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建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寧鄉
- 出生日期:1959年5月5日
- 職業:花鳥畫家
- 籍貫:湖南寧鄉人
簡介,任免信息,人物生平,評論文章,社會評價,
簡介
楊建五,湖南寧鄉人。著名花鳥畫家,現任長沙畫院院長,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美協理事,湖南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對外友協理事會理事,長沙市政協特約委員,長沙市美協副主席,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長沙市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長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沙市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等職。
楊建五自幼隨父親習畫,1984年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繪畫專業。
五世祖楊世焯與齊白石、陳師曾等同為著名畫家尹金陽的入室弟子;
恩師、族中長輩楊應修曾三次代表湖南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畫;恩師歐陽篤材為高希舜的高徒;
任免信息
2017年3㛑24日,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副主席。
人物生平
1969年,楊建五隨父親下放農村勞動鍛鍊,在那艱難的歲月中,父親告訴他要以勤為本,以畫為樂,笑對人生。他在繁重的農活之餘先後當過油漆工,畫過民間漆畫,參加過寧鄉縣文化館農民畫家學習班。用心貼近大自然,觀察琢磨著鄉間的婆娑竹影,澗水山花,記錄著土場農家樂事,為其後來的藝術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創作靈感。
1980年,20歲的楊建五隻身來到長沙,正式開始了他的藝術追求。於1981年考入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繪畫專業,198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的畢業創作《初陽》得到了族長輩著名畫家楊應修先生的高度評價:“建五可傳承我楊氏書畫”,欣然收其為徒,悉心指導,並書“以勤為本”鼓勵他。他跟隨楊應修先生學畫十三年,對山水、花鳥、人物、書法進行了系統的學習與研究。
楊建五從事書畫創作的同時,廣泛參與社會實踐,積累創作素材。曾在工廠當過設計室主任,在包裝公司做過裝飾,辦過公司,闖過商海。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十年商海幾多空,嘗盡其中苦與風,反思都被丹青誤,再回書齋化葦叢。”
2005年,任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副主席。
2009年,任長沙長沙畫院院長,並於當年舉辦湖湘書畫藝術成就與回顧展。
楊建五表示,將努力把長沙畫院打造成為長沙書畫家的“溫馨和諧家園”,畫院將引導畫家在寬鬆和諧團結互助的環境和氛圍中搞好創作,展現省會長沙書畫家和書畫作品的風貌,不斷提升長沙書畫的整體形象,將其打造成一個充滿時代氣息,煥發著民族精神、飽含著地域特色的品牌。
評論文章
堅硬的蘆葦——花鳥畫家楊建五印象
碧雲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書畫雜誌總編輯)
在畫家楊建五眾多的國畫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它的蘆葦,一片片白色的花朵,堅硬地站立在畫中,如同一個威武的戰士,莊嚴、挺直、不屈。離開家鄉已經二十餘年,記憶中的蘆葦,依然站立在湖邊和田野,它們與風雨抗爭,與歲月抗爭。蘆葦,是湖區最賤的植物。只要有一片河洲,根本不需要播種,春風一過,就是一片綠色。太陽曬不死它,洪水淹不死它,狂風吹不死它,野火燒不死它。它有湖區人的性格,剛正不阿,寧死不屈。那一朵朵白色的葦花,就像一顆顆堅強的頭顱。 到了秋天,蘆葦,洞庭湖最美的景致。它們在太陽下搖曳,在湖風裡起舞,如同遠古時候對陣的戰旗,獵獵生風。在建五先生的畫裡,我看到的,仿佛都是洞庭湖美麗的金秋。他藝術地再現了蘆葦的華麗和堅強,像一樽樽靈動的雕塑,高舉在藍天下。他用濃厚的色彩,方正的姿態,極力地去表現蘆葦的力量和品質。那些看似柔弱的枝桿,在他的筆下,如鋼鐵一樣,堅硬無比。蘆葦的背景,是秋天寬闊的原野,一如人的心胸,博大深厚,遼闊無邊。洞庭湖的麻雀,也是有名的麻雀,不懼風雨,不懼嚴寒,它們頑強的生命,給予了我們人類許多珍貴的啟發。