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丘村

楊家丘村

此地原有村落遺蹟,元末原住民逃散淨盡,因而荒廢。侯姓始祖康熙年間從縣府購買此處土地20頃(1頃合100市畝),遷此居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家丘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802人
  • GDP:500萬元
村莊由來,氣候狀況,政區人口,經濟狀況,優勢產業,社會事業,

村莊由來

此地原有村落遺蹟,元末原住民逃散淨盡,因而荒廢。村後有2座土丘,舊有村名碑記載叫楊家丘,故仍按舊名。村東西各有一座池塘。原有侯氏、盧氏2座祠堂,文革期間拆毀。

氣候狀況

屬暖溫帶東亞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1.9℃。極端最高氣溫38.6℃。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7.9℃。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5.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零下3.5℃,氣溫年較差為28.8℃,氣溫年平均日較差為10.8℃。年內各個季節氣候差異明顯。年初霜一般始於10月20日,終霜多在翌年4月7日左右,無霜期年平均195.5天。

政區人口

位於蓼蘭鎮駐地西北6公里,西面、北面與白埠鎮接界,北鄰白里河。耕地總面積2626畝,全村共有居民244戶802人。有侯盧郝楊焦張王仲林趙等10餘姓氏,侯姓為大姓,占全部居民80%以上。民國以來,遷居北京、遼寧、吉林、新疆等城市居住者眾多。近幾十年大中專學生升學率名列前茅,紛紛離此貧瘠的土地,為追求夢中的幸福而義無反顧。現村中居民以婦孺老幼為主,青壯年多外出謀生。

經濟狀況

本村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發達,村莊建設落後。村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建築業、外出打工為主。村內有雜貨店5家,養豬場4家,村集體固定資產37萬元。2005年經濟總收入5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5300元,村集體內債、外債47萬元,資不抵債。

優勢產業

我村土壤有機質含量基本上在5級以下,屬缺乏範圍。需改良的土壤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棕壤土類中的棕壤性土亞類和褐土類中的褐土性土亞類。糧食種植業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主要作物品種有小麥、玉米、花生等,優質小麥、優質玉米畝產量超1噸。我村有常年從事建築業的技工60多人,人年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楊家丘村

社會事業

1987年村委與村民共同投資安裝機電井,使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1991年投資建成村委辦公樓1棟,面積900多平方米。2005年修建了衛生室1處、老年活動室1處。全村固定電話192部,有線電視用戶152戶。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達到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