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曬湖,位於湖北省孝感市臨空區楊曬村,西距孝感市中心城區24千米,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4°6'7”,北緯30°47'45”,流域面積12平方千米,常年水面面積1.04平方千米,歷史最高水位25米,控制水位22米,湖堤長度7千米,平均高程29.5~30.6米,涵閘2座。楊曬湖所在的府北環東流城位於長江中游,府環河下游。楊曬湖為內陸封閉型湖泊,水系獨立。湖水主要依賴流域降水補給以及涵閘排入,出流向西經涵閘排入太平山,向東流入張家曬湖,向南經泵站排入府河。
內泊湖自然資源豐富,有眾多農作物、野生植物、林木、動物資源。民國時期,楊曬湖湖區居民以捕魚為業,在漁民中流傳著“無魚不吃飯”的俗話。楊曬湖因其地理位置、地勢地貌及降水量分布不均等因素,極易形成洪、澇、漬、旱等自然災害,當地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防治及整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曬湖
- 地理位置:湖北省孝感市臨空區楊曬村
- 面積:12 km
- 水面面積:1.04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水文特徵,流域特徵,地質地貌,氣候特點,自然災害,湖區水系,資源狀況,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態保護,社會生活,經濟,交通,管理,
位置境域
楊曬湖位於湖北省孝感市臨空區楊曬村,西距孝感市中心城區24千米,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4°6'7”,北緯30°47'45”,流域面積12平方千米,常年水面面積1.04平方千米。2022年楊曬湖新增湖邊塘40處,保護區邊界長度由8.2千米增加到11.8千米,保護區面積由1.04平方千米增加到1.58平方千米。
水文特徵
楊曬湖湖泊水源來源於湖區天然降水和流域地表徑流。最高水位25.5米,水深5.5米。正常水位22米,水深2米。流域內,秋末至春初雨量最少,夏季最多,具有雨熱同季的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量1152毫米。豐水年多達1 624.6毫米(1983年),乾旱年僅為685.2毫米(1978年),豐水年與乾旱年相差939.4毫米。故為旱多澇少。
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楊曬湖地處平原湖區,屬典型的江漢平原地貌,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地勢平坦,土壤為沖積型黏土,保水性強。湖泊底質為淤泥,有機物豐富。湖區地質主要為第四紀黃色黏土母質,兼有全新統近代河湖相衝積沉積母質,在地形上為河湖漫灘及大部分一級階地,一般厚度4~12米,多具從湖相靜水沉積過渡為河流沖積的分帶性。湖積母質由於貝殼類軟體動物鈣化殘骸及大富水沖積母質因受上游碳酸岩的影響,多具有石灰反應,呈鹼性或弱鹼性。地貌特徵為湖沼窪地,由於受晚近期升降作用影響,湖積、沖積、淤積現象繼續加劇,水域面積逐漸縮小,加之圍湖開墾,大部分已成湖沼窪地,海拔高程普遍在25米以下。
氣候特點
楊曬湖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全年日照時數1869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6.5C,極端最高氣溫39.4C,極端最低氣溫-14.9C.全年無霜255天。
降水量以7月為最多,平均月降197.5 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6%;12月最少,降水量24.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9%。在季風影響下,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平均876.4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9.2%。
1949 年以來,豐水年平均4年一遇,典型年有16年;枯水年平均3年一遇,典型年有22年。
自然災害
楊曬湖所在的府北環東流城位於長江中游,府環河下游。因地理位置、地勢地貌及降水量分布不均等因素,極易形成洪、澇、漬、旱等自然災害,“旱澇交替”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年份是“先旱後澇”,有的年份是“先澇後旱”,孝南區素有“丘陵乾旱平原潰澇”或稱“崗旱湖澇”特點。