在這裡,畫家把它與蘆葦融為一體,成為一幅不可分割的生命的讚美圖。讀了建五先生許多的畫幅,感到他的畫,構圖簡潔,厚重有力。他的一枝一葉,一鳥一花,都充滿了燃燒的激情和滾燙的血液。也就是說,畫家把自身的精神和情感,完完全全融入到了畫中。建五先生除了畫畫以外,還有許多社會事務,身兼數職,樣樣都很具體。擔任了湖南省花鳥畫協會副主席,擔任了幾所大學的客座教授。這些還不算,最具體的是接手長沙畫院的院長之後,一天到晚,在外面奔走,拜訪書畫家;到雜誌社請教如何辦刊物。一年不到,雜誌出來了,畫院的牌子掛起來了,一個環境優雅的高端會所也對外開放了。其間,有多少困惑,有多少困難,有多少不為人所知的大大小小的苦,都被他自己吞掉了。文如其人,畫如其人,我覺得建五先生就是一株頂天立地、堅硬無雙的蘆葦。
質樸淡定人 精深專意畫——楊建五人、畫略識
李蒲星 (作者系湖南省美協理論藝委會主任、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
文化之玄妙,植根於人的精神;上帝創造規定了人的肉身,卻留下了人的精神空洞——你可以是一個精神無限豐滿光照萬世的人,也可以是一個精神空洞近於虛無徒有肉身與禽獸幾無異的人。如此天差地別的“人”,取決於你生存的境況,也取決於你本人的選擇。
因為上帝的規定,所以人的肉身是極為有限的。又因為人不是個體,而是生生不息的種類,所以其創造同樣生生不息;如此就決定了人的精神與肉體的有限。相反,而呈無限狀態。這種無限從過去走來,伸向不可知的未來。結構了人類文化與文明,也使文明與文化趨於玄妙深奧。
“文如其人”是中國人的文化。千百年來,對此四字的解讀生生不息,也莫衷一是,足見其玄妙深奧。
依中國文化的見解,書畫乃文之末流。之所以居“文”之末,在於書畫的“技”要求。無技不成書畫,但技同樣沖淡了書畫的“文如其人”品性。所以,中國書畫的最高境界是“無技之技”、“無法之法”。而最低檔次則限於“炫技”“炫法”,完全排斥了書畫中人的存在和意義,精神性當然無存,也使之不再具有文化與文明的價值,徒剩手藝而已。
明人王樨登如此論元朝倪雲林:“今世重先生畫,次重其詩,又次乃重其人。是人以掩詩,詩以掩畫,世所最重者,先生未技耳”。
明清至今,謂倪雲林畫為逸品第一,乃中國書畫近於“文”的境界。以王樨登之見,倪雲林的人、詩、書、畫,依次排列。其中“人”是根本,畫是末流。世人徒見其畫為逸品而第一,卻不知如此第一是植根於“人”才開出的奇花,因此之故,世人學倪畫之皮毛者多,得倪畫精神者鮮。
倪雲林之人即在其精神,其精神豐富複雜,後人難得其詳。僅以流傳而言,其“潔癖”足以屬於今天的變態心理學範疇。有此變態心理的藝術家,按弗洛依德的理論,足可以領袖群倫。無“人”之潔癖,何來惜墨如金的圖畫?無惜墨如金,何來逸品第一?
如此不厭其煩地重複“文如其人”的古訓,是因為它包含了中國書畫的價值觀。雖千百年,至今仍然有效。吾輩應視之為文化與文明的精華而承繼之。對於一個畫家而言,重要的不是他此時此地的畫如何如何,而是他的“人”怎樣怎樣。無“人”可能怎樣怎樣。無“人”之手藝,即使貴賣千金,也不足以為敬。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比比皆是,成為主流。王樨登的倪論,足以切中當今時弊。於畫家而言,足以頭腦清醒,以勉令利智昏;於社會而言,可以明辨是非,清楚誰是魚目誰是珠。
因為循以畫觀人的研究原則,逐漸形成了某些面相氣質的人際交往態度。你來我往,言談舉止之外,尤注意視覺。與楊建五的相識完全是因為工作需要;因為工作需要,所以一定時間內交往頻繁,其視覺和言談如出一轍:質樸淡定。
崇尚奢華淫逸的社會,質樸難得一見;利慾薰心的社會,淡定鳳毛麟角。這就是楊建五為什麼在他混跡的那個人群中與眾不同的原因。這個與眾不同,寫在他的臉上,也滲透在他的言行舉止之中。一個無追求的人在一群裝腔作勢狐假虎威的同類中自然顯示出珍稀的平淡從容品格。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最大成就之一是造就了一小撮權勢富裕起來的翻身農民,他們甚至包括他們的父輩祖輩,在毛時代或更早的時代,都是一無所有的窮人。風雲際會三十年使他們徹底翻了身,成為一小撮權勢富有者。在他們的臉上和言談中,刀刻般寫著翻身農民四個字。藝術市場興起之後,美術界增添了若干這樣的翻身農民。
質樸本來是農民的視覺形象,翻身農民都極力要用權勢的威嚴和金錢的奢侈掩蓋自己固有的土地般質樸。結果是普遍的裝腔作勢。
楊建五的質樸同樣來自他的底層社會經歷,但深入交往之後才發現他出身書香門第。
晚清民國時期,“湘繡”擠身中國四大名繡,共同將中國刺繡推向巔峰。而”湘繡”的如此發達,功不可沒者首推楊世焯( 1842 年——1911 年)。楊氏家族不僅是寧鄉大戶,而且自楊世焯始與美術代結因緣。為新中國湘繡屢建功勳的楊應修(1912 年——1993 年)即是楊氏後人。楊建五就出生於這樣一個家族,至今家裡都收藏有五世祖楊世焯的繪畫珍品,市面流通的楊應修繪畫也屢屢被收入囊中。父輩一支如此,母系張氏一門更是顯赫。外公哥哥張有晉先後任湘鄉東山學校和湖南一師校長,一手策劃了毛澤東入學東山和一師。新中國始,毛澤東親自安排舉家北遷,張有晉與章士釗、齊白石成為第一批中央文史館館員。
