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宅基是以村民全姓楊而命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家宅基
- 羅馬字母拼寫:Yángjiāzháijī
- 性質:歷史地名
- 省份:江蘇省
楊家宅基是以村民全姓楊而命名的地名。
楊家宅基是以村民全姓楊而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村民全姓楊,故得名。歷史沿革民國元年屬陸墓市,為上十四都十一圖。1950年屬陸墓區胡巷鄉。1958年-1983年為蠡口人民公社14大隊第5、6、7、8生產隊。1983年7月屬蠡...
大楊家宅基 大楊家宅基,形成聚落後,名稱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因大部分村民姓楊,且區域較大,故名大楊家宅基。歷史沿革 自啟用該名起,沿用至1958年,後成立大隊,為陳涇大隊7隊。1983年為陳涇村7組,2004年併入凡山村,為凡山村18組,後全部搬遷。
楊家新村 楊家新村是1980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1979年起,沈家弄、楊家弄、周家宅、林家宅4個自然宅。農戶拆遷入此居住。於1981年形成新村,因宅基在原楊家宅境內,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現已湮滅。
楊家社區位於縣城北約2.5公里處,河辛路以東,廣碼路以南,澳亞紡織廠北鄰。村莊占地面積200畝,村東林地13畝,蔬菜大棚3戶,占地6畝。社區現有127戶,總人口467人,居住面積情況:127戶,150個庭院,每戶宅基地標準面積為357平方米,居民生活特點:獨院,生活採暖以煤柴為主。社區有中心大街一條,長500米,寬...
陸家宅基楊家橋是2002年廢除的地名。地名含義 地處陸家大宅基邊,村邊有楊家橋,故而得名陸家宅基楊家橋。歷史沿革 陸家宅基楊家橋屬原新鎮中樂村6、14組,於2001年8月合併為中樂社區。 2002年因大德房地產開發建設,土地徵用,村莊消失,全村失地面積0.1809333平方千米。 陸家宅基楊家橋的居民遷往中樂新村。
楊家潭 楊家潭,20世紀50年代,經常熟地名主管部門認定而來。地名含義 原宅基邊有一個天落潭,最先居民大多姓楊,居民點以此得名。歷史沿革 老居民點約定俗稱,20世紀50年代為楊家潭,20世紀80年代更名為楊家段,原地名消亡。
形成於清嘉慶年間,楊家塘由“楊樹園”合併而成。楊樹園在黃浦江邊,因浦江逐年塌方,故搬遷至楊家塘,當時村宅種滿楊樹,故別稱“楊樹園”,但村宅以沈姓為主。1983年因上海油脂四庫和上海建材華涇港倉庫征地,動遷至現譚家宅西,嚴家塘北。新址宅名仍稱楊家塘。1997年,外環線綠化帶建設,老宅基動遷湮沒,...
六、依法使用宅基地,服從村鎮建房規劃,不損害整體規劃和四鄰利益。七、嚴禁私自砍伐國家、集體或他人的林木,不準在村附近或田邊路旁亂挖土,嚴禁損害莊稼、瓜果及其他作物。八、自覺養路護路,維護道路暢通,不準在村道、主道邊搭建違章建築、堆放廢土、亂石、雜物,不準在路道上亂挖排水溝,不準在路肩上種植作物...
東楊家宕 東楊家宕是形成聚落後,名稱約定俗成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楊姓得名,有別於附近的西楊家巷,故名東楊家巷。歷史沿革 編為廣步村第7村民小組,1978年搬遷到顧家宕建房,搬遷後,宅基地平整復墾成良田。
三亞農村宅基地房屋初始登記是由三亞市國土環境資源局受理。辦理條件 土地權屬來源清楚,權屬無爭議,材料齊備。申報材料 (1)土地登記申請審批表[樣表](2)村(居)委會出具的土地權屬來源證明書並經區管委、鎮政府審核確認 (3)地籍測繪資料:①三亞市地籍測繪成果報告②宗地圖③宗地圖形入庫備案表 (4)地籍調查成果...
自社區建立以來,社區注重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為了充分調動廣大社區黨員積極性,力爭做到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有黨的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社區黨委從完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和“居民議事制度”入手,開展了“黨建促新農村建設——黨員帶頭建設楊家宅基”、“民主評議社區黨員”、“...
錢家宅基、童家宅基、楊家宅基、北童家宅基、鐵店、茶坊橋、爛缺口、花牆頭、中埭)和1個農民新村(優勝南區)。原有10個自然宅基(大橋頭、徐家浜、盛家埭、石洞頭、西金家宅基、金家浜、長盪、唐史宅基、老虎圩、陶家圩)自2008年起因征遷先後撤銷。村三套班子6人,全村共有黨員150人,預備黨員1名。
常熟226路(客運站-瑞凱科技)進程 客運站 -- 瑞凱科技 1客運站 2建發醫藥 3常熟老街 4勝利加油站 5江河公司 6方浜工業園 7新橋路口 8謝橋管理區 9高速入口 10汪家宅基 11楊家宅基 12龍墩村 13海福新城 14龍達飛 15船方浜 16丁字村 17幸福村 18聚福村 19新材料產業園管委會 20盛虞大道 21瑞凱科技 返程...
最後剩的楊家窨子、老宅,到解放土改時月分給了貧農。張家窨子。張家窨子,未建之初,其宅基地,原是楊家大戶人家所有。後來由於張楊兩家聯姻,結了秦晉之好。楊家才送給這塊地皮供張家修建。據說,張家當時,收谷千擔,縣衙有當官的,也在城內開有店鋪。家底殷實,為人敦厚。至於當初家業開基祖是誰?張家窨子何時...
