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觀音

楊枝觀音

在普陀山法雨寺後側,有一庵名楊枝禪林,以供奉普陀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而著稱,此碑系明代萬曆三十六年根據唐代名畫家閻立本所繪楊枝觀音像勒石而成。

碑高二米三三,寬一米三三,氣勢恢宏。上刻唐代仕女形象的觀世音菩薩,珠冠錦袍、寶相莊嚴、儀態萬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枝觀音
  • 地理位置:浙江省舟山市
  • :2.33米
  • :1.33米
簡介,唐初畫本,明代成碑,相關傳說,

簡介

楊枝禪院地處清涼崗下,緊臨法雨寺。普陀山“三寶”之一楊枝觀音碑珍藏於此。楊枝觀音碑系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碑高2.5米,寬1.2。觀音菩薩珠冠錦袍,瓔珞飄披,右手執楊枝,左手托淨瓶,袒胸跣足,端莊慈祥。上刻有“普陀佛像,摹自閻公,一時妙墨,百代欽崇”等字句。
《步輦圖》作者唐初著名人物畫家閻立本傳世之作甚少,至於佛像,僅此一幅,此碑也是根據碑拓本所刻,數百年來,寺院幾經興廢,但仍能保存至今,足見其珍,被譽為普陀山“鎮山之寶”。

唐初畫本

唐朝宰相、名畫家閻立本,年輕時畫了一幅普陀觀音大士畫像。畫裡的觀音菩薩,頭戴珠冠,身穿錦袍,酥胸微袒,玉趾全露,右手執楊枝,左手托淨瓶,真是栩栩如生。
楊枝觀音楊枝觀音

明代成碑

明萬曆十六年(1588),抗倭名將侯繼高督師海疆,順游普陀,將歷年所得閻立本和吳道子所繪觀音像勒石,植碑於寶陀寺(今普濟寺)前殿。萬曆二十六年(1598),殿宇毀於兵災,碑亦遭劫。至萬曆三十六年(1608),寧紹參將劉炳文覓得閻立本觀音碑拓本,請名匠重新勒刻楊枝觀音碑,並建庵供奉,遂以“楊枝庵”命名
民間傳說,到了明代,這幅畫為楊枝庵的當家和尚所珍藏。老和尚十分愛惜此畫,一直供奉在後院禪房裡,輕易不肯讓人欣賞。 一天,有個老石匠找到楊枝庵,對當家和尚講:“倘若法師願意,我可依照寶圖刻成觀音石碑,這樣可在大殿供奉,讓眾生瞻仰,不必擔心損壞。“當家和尚聽了,喜上眉梢,合十致謝。於是,老石匠找來一塊長方形青石碑,參照觀音圖像,刻成了楊枝觀音碑。
當家和尚口頌佛號,謝了再謝,高高興興地將此碑供奉在大殿上。從此,楊枝庵更出名了,來朝拜的香客也越來越多。誰知,一場大火把楊枝庵燒得精光。那幅名畫自然片紙無存,連楊枝觀音碑都不知去向。石碑總不會在火中熔化吧?當家和尚帶領所有弟子,翻編了瓦堆,還是一點影綜也沒有。原來那天夜裡,一群倭寇偷偷竄進大殿,偷走了那塊觀音碑,又一把火燒掉了楊枝庵!

相關傳說

據說倭寇偷了觀音碑,裝上海盜船,揚帆而去,可是駛來駛去,就是駛不出蓮花洋。倭寇十分驚異,忙點燃風燈欲辨方向。突然,風起浪涌,海盜船劇烈搖晃起來。幾個倭寇怕石碑有失,急忙伸手欲抱,卻像火燙似的驚叫起來。眾寇湊近一看,個個目瞪口呆,面無人色。原來石碑上面,楊枝觀音的圖像似乎活了,時而怒目相對,時而梵相全失。這些殺人越貨的倭寇,卻也信奉佛教,以為自己得罪了楊枝觀音,跪在石碑前,叩頭不止。不料,一個大浪頭波到艙板墩,觀音石碑飛落海中,在風浪尖上。眾倭寇被浪頭打得東倒西歪,個個嚇酥了骨頭,嘰里呱啦亂了一陣,就逃之夭夭了。
楊枝庵當家和尚,眼看著一下子就失去了寶圖、石碑和庵堂,怎不傷心落淚呢!一大早,他混混沌沌地走到南天門,盤腿默坐。弟子們見他這個摸樣,也都默默相隨。突然,一個小和尚指著海上驚叫起來:“快看呀!快看呀!”眾僧一起舉目看去,哇!只見天飛彩霞,日照波濤,浪開蓮台烘托,前映玉階丹樨,後襯瓊樓鳳閣,向南天門徐徐而來。那石碑上的觀音梵相,清晰可見,兩條衣帶仿佛徐徐飄動。
當家和尚見此情景,喜淚縱橫,倒身便拜。一旁急煞了大弟子,連聲催問怎么辦。老和尚這才清醒過來,急忙吩咐眾弟子,一律身穿袈裟,手持清香,口頌佛號,頂禮膜拜,迎接楊枝觀音碑歸來。這時,全山僧尼也紛紛前來,護送石碑到普濟禪寺去。一路上寶幡招展,華蓋擁動,香菸繚繞,樂聲悠楊,熱鬧非凡。楊枝庵重建後,才把楊枝觀音碑迎回原處供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