我輩看來,如此出身,可謂之顯赫。因為有這樣的顯赫造就了楊建五無所謂的淡定。無論是他在工廠做普通設計師的過去,還是滿眼翻身農民花枝招展的當下,他一如既往氣定神閒,我之為我,自有我在。
雖然受先輩影響,楊建五自幼嗜好圖畫,專業教育學的卻是工藝美術。畢業之後在工廠做圖案設計,業餘畫畫;後又一度下海經商,是最早由一批見過大把金錢的人。如此早與錢結緣也使楊建五沒有翻身農民那種暴發戶的乖戾之氣,更重要的是使他明白了賣的好不好、賣的貴不貴與畫的好壞不一定成正比。在好賣貴賣即“大師”的時下美術界,曾經的老闆楊建五多了一層畫界傳染病的免疫力。
顯赫的家世使楊建五無需急躁地做一個翻身農民,一度下海為老闆的楊建五也不急著大賣貴賣,以求暴發。名利二事,無不追求,來不拒絕。楊建五之外,相識交往中的另一人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易英。易英父母均是民國時期的湖大學生,父親曾任吉首大學校長,母親一系在民國權貴中更是顯赫無比。正是這樣的家世,使身在名利慾望都市之最的京城,滿眼金錢鈔票的美術界,易英卻有著罕見的名利距離術,令人肅然起敬。
做老闆時,楊建五行走大江南北。生意之餘,從不放棄看畫展的機會。因為不在畫界,也無偏見,只要是美術展,無論什麼都週遊一番,生吞活剝,囫圇吞棗。始料未及的是,正是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終於又把他遣返到了美術界。2008年,領頭組建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任副主席;2009年,他受命組建長沙畫院,一切從零開始。兩年的時間,長沙畫院不僅有了辦公作畫的物業,甚至還建設了在長沙堪稱一流的畫院美術館。這種頗有政績的建樹與他的經商經歷不無關係。
從五世祖楊世焯到伯爺爺楊應修,都擅長花鳥,或許是受此家學淵源影響,楊建五也鐘情於花鳥畫。除此之外,直接受教於寧鄉花鳥畫家歐陽篤材也是一個原因。現代花鳥畫,從任伯年、吳昌碩到齊白石、潘天壽,大師林立,後學者欲入門徑,多從臨習某家始。湖湘畫家,多受齊白石薰陶啟迪。楊建五卻不循常道,雖然也廣臨博摹以觀藝道,但尤注精專。精專有二,一是畫竹,而是畫葦,輔之以禽雀。
自五代以竹入畫,幾乎為花鳥畫家首選題材。到清朝初年鄭板橋,專精蘭竹石,可以說是將千年竹畫推向巔峰。鄭板橋之後,畫竹者幾乎不離其藝囿,當然更無人敢專精於竹。楊建五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絕,可以說是膽大妄為。
以竹入畫的發生,與文人意識浸入中國繪畫分不開。宋元以後,畫竹者日眾,與其曰畫竹,不如說是借竹抒文人胸懷抱負。受此影響,千百年來,畫竹多以疏瘦為美。
楊建五生長的湖南,遍地皆竹,從小耳濡目染與文人畫的疏瘦之竹相比,湖南大地的竹多是葉密竿粗之毛竹。另外,楊建五生長的新中國,傳統文人被強行脫胎換骨,傳統文人意識精神遭到摒棄與否定。因為不再有傳統文人的思想意識束縛。楊建五得以直接面對自然之粗竿密葉之竹。所以,與千百年來文人化的畫竹相比,楊建五畫竹以密代疏,而與傳統文人的審美趣味一脈相承的僅是以墨代色。因為是大面積的繁枝密葉,當年學設計時的構成意識自然生出。傳統文人化的虛實關係中多了一層黑白的構成關係。應該說,敢將設計中的構成意識融入到水墨畫中也與前輩林風眠、吳冠中等大家的先行啟迪示範不無關係。
“重要的不是畫什麼,而是怎么畫”。與人們習以為常近同典範的文人畫竹相比,楊建五的密竹構成圖畫別開生面,而且,楊建五也一掃文人畫竹的孤寂之氣,而是在竹林中點綴若干鳥雀。這當然也與湖南竹林多鳥雀飛來飛去有關。鳥雀不僅增添了畫的生氣和情趣,而且強化了畫面的構成意味。枝線、葉面、雀點完成了構成三元素在水墨畫中的有效轉換。
密竹構成圖式探索的成功鼓舞了楊建五,又開始將探索的目標轉向少有人畫的蘆葦。之所以選擇蘆葦,與畫家曾在洞庭湖蘆葦盪寫生時所受到的震撼有關。決心深挖蘆葦的繪畫價值。寫生拍照之外,深入研究齊白石、高希舜等畫家不多見的蘆葦畫。因為有了密竹構成的鋪墊,所以蘆葦畫的探索進展順利,短時間內成績斐然,廣受好評。與畫竹的點線面構成相比,蘆葦的穿插更加的自然。蘆葦的交織自然生動成線,而葦葉的相互掩映成面,同樣輔之禽雀,以增其生動情趣。有所變化的是畫家探索墨色相融的葦花畫法,開前人所未有,特別是對紫色的運用,更是水墨畫中少見。
花鳥畫的特徵之一在於自然造物千差萬別,一般花鳥畫家多是強化筆下自然造物的變化。楊建五卻在一段時間專攻一某物以求精深通透。這既有前賢花鳥畫大家鄭板橋的榜樣示範,更有山水畫家黃言虹等的教誨啟迪。而且,在當代倡導個性價值的社會,此種策略更容易成功。楊建五重返畫壇不過數年,就能以畫竹、畫葦立足於花鳥畫界,即既是成功的例證。
在深入探索蘆葦畫的同時,楊建五又發現了山水和花鳥的相交點。本來,山水花鳥畫都是中國人觀照自然的結果,巨觀為山水,微觀為花鳥。楊建五在探索中發現,近景蘆葦是微觀,遠處淡染山脈以求深遠,則顯巨觀之勢。於是,蘆葦畫又多出一重新的境界。
