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仲

楊文仲

楊文仲,公元?—1279年,字時發,楊棟堂侄,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人。生年不詳,卒於宋帝昺(bǐng)祥興二年(這年南宋滅亡)。七歲而孤,母胡氏教養諸子。既冠,以《春秋》貢。1247年以胄試第一入太學。九年,以公試第一升內舍。時言路頗塞,他率同舍叩閽,極言時事,有曰:“天本不怒,人激之使怒。人本無言,雷擊之使言。”一時爭相傳誦之。寶祐元年(1253年),登進士第,調俊州畢教授轉運使。累遷崇政殿說書,在講筵,每以積誠感動。瀛國公即位,授權工部侍郎兼給事中。元兵渡江,朝士多去,侍從惟文仲一人。攜家逾嶺南,卒於旅次。文仲著有《見山集》傳於世。

基本介紹

  • 本名:楊文仲
  • 字號:字時發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
  • 去世時間:1279年
  • 主要作品:《見山集》
史籍記載,原攀枝花市委政策研究室顧問,基本簡介,主要業績,

史籍記載

宋史》卷四百二十五·列傳第一百八十四·楊文仲傳
楊文仲,字時發,眉州彭山人。七歲而孤。母胡,年二十有八,守節自誓,教養諸子。文仲既冠,以《春秋》貢(被舉薦),其母喜曰:“汝家至汝,三世以是經收效矣。”
淳祐七年(1247年),文仲以胄試第一入太學。九年,又以公試第一升內舍。時言路頗壅,因季冬雷震,首帥同舍叩閽極言時事,有曰:“天本不怒,人激之使怒。人本無言,雷激之使言。”一時爭傳誦之。升上舍,為西廊學錄。丞相謝方叔嘗問文仲曰:“今日何事最急?”對曰:“國本未建,莫大於此。上意未喻,當以死請可也。”寶祐元年(1253),登進士第。丁母憂,釋服,屬(恰好遇到)從叔父(堂房叔父)棟(楊棟)守婺州罷歸,寓餘杭,文仲往問伊、洛之學。
調復州(湖北天門市)學教授。轉運使印應飛辟入幕。明嫠婦(lífù:孤居的婦女,寡婦)冤獄,應飛悉從文仲議,且薦之。荊湖宣撫使趙葵署文仲佐分司幕。姚希得、江萬里合薦文仲學為有用。辟四川宣撫司準備差遣,添差沿海制置司幹辦公事,召為戶部架閣,遷太學正,升博士。時棟為祭酒(當時楊棟權刑部尚書兼國子祭酒),講學益詣精邃。遷國子博士。
丐外,添差通判台州。故事,守貳尚華侈,正月望(正月十五),取燈民間,吏以白,文仲曰:“為吾然一燈足矣。”劭農東郊,守因欲泛湖,文仲即先馳歸。添差通判揚州。牙契舊額歲為錢四萬緡,累政增至十六萬,開告訐以求羨。文仲曰:“希賞以擾民,吾不為也。”卒增十八界一而已。制置使李庭芝檄主管機宜文字。時有沙田,使者欲舉行之,文仲力爭,以為:“事不可妄興,蓋與民之惠有限,不擾之惠無窮。江北風寒之地,民力竭矣,為利幾何,安忍重擾吾民乎!”事遂不行。
召為宗學博士。郊祀,攝圜罈子階監察御史。近輔兵變水患,輪對,言:“皇天眷命,垂四百年,天命久熟之餘,國脈癃老(衰老病弱)之候,此豈非一大喜懼之交乎?願陛下一初清明,自作主宰。”又曰:“春多沈陰,豈但麥秋之憂。於時為《夬》,尤軫莧陸之慮。天目則洪水發焉,蘇、湖則弄兵(興兵作亂)興焉。峨冠于于(自得之貌),而每見大夫之乏使;佩印累累,而常慮貪瀆之無厭。將習黃金橫帶之娛,兵疲赤籍掛虛之冗。蚩蚩編氓,得以輕統府;瑣瑣警遽,輒以憂朝廷。設不幸事有大於此者,國何賴焉?”帝辣聽,顧問甚至。遷太常丞,會兼權倉部郎官,兼崇政殿說書,遷將作少監,又遷將作監。
