人,繳輕機槍5挺,步槍70餘支。娘娘宮戰鬥後,日寇由天津開來汽船20餘只,滿載1000餘人前來報復,並有3架飛機助戰。當地民眾已逃避一空,日寇獸性大發,將娘娘宮附近村莊付之一炬,大火延燒3日,人民流離失所,抗日怒潮更加高漲。
此時,楊琪良、高萬德通過在新安、任丘兩縣交界地區組織抗日武裝的王烈鈞,與中共保屬特委軍事委員侯玉田和中央派來的紅軍幹部孟慶山取得聯繫。鑒於人民抗日情緒高漲,時機成熟,遂進一步號召與組織當地人民“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保家衛國,剿匪除奸”。他們以抗日救國會為基礎,發動民眾蒐集民間槍枝,開始在苟各莊、宗家佐地區成立起百餘人武裝。孟慶山決定將以上民眾武裝整編為游擊第14支隊,委任高萬德為支隊長、楊琪良為政治主任。繼而爭取和推動高萬德之父高士一(任丘有名士紳)參加組織抗日武裝,通過各種社會關係,廣泛進行宣傳動員。在抗日形勢推動和影響下,任丘縣東北地區和雄縣東南地區,很快掀起了參軍抗日熱潮。支隊成立後,摧毀漢奸武裝和日偽組織,爭取改造游雜武裝,收復廣大地區,直接威脅敵天津、保定兩大基地。至10月底,周圍百餘村莊相繼成立起17個支隊,共3000餘人。雖組織不嚴,槍枝不全,但聲勢浩大。
此時,侯玉田奉人民自衛軍司令呂正操、政治主任李曉初之命到苟各莊,將部隊改編為“河北人民抗日游擊軍第5路”,委任高士一為總指揮、楊琪良為政治主任,總指揮部設在大苟各莊高士一的家中。至1938年3月,部隊不斷取得小的戰鬥勝利,影響和隊伍日益擴大,爭取了蘇橋商團400餘人,收編了反正偽軍黃久征旅2000餘人(改稱獨立旅),不久勝芳自衛團也派人接洽來歸。第5路迅速發展到7000餘人、槍5000餘支,相繼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發展了一批黨員,開辦了軍政幹部學校和農民培訓班。4月初,呂正操親臨大苟各莊視察,在聽取匯報後指示高士一加緊整頓部隊,並派張鏡明、陸冠洲到該部擔任副總指揮和參謀長。
1938年6月,第5路奉命改編為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獨1支隊,支隊司令員高士一、政治主任楊琪良,指揮部由苟各莊移到史各莊。所屬獨立旅2000餘人改編為1團,團長黃久征、政治主任解雲清,駐蘇橋和靳家堡地區;基本部隊6個營1000餘人改編為2團,團長韓溪泉、政治主任高萬德,駐莫州;勝芳自衛團、蘇橋商團共1400餘人合編為3團,團長戈福聲、政治主任李蘭芳,駐勝芳。楊琪良、高萬德一起抓緊政治整軍,進行紀律教育,清理不純分子,淘汰老弱病殘,積極發展黨員,建立各級黨團組織。部隊經此整頓後,開始成為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革命力量,並繼續向大清河下游發展。9月20日,部隊奉命改稱獨4支隊,團改稱大隊,並調整部署。1大隊移駐保定以南張登鎮,2大隊移駐勝芳,3大隊移駐高陽縣石莊、舊城,支隊部兼任丘警備司令部,由高陽縣舊城移至任丘城內。10月,3大隊開往安國和安平縣李親故鎮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