從近代海派開始傳統文人畫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新在於清洗沖淡明清文人畫崇尚的孤傲高雅之氣,力求雅俗的協作。二新在文人畫的視覺形式上即詩書畫融合的精益求精。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王憨山等近現代花鳥畫大家莫不如是。楊建五的花鳥畫,大致也是如此思路。所以,書法在畫中至關重要。數十年來,楊建五習書未曾間斷,這使得他的書法在同輩畫家中堪稱高手,書法的不俗不僅使他可以在畫中盡情書寫以彰顯文人畫的視覺圖式,同時也使他的畫永遠不偏離雅的大道。雖然不再突顯文人的孤傲雅絕,但文人的精神氣質仍然揮之不散。畫中的這種意識,也是他質樸淡定為人的精神映射。
“文如其人”,言有限、余語意無窮,道出了來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的根本區別。人人皆言“文如其人”,卻對其中之意不甚了了。
文有高低優劣,文如其人,高低優劣自然取決於人。身為文學藝術家,欲求文之優之高,當如何為人?按中國先賢訓示,為人之道、德、才、學、識四字而已。也就是說,欲求高優之文,先做德、才、學、識皆備之人。
楊建五家傳書香,在一個名利慾望無限膨脹斯文掃地地極矣的時代,能夠質樸淡定,與周遭一些得志便猖狂的翻身農民相比,其德自高一籌。中國自古以來,立德為人之根本,修心養德乃終身大事。所謂吾一日三省吾身,即是反觀檢視自己的德行。今日中國為最大名利場,與追名逐利之徒相比,修心養德近同酸腐老朽。書香世家加上早年下海的經歷,鍛造了楊建五的名利防護牆,但惡劣之社會環境對道徳人心的敗壞比之環境污染對人身的損害強千百倍。即使有自然的防護牆,依然當如履薄凍的危機意識。修心養德,這是古之聖賢以為文如其人首重人之德的原因。
修心養德在於做人。做一個優秀的畫家,還當以全面提升完善自己的才、學、識。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千錘百鍊方能成鋼;讀古今中外聖賢書,如同與偉人對話,歷來是求學之正途大道。所謂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即是如此。與一般畫家相比,下海歲月使楊建五得以走南闖北,見識不少。見多識廣,自然會心胸寬廣,剔除私見偏心。這一切都如同能量的儲備,天長日久,自然會噴發出活躍的創造力,進而使自己的藝術之境逐漸完善。對於楊建五而言,這是人生的責任,對於楊建五的朋友而言,這是美好的期待。
畫壇能人楊建五
羅雄 (作者系劉少奇故居管理局局長)
兔年春節剛過,經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批覆,同意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劉少奇同志故里管理局和長沙市書法家協會三家牽頭,面向全國徵集書畫作品,聯合主辦“《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書畫作品展覽”活動,並在劉少奇故里景區花明園籌建“全國名家書寫《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碑刻長廊”,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和劉少奇回鄉調查五十周年,將來作為一處永久性的文化景觀工程對外參觀。
近段時間,徵集書畫作品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為了邀請書畫名家參加主題創作活動,我與長沙畫院院長楊建五先生有了近距離接觸。每次見面雖然時間不長,但他的言談舉止、工作業績和發展思路卻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謙和、能幹、建業、充滿激情、比版畫還深刻的畫壇能人形象讓我揮之不去。
因為長期工作在農村,對於大城市的發展形勢我自愧孤陋寡聞。此前,關於長沙畫院,我沒有什麼概念。一年之前,我曾收到過長沙畫院成立慶典的請柬和簡訊,是楊建五先生給我發來的,他邀請我參加成立大會和觀摩“湖湘書畫輝煌六十年藝術成就展覽”,因我當時出差在外,沒能趕上,一直心存遺憾。年前在湖南書畫院的一次畫展上,我又見到了楊建五先生,他再次盛情邀請我去長沙畫院做客,因公事繁忙而遲遲未能成行。這次如願以償地走進了長沙畫院,走進了楊建五先生的書畫世界,讓我深感意外和震撼,在長沙畫院所見所聞,令我心曠神怡,看到了省會長沙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書畫事業。
