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20世紀初,楊氏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後赴美留學,在密西根大學攻讀,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鹽務總局稽核、“四聯總處”(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四家銀行的聯合總管理處)處長等職。楊汝梅用英語所著的《商譽及無形資產》(Goodwill and Intangible Assets)一書,成為他的成名之作,蜚聲於歐美會計學界。楊氏還是我國最早列入世界名人錄的會計學者。該書問世後,受到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先生的重視,後由施仁夫先生譯成中文,於1926年列入當時潘序倫主編的《立信會計叢書》出版,並定名為《無形資產論》。從此,無形資產的會計理論以及它的會計處理方法,開始在我國廣為傳播。會計學中關於商譽和無形資產的研究和實務處理,是一個很有理論與實踐意義的重要課題。楊汝梅先生的著述和研究,不但在時間上是相當早的,而且對於健全我國工商企業的管理與會計科學的發展,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楊汝梅在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泰勒(F.M.Taylor)教授和派登(W.A.Paton)教授的精心指導下,1926年完成博士論文《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1927年,該論文在紐約由The Ronald Press Company出版。
從世界範圍看,無形資產方面的理論研究起源於19世紀末,最早論及無形資產的著作是Bithelld 1882年出版的《一本計數字典》(A counting House Dictionary)。第一部系統論述無形資產問題的著作是L.R.Dicksee 1897年出版的《商譽及其會計處理》(Goodwill and Its Treatment in Accounts)一書。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西方有關無形資產方面的問題的研究還非常不深入,特別是無形資產的性質及其會計處理方法一直是會計學界最難處理的學術問題。當時西方會計學界對於商譽等無形資產的論述,多囿於無形資產法律上的特點及其估價問題,而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沒有能夠從理論上闡明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徵,沒有具體地解決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問題。
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一書問世後,很快受到中國學者的關注。中國最早的會計專業雜誌《會計季刊》在1931年的創刊號上登載的吳世瑞的《英文本重要會計書籍目錄》在“其他會計書籍”(Other Accounting Books)下,列入其中的有Yang,J.M.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 Pitman 1924(出版年代與出版公司有誤)。1934年,《立信會計季刊》以連載形式編髮楊氏的《無形資產論》,所加的按語是:“本文著者楊博士,對於會計一科,有深切之研究。前在美國著有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一書,立論精審,歐美學者,奉為佳臬。即會計名家Paton氏所編會計學大全(Accountants' Handbook)一書中,亦數數引用其議論。我國學者,對於會計一科之研究,年來漸涉高深,惟對於無形資產一項,則注意者尚少。茲特懇請楊博士於百忙中撰著此文,凡我同志,幸珍視之。”當時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高度重視該書,1936年楊汝梅的博士論文列入當時由潘序倫主編的《立信會計叢書》出版,並定名為《無形資產論》(施仁夫譯)。潘序倫在中文版序言中高度評價《無形資產論》的學術貢獻,他認為無形資產的性質及其會計處理方法“為會計學上最難解決之一問題”“有不少學者,鹹致力於此問題之研究,然終學說紛紜,莫衷一是,未能得一統一完善之答解”,而楊氏的博士論文“對於一切無形資產之性質及其會計處理方法,分析至為詳盡。”“其立論之精審,無與倫比,歐美學者久已奉為圭臬”。李鴻壽在1936年出版的《商務印書館出版周刊》上撰文指出:“楊眾先博士(Dr.J.M.Yang)著英文本《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一書,出版於美國Ronald Press Company,此實為國人會計著作出版於美國之創舉。該書理論宏深,文筆流利,其獨創之處,極為歐美會計學家所重視。會計名家派登(W.A.Paton)氏於其所主編之《會計大全》第七九五頁到八三三頁(Accountant's Handbook,P. 795~833)及史屈萊托夫(Frank.H.Streightoff)於其所著之《高級會計學》第一一五頁至一二二頁(Advanced Accounting,P.115~122)中,均一再引用,奉為佳臬。於此足征該書之價值,實占有國際會計學中之重要地位也”。
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一書在西方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學術影響。該書中文版離英文版的撰成僅僅10年時間,潘序倫先生就斷言該書“歐美學者久已奉為圭臬”,可見其在西方會計學界的影響之快且巨。1922年美國著名會計學家、曾任美國會計學會會長的派登(W.A.Paton)教授主編了在美國會計學界享有盛名的《會計師手冊》(Accountants' Handbook),在其1933年出版第二版時,所撰第十四部分“無形資產”就全面地接受了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中有關商譽問題的研究成果,“並以其觀點為主體對無形資產和商譽問題進行了多層次介紹,特別是在商譽的性質和持續價值這一核心內容中著重討論了商譽性質、銷售商譽、製造商譽、理財商譽以及持續價值等相關問題,由此而對《無形資產論》中有關商譽理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1947年《會計師手冊》第三版出版時,“內中第838頁和841-843頁仍引用楊著”。
美國會計理論的奠基者之一亨利·蘭德·哈特菲爾德②(Henry Rand Hatfield)1927年在《會計評論》(The Accounting Review)、Glover·C·A 1927年在《美國經濟評論》(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名成本會計學家陀耳(James L·Dohr)1927年在《會計學報》(Journal of Accountancy)上發表了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楊汝梅1926年完成的博士論文《無形資產論》的書評文章。亨利·蘭德·哈特菲爾德在書評文章中指出:“已有Dicksee和Leake所著的兩部優秀著作的情況下,再出版一部由一位年輕、不知名的學者所著的關於商譽問題的博士論文,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此書的出版有充足的理由,作者的成就值得祝賀,不必擔心其著作與先前的著作比有遜色之處。作者沒有象Leake那樣將研究的範圍擴展至商譽與國家資本、所得稅的關係等領域;沒有涉及法律方面,也沒有詳細的數理分析和簿記條目。但另一方面,作者對無形資產的基本會計特點作了迄今為止更廣泛的探討”。陀耳在書評論文中指出:“近年來,由於所謂的無形資產引發的人們對會計問題的興趣的與日俱增使楊博士的著作受到追捧,除了其提供的會計文獻及討論的問題有趣之外,該書確實是非常耐人尋味的”。“該書的最主要的優點在於它能激發人的思想,而不僅僅是有趣。""每一位會計人員都應閱讀該書”。
此後,楊汝梅在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闡述的有關無形資產的觀點一直為西方會計學界所推崇,其博士論文成為馳譽世界的會計學名著。1978年楊汝梅的博士論文被列入“當代會計思想的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thought)叢書,由紐約阿爾莫出版社(Armo Press)再版發行。1983年,Johnk Courtis在《會計史雜誌》撰文指出:“楊汝梅的著作對有關無形資產的概念發展和澄清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真正擴展消費者商譽的第一人”。直到1996年,由世界著名會計學家麥可·查德菲爾德(Michael Chatfield)和Richard Angermeersch所著的《會計的歷史:國際百科全書》(The History of Accounting: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一書在論述無形資產的理論發展史時仍將楊汝梅的博士論文列為5部最重要的參考著作之一,而且認為楊汝梅的著作是"有關無形資產方面的最好的理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