圜罈子階監察御史:南宋在杭州建有圜丘,用於郊祀,圜丘有壇,叫圜壇,壇高三層,有七十二級。壇面方圓各三丈。壇有四階,正南曰午階,東曰卯階,西曰酉階,北曰子階。皇帝郊祀時,在壇下設兩個監察御史的位子,一個位於壇下午階之西南,一個位於子階西北。
文仲在講筵,每以積誠感動,嘗進讀《春秋》,帝問五霸何以為三王罪人,文仲奏云:“齊桓公當王霸升降之會,而不能為向上事業,獨能開世變厲階(禍端)。臣考諸《春秋》,桓公初年多書‘人’,越二十年,伐楚定世子之功既成,然後書‘侯’之辭迭見,此所以為尊王抑伯之大法。然王豈徒尊哉?蓋欲周王子孫率修文、武、成、康之法度,以扶持文,武、成、康之德澤,則王跡不熄,西周之美可尋,如此方副《春秋》尊王之意。”帝曰:“先帝聖訓有曰:‘絲竹之亂耳。紅紫之眩目,良心善性,皆本有之。”又曰:‘得聖賢心學之指要,本領端正,家傳世守,以是而君國子民,以是而祈天永命,以是而貽謀燕翼。’大哉先訓,朕朝夕服膺。”時帝以疾連不視朝,文仲奏:“聲色之事,若識得破,元無可好。”帝斂容端拱久之。
盛夏,建宗陽宮,壞徙民居,畿甸騷然。文仲疏諫:“移閭閻之聚,為香火之庭,不得為善計矣。陛下紹祖宗之位,豈以黃、老之居為輕重哉。”翼日面奏,益懇至,丞相賈似道怒曰:“楊文仲多言!”詔卿監以上薦人才,文仲薦陳存、呂折、锺季玉等十有八人,名士二人,金華王柏、天台車若水也。兼國子司業,兼侍立修注官。又以救太學教諭彭成大迕似道,主管崇禧觀,出知衡州(今衡陽市)。運餉(運費)有法而民不擾,以所當得米八千石立思濟倉。召為秘書少監,尋兼崇政殿說書。以疾乞致仕,不許。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太常少卿兼國子司業,遷起居舍人。下圖是宗陽宮。
閭閻: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泛指民間。借指平民。
瀛國公即位,授權工部侍郎兼權侍右郎官,尋兼給事中。有事明堂,議以上公攝行,文仲議曰:“今祗見天地之始,雖在幼沖,比即喪次,已勝拜跪,執禮無違,所當親饗。”時丞相王爚、陳宜中不協(不和),文仲上疏言:“事危且急矣。祖宗所深賴,億兆所寄命,在乎二相,苟以不協之故,今日不戰,明日不征,時不再來,後悔何及!”尋兼國子祭酒。請謚金華何基及柏。時大元兵度江,畿甸震動,朝士多棄去者,侍從班惟文仲一人,詔旌(下詔表揚)在列不去進二階。文仲疾益甚,丐祠,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三上章乞致仕,改知泉州。因將家逾嶺南待次,卒,而宋亡矣。有《見山文集》焉。下圖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恭帝趙顯
論曰:楊文仲當搶攘(攘:rǎng,侵奪,偷竊。搶攘:紛亂)之時,猶能薦士,宋末之卓然者也。

原攀枝花市委政策研究室顧問

基本簡介

楊文仲男,漢族,1925年2月出生,天津人。中共黨員。1949年6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原任中共攀枝花市委政策研究室顧問,攀枝花市史志學會理事,中國國史學會冶金史分會理事。主要貢獻:1949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先後在東北工業部辦公室、中央重工業部研究室、冶金工業部政策研究室任見習技術員、技術員、副科長、科長。1970年初調四川省渡口(今攀枝花)市,曾任市委、市革委秘書處、第一秘書處副處長、處長,中共攀枝花市委政策研究室顧問。1989年退休。