通過電話聯絡,我和我的同事彭明建、好友楊強德相約來到了位於長沙市白沙路92號的長沙市簡牘博物館,長沙畫院美術館就設在這裡。這是一棟臨街的坐西朝東三層樓房,白色牆壁,落地玻璃,金屬門窗,頗具現代氣息,看到這一切,我為長沙書畫界感到驕傲和自豪。一樓為藝術陶瓷展示廳,櫥窗內醴陵金煌瓷藝產品琳琅滿目。二樓為書畫展示廳,當代湖南書畫名家作品匯聚一堂。三樓為書畫瓷藝創作室,經常有名家潑墨操刀,室內擺設的書畫瓷藝精品蓬壁生輝。楊建五先生陪同我們仔細參觀了二樓的湖湘名家書畫展覽,歐陽篤材、莫立唐、李立、陳白一、曾曉滸、黃鐵山、楊福音、朱訓德、徐芝麟、楊炳南、李天玉、王友智、張青渠、柯桐枝、曾進等如雷貫耳的名家作品逐一展現在眼前,讓人大飽眼福。楊院長告訴我們,這裡的畫展天天開放,月月更新,既是書畫藝術家耕耘的園地和展示的舞台,更是古城長沙的一道文化盛宴。美術館開放以來,慕名來訪的海內外書畫家絡繹不絕。楊院長坦言他的待客理念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杯茶,一根煙,一場展覽看半天,只要是書畫同道人,都可以在此免費喝茶聊天。看完展覽後還可以上三樓即興揮毫,盡情地用翰墨丹青書寫盛世輝煌”。楊院長還自豪的告訴我們,美術館僅僅是長沙畫院的一個組成部分,活動策劃、藝術研究和產業經營還另有一悉天地。聽完這席話,我不得不對楊建五刮目相看。
隨後,楊院長又陪同我們來到長沙市天心區馬益順巷老59號,這裡有兩棟兩層中式別墅,是長沙市立法保護的老建築,為陳潛公館,別墅的主人曾為湖南和平解放和建國大業功勳卓著,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別墅有一百多年歷史,歸長沙市人民政府所有,已經政府出資修繕並恢復原貌,由長沙畫院永久使用。別墅坐北朝南,東西兩棟並列,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院子隔開,臨街建有約50米長的白壁灰檐圍牆,古色古香,文化韻味十足。每棟別墅前面都建有仿古門樓、麻石台階和原木大宅門。門板上裝有扣門鐵環及門柵。大宅門左側的牆壁上鑲嵌有當今中國書法泰斗沈鵬先生題寫的“長沙畫院”木刻牌匾,遒勁灑脫的字型,為這條老街增色不少。西邊一棟為紅磚青瓦原木結構,四間開、內走道、前後房,都是木地板、木樓梯、木天花板,正屋後面建有一棟平房作廚房雜屋。西邊這棟已作長沙畫院的辦公樓使用,置身這鬧中取靜、清新優雅的環境中,好像找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東邊一棟結構與西邊相似,但牆體為青磚,主樓前面多了兩棵參天大樹,是芬芳撲鼻的白玉蘭,足有二十米高。這棟別墅還多了兩間前後房,經過整舊如舊的維修,仍舊保留了民國初年的建築風格。每間房子裡面都掛有名家字畫,擺設舊式雕花紅木太師椅、書櫃、茶几和餐桌,營造出溫馨的懷舊環境。該棟別墅專門作為書畫藝術家會所,來此品茶論英雄、把酒話桑麻,別有一番情趣。
據楊院長介紹,長沙畫院於2009年1月18日成立,剛滿兩歲,正是需要呵護的時候。但長沙畫院自強不息、自加壓力,為繁榮長沙文化藝術事業做了一些開拓性的工作,先後已出版了《長沙畫院成立特刊》、《新中國湖湘書畫藝術成就》兩本畫冊,集近代百年湖湘書畫藝術大成,深的畫界好評;開展了十多次藝術交流活動,免費為100多位書畫名家展示書畫作品,近段時間正在籌備出版《湖湘三百年書畫精品集》。長沙畫院雖然起步時間晚,但在全國影響不小。
走出小巷深處的長沙畫院,正值“朱雀橋邊野菊花,烏衣巷裡夕陽斜”,時已黃昏近,紅霞尚滿天,街上人來車往、華燈閃爍、月上中天,我不禁思緒萬千。為什麼一個不事張揚的楊建五,在無任何經費保障的情況下,把一個組建不到兩年的長沙畫院搞得紅紅火火,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帶著這些思考回到家裡,在寧靜的夜晚,在擁擠的書房,在清冷的案前,通過目不暇接的書刊,通過神通廣大的網際網路,我從中找到了準確的答案,那就是——事在人為。因為有了楊建五對藝術的執著、對文化的忠誠、對社會的責任、對畫家的情結,才有了長沙畫院旗開得勝、如旭日東升般燦爛輝煌的喜人局面。
楊建五先生生不逢時,五十年代末出生在一代偉人劉少奇的故鄉——寧鄉縣花明樓公社炭子沖大隊國小的一戶教師家庭,他個人的命運與家庭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眾所周知,在那個人妖顛倒的動亂年代,十年浩劫災難深重,一個國家主席都性命難保,何況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能夠幸免於難。身為國家教師的父親撿來一個毛主席石膏像,見其脖子斷了就用絨線纏繞後放在窗台上,造反派發現後招來橫禍,人為的上綱上線、批鬥不止,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差點被打入大牢。因為治罪的證據不足,才獲得從寬處理,將全家下放回原籍寧鄉縣麻山公社勞動改造。天資聰慧的楊建五隨父母在鄉下忍受著生活的磨難和政治的歧視,但他謹記父母“以勤為本,以畫為樂,笑對人生。”的教誨,承襲楊家祖上清代著名畫家楊世焯的文脈,不氣餒、不消沉、不隨波逐流,默默的刻苦讀書、勤奮習畫,只求練就一門生存手藝以備將來成家立業、養家餬口。俗話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負有心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如春風化雨、萬物復甦,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父親落實政策後恢復自由,身為“地主狗崽子”的楊建五也獲得了高考的權利,石破天驚的考入了湖南省輕工業專科學校(現長沙理工大學),圓了他讀書和學畫的夢想。他師從著名書畫家李天玉、王友智、楊應修、歐陽篤材,幸得名家指點,書畫水平穩步提高,畫山水、畫花鳥、畫人物可謂全面發展,自然界的景物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深得業界和社會的讚賞。