1912~1949 年,水旱災害,湖區共發生水旱災害24次。其中水災13次,旱災11次。
1950~ 2013年,水旱災害,發生大的水旱災害共19次,其中水災10次,旱災9次。
1931年,水災,受災面積933.3 公頃,災民1萬餘人。
1934年,旱災,災民0.8萬餘人。
1935年,水災,7月1日江水倒灌,縣屬東、西、南三面200餘垸完全淹沒,受災面積1260平方千米,受災農田17913.3公頃,受災人口12萬人,倒塌房屋1.8萬間,淹沒牲畜2.3萬頭。
1954年,水災,暴發罕見大洪災,水產行業損失嚴重。
1959~1961 年,三年自然災害,先澇後旱。
1966年,旱災,特大幹旱年,年降水量僅為678.5毫米。
1978年,旱災,歷史上發生罕見的旱災,持續時間特長,從春旱到夏旱連秋旱。
1990年,旱災,孝感遭歷史大旱。
2008年9月,水災,暴發秋汛。
2013年7月,旱災。
湖區水系
楊曬湖所在的府北環東流城位於長江中游,府環河下游。楊曬湖為內陸封閉型湖泊,水系獨立。
資源狀況
楊曬湖區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大麥、小麥、蠶豆、豌豆、油菜、花生、芝麻、黃豆、綠豆、荸薺、蓮藕、大蒜、蔬菜等。
野生植物有蘆葦、薺菜、黃花菜、芡實、水芹、茭白、菱角、水上漂、水葫蘆等。
林木有楊、柳、槐、桃、李、柿、棗等。
動物主要有三類:
禽類主要有農家馴養的雞、鴨、鵝、鴿;在湖上棲息的野雞、野鴨、白鶴、大雁、喜鵲、烏丫、麻雀、斑鳩、魚雀、啄木鳥、貓頭鷹等。
魚類主要有草魚、鯉魚、青魚、鰱魚、鱅魚、鯽魚、鯿魚、烏鱧、鮎魚、黃顙魚、泥鰍、黃鱔等常見魚;還有龜、整、蟹、蝦、鰻等特種水產。
獸類主要有毛狗、野兔、黃鼠狼、刺蝟、水獺、老鼠等。此外,還有在湖灘、沼澤地及淺水區生長的多種螺、蚌、蝸牛、蛤蜊。
歷史文化
風俗習慣
民國時期,楊曬湖湖區漁民有兩種。一是主業漁民,多數以舟為家,還有的扎蘆結蒿為室。主要靠捕撈魚蝦,砍柴山蘆葦獲柴為生。二是兼業漁民,以種田為主,農閒下湖撈捕。
1949年前,漁民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捕魚維持生計,在漁民中流傳著“無魚不吃飯”的俗話,意指沒有魚,就不能生活。其次,管理柴山,出賣蘆獲,採集菱藕、菱白、熒實、蚌殼、螺螄等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補充糧食不足。
生態保護
楊曬湖在地質歷史時期的演變,主要受江漢平原控制。在宋、元、明時期,因受江、漢府河的淤積影響相對較小,水面變幅不大,故基本上保持獨立狀態。
1959 年冬,為改善府、環河兩岸百姓水患、蟲患(血吸蟲)疾苦,孝感地區行署決定治理府、環河,並組織全地區各縣勞力集中進行府、環河改道,築堤引水,解決兩岸百姓的水患、蟲患,府河北堤築成後,將捷徑河與楊曬湖隔離分開。自此楊曬湖大舉圍墾,湖面不斷縮減。
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基本停止新的圍墾,逐步轉人控制運用,並局部開始退耕還湖。
1980年前,楊曬湖水質優良,人畜可直接飲用。
1980年後,由於生產發展和自然因素影響,楊曬湖嚴重淤積,加上水利建設不斷開展,江湖阻隔,湖泊面積被不斷侵蝕、縮小,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資源遭受破壞;還有不少城鄉生產、生活污水流人湖泊,湖水淨化能力不斷減弱,水體趨向富營養化。
2023年,政府大力推進湖泊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建設。制定了《臨空區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2022年9月),強力推進湖泊綜合治理。二是完成退垸(漁)還湖,截至2022年底,楊曬湖退垸(漁)還湖1200畝、湖泊面積得到了恢復,減少了水產養殖污染。強化水質監測後,2023年12月份水質監測結果顯示,童家湖、楊曬湖達到Ш類水質。
社會生活
經濟
1949年後,政府建立湖泊管理機構,組織漁民有序地撈捕作業。
1958年,人民公社化,漁民生產合作社編為專業隊、撈捕組,其他漁民轉向農業生產。
1963 年,成立了國營漁場,將部分漁民轉為漁場職工,多數漁民均以農業為主,逐步有序地安置老漁民在陸地定居,結束世代在水上漂泊的生活。
進人20世紀80年代,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除鎮辦、村辦漁場外,其餘為專業戶建魚池養殖。
交通
楊曬湖湖區的交通主要是府河北堤支堤湖堤,向東連線童家湖堤進入武漢市,向西連線縣鄉三八線(楊店三角碑至八一大橋),經八一大橋進入孝感市區;西有107. 316國道及京珠高速公路,湖區周邊交通四通八達。
管理
1949年以前,楊曬湖區為氏族管理。
1949 年以後,屬閔集鄉楊曬村管理。
2011 年為孝感市臨空區楊曬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