此後,整座大院的房星雖然還保留著原有的風貌,但一些住戶以為此宅基地風水極好,已在院內、院外,緊鄰大院修造了不少石壘磚砌的住房,甚至豬圈、茅廁,可謂雜亂無章,面目全非。參觀信息 場館地址 楊尚昆舊居位於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金龍村。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9:00-17:00)。票價 2009年5月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楊北,1983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楊為楊家浜,北為北宅基,以楊家浜、北宅基兩個自然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下轄第11聯村(楊家浜,北宅基),第12聯村(薄家堰(現卜家堰))。1955年建楊北初級社,1956年合併為楊北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命名為楊北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成立楊北村村民委員...
洋加坪 洋加坪,1949年以前,該祖先在此立村取名洋加坪的地名。地名含義 祖自溪潭磻溪遷此建村,因宅基地屬蟾溪楊家產業,因“洋”與“楊”同音,故名。歷史沿革 自1982年前,命名起沿用至今。現已荒廢。
現有大沼、楊家浜、孫家圩、全家宅基、南楊家圩、漾浦樓、全家廟、楊家沼、會橋、荷花池、路口沼、馮家宅基、斜橋、盪頭圩、環龍橋、丁家漾、胡家橋、曹家宅基、胡家浜、張家沼、車路、西水沼、肖家橋、石堰24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大沼。1992年,全村834戶、3006人。村境南北3公里,東西2公里,共有耕地4700...
“被上樓”是指各地為了換取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將農民的宅基地復墾來增加的耕地,從而強迫農民搬出平房,搬上樓房住。各地規模浩大的拆村運動,打著各種旗號,例如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舊村改造、小城鎮化等。也有對應政策推出,諸如“村改社”、“宅基地換房”、“土地換社保”等等,這些拆村運動使得農民不得不“...
青龍社區隸屬於常熟市虞山鎮琴湖管理區。社區概況 青龍域內有西厙、厙郎、張家宅基、小橋灣、孫家浜兜、楊家浜兜和青龍新村等。歷史上因前厙河石橋上刻有“青龍”字樣,故而定為青龍名,並一直沿用至今。面積為1.22平方公里,下轄十個村民小組,南三環線貫穿村域,交通便捷。截止2003年年末,全村總戶數為289戶...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藕渠鎮青龍社區位於藕渠集鎮東北,面積為1.22平方公里,下轄十個村民小組,289戶,928人。社區概況 青龍社區位於藕渠集鎮東北,緊鄰市鎮,東接新厙村,南臨白茆塘,西與湖圩村接壤,北與龐浜村毗鄰。村域內有西厙、厙郎、張家宅基、小橋灣、孫家浜兜、楊家浜兜和青龍新村等。歷史上因前厙河...
楊木塘,位於鳳凰鎮域南部。南起夏市村大陸家宕,北至楊家橋村通張家港。流經夏市、楊家橋等村。全長2.6公里,寬3~100米。該河歷史久遠,《常昭合志》載有。屬排灌河道。界涇河,位於鳳凰鎮域西南部,夏市村與江陰市交界處。南起王家宅基,北通張家港。長1.8公里,河面寬2.5~3.5米。該河為張家港市...
第九條 城區內已建設和規劃建設安置小區的集體經濟組織,其村民不得單獨占用宅基地建房;尚不具備建設安置小區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其村民確需建房的,必須進入統一規劃的居民點建房,不得零星、分散建房。安置小區、居民點選址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所在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其中,安置小區須由所屬集體...
辛亥革命後,傳人葉風池於大夾街陶家巷本家宅基興建店堂,重振家業,進入鼎盛。葉開泰藥店精製的膏丹丸散,質量好,療效高,行銷海內外。店內東家員工以“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為信條,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例如,生產“大活絡丸”即選用白花蛇,必須除掉蛇頭、蛇尾、蛇骨、蛇皮,再烘乾研末配藥。驢皮阿膠、...
負責農民承包地、農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有關工作。承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擬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規劃與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與發展。指導、監督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六)指導全縣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
梁希森童年只上過一年國小,從小受夠了最刻苦銘心的磨難:曾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曾經浪跡四鄉,謀求生路;梁希森有一個夢想:造起樓房,讓所有家鄉村民住進去。拆了老房子,節約出宅基地面積,用於養殖業,再把農民變成工人,都在這個養殖工廠上班,從而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著村民的生活 創業經歷 地產界是一個...
1959年改為淮海生產隊時,下設磨坊橋(磨坊橋、草鞋浜、曹家宅基、庵河涇)、楊胡介台(蔣家橋、胡家台、楊家台)、吳家角(吳家角、新江塘、長家橋)、艾祁(艾祁、南錢家台)、林家塔、瞿家台、錢家台、大楊家台(大楊家台、胡家台、毛家角)、蔡家台、施家浜、施家宅共11個生產小隊。1960年,恢復大...
鄉政府大院南面即西店至柏村道路路南是西店鄉稅務所,現為部分村民宅基地。西店集西北部今店北村西部王家西胡同南部王西順宅基地一帶曾有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元城縣衙門即政府設立的學校,史稱“義學”,清代李衛等監修的《畿輔通志》第二十九卷有記載(史載:元城縣義學,一在楊家橋,一在西店集,一在...
楊府宅位於渡頭村村西,原宅三進,四合院式,占地面積4950平方米(一說24.8畝約16533平方米),現宅基原貌全無,在原址的邊上已建了數間民房。來到楊府宅。“楊府宅”也叫“楊公府宅”,因楊府爺“拔宅飛升,榮登天府”之後,村里只剩下了“楊府基”的遺蹟。這片空地道坦前長滿了雜草,據稱,這裡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