楊建五大學畢業之後,被分配到長沙毛巾廠工作,當過技術員和設計室主任;在湖南省包裝公司,他做過包裝設計和經營管理;他還下海辦過公司,搞過裝修工程,做過生意,過了十年的“老版癮”。他雖然賺了些錢,理應把實業做的更大,由於沒有乾老本行,心裡總是不踏實,不平衡,總覺得書畫藝術是自己的命根子,不想荒廢,想要追求,於是他中斷了經商之路,放棄了富有,又回歸到了書畫藝術的大家庭里“重操舊業”,因為畫家們的信任,2005年被推選為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副主席。近幾年,他經常往洞庭湖跑,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不歸家,他被洞庭湖一年四季的蘆葦和水鳥深深吸引,便聚精會神地寫生作畫,在他的筆下,洞庭湖的蘆葦、沙鷗、麻雀迎風起舞、阿羅多姿,他用畫筆書寫著“疾風勁草”的精神品格和“振翅飛翔”的精彩人生。
楊建五是一個有創新精神和獨特見解的藝術家,像他這樣暨是書畫內行,又是管理精英,更是社交全才的能幹人,在書畫界可謂鳳毛麟角。因為有10多年的從商經歷和社交見識,他能夠清醒的看到,如果長沙市沒有由政府主導的畫院,與省會長沙的地位不對等,與歷史文化名城的光環不匹配,與人民民眾的要求不適應,他決心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彌補歷史的空缺。他堅定信念、慷慨解囊、遊說多方、爭取了政府的支持,白手起家創辦了長沙畫院。他的勤奮,他的厚道,他的熱情,他的謙和,贏得了社會各界鼎力相助,使年輕的長沙畫院像歐陽篤材老壽星筆下的報曉金雞, “一路雄風賞大千”。
經過一年多的奔走、呼籲,長沙畫院為國慶6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為三湘首邑的書畫藝術家搭建了一個施展才幹的平台,開闢了一個交流藝術產品的市場,架設了一座走向世界的橋樑。如今,長沙畫院門庭若市,車水馬龍,賓客盈門,好戲連台,精彩不斷,成了長沙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靚麗風景,可圈可點,可喜可賀!
歷經風雨寫丹青
陳澤琿 (作者系長沙市委常委、副市長)
從事宣傳思想工作,自然少不了同書畫界的同志打交道。結識楊建五先生以後,經常看他的畫,有很多新的感觸。
楊建五先生畫花鳥、山水、人物,尤以寫意花鳥見長。他喜歡以洞庭湖為背景,以麻雀、蘆葦、魚蟲、扁舟等效的題材來表現大的主題。繁中求簡,借物抒情,是他的一個鮮明特色。特別善於用樸素的顏色、簡單的筆墨、平和的格調、豐富的情感,來塑造自己的作品。有時候,寥寥數筆就勾勒出精美的畫卷,簡單得恰到好處,妙不可言。我以為沒有一定的境界是很難做到的。
每當看到他畫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小精靈”躍然紙上,頗有些“榮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謝;去留無意,任天上雲捲雲舒”的意境。其紮實的造型水平、豐富的表現語彙、高超的領悟能力和詩意般的田園畫面,對繪畫的“套路”和“程式”做出了獨特的詮釋。
建五是一位經歷頗為豐富的畫家,用一句民間諺語來形容,就是洞庭湖的麻雀——見過風浪。大學畢業後,在工廠當過設計室主任,在包裝公司做過裝飾,辦過公司,闖過商海,最後還是書畫適合自己。他曾經以蘆葦寫過一首詩:“十年商海幾多空,嘗盡其中苦與風,反思都被丹青誤,再回書齋化葦叢。”與古人所說的“眾里尋他千百度, 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異曲同工之感。我想,生活的實踐已經讓建五悟到了為與不為的道理。
建五的畫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他勤奮與執著分不開。不管幹什麼,堅持二十多年如一日,每天畫幾幅畫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建五為人坦誠、恭和謙讓,雖然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從未放鬆過對藝術高峰的攀登。到北京出差幾個月,正事沒辦,全身心地泡在榮寶齋,研習畫作,大有長進。近段時間啊見到他的作品,多了幾分大氣、凝練和沉穩。這本即將付梓的畫冊,就是建五辛勤耕耘的集大成。分享他在藝術上的心路歷程,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寄望。可以預言,未來的藝術之路將有大業,待其拓展;將有宏圖,待其繪就,越走越精彩,越走越寬廣!