主要業績

參加工作以來,主要在黨政機關從事調查研究、政策研究工作。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有計畫地經濟建設初年,曾寫出大量調查研究報告或簡報,為領導機關決策重大問題提供情況依據;調至四川渡口市後,主要在市級領導身邊工作,起助手、參謀作用,為市級機關起草檔案、報告、領導講話等文字材料,被稱為“筆桿子”、“活字典”。1981年隨市委第一書記進行全市蔬菜調查,承擔情況綜合及調查報告撰寫;調查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提出改革意見,市委根據調查結果作出改進蔬菜工作的決定,為全市蔬菜生產、經營改革開創先河。1982年應邀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礦冶卷冶金工業分支編輯工作,任分支副主編。1983-1989年應邀參加《當代中國》叢書鋼鐵卷編輯工作,任編委及編輯部副主任,結合編書為冶金部收集整理一套冶金工業史料,其中有15萬張冶金史卡片共1300萬字,還有其它冶金史料。1991-1994年參加《攀枝花市志》編輯工作,任編委及特約編輯,負責市志冶金工業篇總纂和經濟各篇統稿以及其它重點篇章的修改充實。1995年市志出版發行,1997年獲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定的全國地方志二等獎。1996年應聘為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區縣誌及專業志評審委員會成員,先後完成《鹽邊縣誌》、《米易縣誌》、《仁和區志》、《攀枝花市科技志》等的評審工作。1999年經市委老領導推薦,參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編著的《南亞熱帶蔬菜栽培》一書的審稿修改,達到出版要求。2002年初,偕同市委老領導對《中共攀枝花史稿》進行切磋琢磨,提出修改意見與建議。50多年工作中養成善於積累資料、研究問題的習慣,晚年根據積累的資料編撰整理出《當代中國的鋼鐵工業大事記》(1949-1986)、《中國近代鋼鐵工業大事記》(1874-1949)、《中國近代有色金屬工業編年紀事》(1844-1949)以及中國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國及秦代、漢代礦冶(業)史等文,以上總計約70萬字,已在《中國冶金史料》上刊載。
2010年10月15日下午,“楊文仲同志著作、手稿等檔案資料捐贈儀式”在攀枝花市檔案館會議室舉行。楊文仲同志的親友、市檔案局(館)全體職工、新聞記者共23人出席捐贈儀式。市委副秘書長項建國出席捐贈儀式,並向楊文仲同志的親屬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金。
楊文仲同志親屬向市檔案館捐贈的檔案資料共35149張(件、冊)。其中,檔案678件,讀書卡片34173張,書籍298冊。
楊文仲同志1925年生於天津,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按照組織的安排,他先後在東北大區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攀枝花市委等單位工作,先後擔任過攀枝花市委、市革委秘書處、第一秘書處副處長、處長,攀枝花市委政研室顧問等職務,2007年7月去逝。
這些檔案資料主要是楊文仲同志生前閱讀《考古》、《文物》、《博物》、《求是》、《中國科技史料》、《毛澤東選集》等書籍的讀書卡片;閱讀並收藏的大量書籍;收集彙編的《攀枝花市志稿》、《當代中國的鋼鐵工業?大事記》等手稿。
市委副秘書長項建國代表市委在捐贈儀式上說,楊文仲老人是攀枝花市建設史上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他一生忠誠、厚道、勤奮、清廉,心許三線、筆走春秋、淡泊名利,不僅長期嘔心瀝血、甘當無名英雄,為攀枝花市委重大決策發揮了重要的參謀助手作用;更以嚴謹的作風和求實的態度,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為中國冶金史和攀枝花志書的撰修工作鞠躬盡瘁,留下了大量的寶貴資料。特別是這次捐贈的手稿、著作等檔案資料,全面系統地記錄和反映了攀枝花資源綜合利用科學研究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是彌足珍貴的無價之寶。項建國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感謝楊老的親屬,長期以來為收集、整理、保存楊老生前工作學習過程中形成和收藏的檔案資料,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使這一批珍貴的檔案資料得以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並在今天,以大公無私的精神,全部捐贈給市檔案館。這些珍貴的檔案資料,必將對攀枝花人了解歷史、把握現在、創造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