明道以畫心境——— 記花鳥畫家楊建五
燦丁 (作者系中國意象畫研究會副會長)
楊建五,湖南別具才情的寫意花鳥畫家。
他的國畫創作,筆墨雄渾,卷舒自如,深得寫意之精神。呈現出了一種深厚、純正的藝術氣象,這種氣象反映了畫家深厚的人文積澱與筆墨修養,以及畫家渾融和諧的內心世界。
楊建五的國畫陽剛、雄健、明亮、大氣,是一種渾厚的浩然之氣。這種氣象在花鳥畫中體現得更加充分,他的花鳥畫延續了其師歐陽篤材先生的審美理想,強調繪畫意境的深邃,繪畫語言的深度,作品內涵的豐厚,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個人精神氣質的張揚,藝術指向非常明確。他的花鳥畫氣勢雄渾,氣韻生動,有時還有一種壓抑不住的霸捍,造型構圖精妙,意趣盎然,又多一分靈秀悠遠之氣。
楊建五的審美理想是通過渾厚華滋的筆墨追求來實現的,他書畫並進,以書入畫,形成了渾厚而不乏靈秀的藝術語彙。其筆墨蒼勁渾厚,不事纖巧,樸拙而富於變化的線條、皴擦與水墨之氤氳變化構成了畫面的豐富效果。楊建五是一個有激情的畫家,他的激情體現在對筆墨的解放上。佳構之成,有賴於筆墨之解放,亦有賴於筆墨之沉鬱古拙,淬去火氣,書畫一理也。以其年齡、才情,顯然可望其境。他的畫作表現出了很高的藝術格調,往往有一種文人之哲思蘊涵其中,這不僅來自於繪畫的題材本身,也來自於畫家的筆墨修養。豐厚的情感蘊藉是楊建五國畫的重要特色,他筆下的鳥都是擬人化的。常畫一隻孤鳥立於天地之間,那種孑然獨立,寂然無聲的孤獨、清冷令人震撼,畫家悠長的人生憂患與生命之思已經表露無遺。楊建五的創作所表達的那種出世之境界都充滿了溫情,禪師是入世之後的出世,其生命在最簡單、樸素的煮茶、看山、悟道中得以窺見大道,那種鉛華褪盡、掃去浮障、回歸真我的自由狀態無疑也是藝術的自由境界。
他是一位靈氣逼人的畫家,他在創作中匠心獨運,創作手法充滿才氣。他創作的獨鳥站立枝頭,畫面留下大量的空白,造成寂寥清雅的藝術效果,其才華與藝術自信為常人所不及。他所創作的作品格調高雅而畫境各異,畫面的微妙之美感相近而又有不同的表現,體現了他高超的造型與造境能力。
楊建五走的是一條重修養、養筆墨、求境界的藝術道路,這是一條逐漸走向厚重、深刻的純正道路。經過多年的求索,他的藝術特點逐漸鮮明,已經達到了抒寫心境的相對自由。藝術家風格的養成是一個從共性到個性的過程,其成熟需要先天的靈秀,後天的教化,天地靈性的蒙養,人生的感悟與思想積澱。以此量之,楊建五以溫潤之人格,心靈之聰慧,自覺之積澱,其進入更為宏大、深刻之畫境,獲得藝術之大成,只需假以時日。
洞庭在胸中——花鳥畫家楊建五印象
易鷹 (作者系國家級開發區領導、原湖南省著名記者)
認識楊建五,而後又成為朋友、同學有些年了。作為湖南書畫界名聲鵲起的花鳥畫家、長沙畫院院長,他給人的印象是疊加的。因為短暫地同過學,義務地共過事,經歷的人和事重疊相加的結論是:他是當今畫壇少有的純粹的真正稱得上畫家的人,因為真、善、美是他的畫品,也是他的人格。
作為花鳥畫家,他對大自然的描繪是野性和率真的。洞庭湖的蘆葦,千行淚的斑竹,嘰嘰喳喳的麻雀,黑不溜秋的八哥……在他的筆下,鄉土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感覺空氣頓時都清新起來。洞庭湖的麻雀,什麼風浪都見過。洞庭湖的蘆葦,生命力頑強得有些賤。只要有一片灘涂,就揮灑生命,盡情生長。春風一到就滿目生機,秋風一吹就收穫金黃。八百里洞庭美如畫,建五筆下,蘆葦是生命的舞者。看似柔弱的枝桿在疾風中百折不撓,盡顯生命的張力。他用濃厚的色彩,剛勁的線條,極力表現蘆葦的內力和靈魂。猶記2009年端午,北京大學長沙文化產業專題班同學在北京的長沙賓館聚餐時,建五現場揮豪潑墨創作了蘆葦麻雀圖,蘆葦與麻雀融為一體,成為生生不息的生命禮讚圖。“疾風知勁草,誰說兩邊倒?文明賴爾傳,造紙少不了!”,我和眾多同學在旁觀畫,即興賦此粗糙之作禮讚蘆葦。建五收筆時憨厚一笑:“好詩,你懂畫!”我回答:“好畫,你懂詩!”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人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審美理解和價值評判。欣賞作品的過程,其實就是和作者對話的過程。中國畫在文人主導下演變和發展,畫家與畫匠的區別在於有無文氣。單純畫得像而沒有意境和意趣,就只有匠氣沒有文氣,自然也就不能稱是畫家。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建五的畫構圖簡潔,線條老到,用色大膽,意境深遠。一枝一葉,一花一鳥,都盡顯生機,同時意趣盎然。如果沒有傾注他自身獨特的身世、經歷和情感,是難有此個性的。建五出生在以“會讀書、會種田、會養豬”聞名的文化之鄉——寧鄉一教師家庭。承襲祖上清代著名畫家楊世焯的文脈,謹記父母“以勤為本,以畫為樂”的教誨,刻苦讀書、勤奮習畫。作為全國首批工藝美術大師的叔公楊應修對他寄予厚望,經常耳提面命悉心指導。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考入湖南省輕工業專科學校(現長沙理工大學),圓了他讀書和學畫的夢想。楊應修大師先後兩次為他題詞“謙受益,滿招損,器虛則受,實之不受,物之恆也”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進行勉勵。此外,先後師從著名書畫家李天玉、王友智、歐陽篤材,幸得名家指點,書畫水平穩步提高,主攻花鳥外,山水、人物俱佳。建五大學畢業分配到長沙毛巾廠當設計員,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如名字般娟秀的馮娟成了紅顏知己,每晚紅袖添香繪畫時相伴左右。他曾畫有一幅竹雀圖,並在上面題詩道“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應該是對理解並支持自己的妻子的讚美。隨著改革開放、市場變化、工廠改制後,他下海搞工程、做生意,嗆過水也賺過錢。由於沒幹美術本行,心中總不踏實,總不平衡。因為他覺得書畫藝術是自己的靈魂,離開美術去賺錢就是沒有意義的行屍走肉。於是,棄商從藝,回歸本行。他曾以蘆葦為題寫詩明志:“十年商海幾多空,嘗盡其中苦與風,反思都被丹青誤,再回書齋化葦叢。”生活的感悟讓他的畫多了滄桑和凝練。
建五的畫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他的堅守分不開。“一日不練手生”,就是下海時談完生意回家,他也要提筆畫幾幅才睡。他為人謙虛、坦誠、厚道,虛心向前輩學習,絲毫沒有“文人相輕”論人短長的毛病。這也難怪他在省會書畫界人緣好,2005年被推選為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副主席。2008年受命創辦、主持長沙畫院,團結凝聚了省會書畫界的精英,推動促進湖湘書畫藝術的發展。中國書法界泰斗、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親筆題寫“長沙畫院”,畫院自成立起就得到黃鐵山、李立、莫立唐、曾曉滸、歐陽篤材、朱訓德等前輩的關注和支持,成了省會美術界精品展示的殿堂和藝術家交流的沙龍。而他策劃承辦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湖湘書畫藝術成就展、湖湘三百年書畫精品展,全面系統地集中展示了不同階段湖南書畫藝術的成就,沒有門戶之見,沒有個人之利,得到省會書畫界的一致好評。著名美術評論家李蒲星教授認為,楊建五不是一般的畫家,下海歲月讓他走南闖北,見識不少、心胸寬廣,沒有私見偏心。這一切都如同能量的儲備,天長日久自然噴發出活躍的創造力,進而使其藝術之境逐漸完善。
“小集論飛越,洞庭在胸中”,楊建五曾以此稱讚洞庭湖的麻雀。置身長沙簡櫝博物館二樓的長沙畫院展廳,我一邊欣賞湖湘書畫的名家名作,一邊在想:長沙畫院這雅集之地,何嘗又不是小集論飛越? 因為大家胸中都有振興湖湘書畫藝術這么一個宏大的“洞庭湖”!
社會評價
建五畫花鳥、山水、人物,尤以寫意花鳥見長。他喜歡以洞庭湖為背景,以麻雀、蘆葦、魚蟲、扁舟等小的題材來表現大的主題。繁中求簡,借物抒情,是他的一個鮮明特色。尤其善於用樸素的顏色、簡單的筆墨、平和的格調、豐富的情感,來塑造自己的作品。有時候,寥寥數筆就勾勒出精美的畫卷,簡單得恰到好處、妙不可言。我以為沒有一定的境界是很難做到的。——陳澤琿
楊建五的花鳥畫在強調筆墨表現性的同時,努力開拓水墨畫的現代意味。——李蒲星
他是一位靈氣逼人的畫家,他在創作中匠心獨運,創作手法充滿才氣,他創作的獨鳥站立枝頭,畫面留下大量的空白,造成寂寥清雅的藝術效果,其才華與藝術自信為常人所不及。他所創作的作品格調高雅而畫境各異,畫面的微妙之美感相近而又有不同的表現,體現了他高超的造型與造境能力。——燦丁
讀了建五先生許多的畫幅,感到他的畫,構圖簡潔,果敢有力。他的一枝一葉,一鳥一花,無不充滿了燃燒的激情和滾燙的血液。也就是說,畫家把自身的精神和情感,完完全全融入到了畫中。 ——碧雲
在他的筆下,洞庭湖的蘆葦、沙鷗、麻雀迎風起舞、婀娜多姿,他用畫筆書寫著“疾風勁草”的精神品格和“振翅飛翔的精彩人生。 ——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