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山(川劇資陽河流派中河路名鼓師)

楊坤山(川劇資陽河流派中河路名鼓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川劇資陽河流派中河路名鼓師。原居長寧縣下長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坤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川劇資陽河流派中河路名鼓師
人物生平,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少年時讀私塾,因家貧輟學13歲來縣“體全”藥鋪學徒,遂定居。天資聰穎,數年後即精通藥劑和帳務,還能診脈處方。在“華安堂”、“懷仁堂“等藥號管帳、主方,直至解放。  坤山從小酷愛川劇藝術,常打玩友(業餘座唱)。學徒期間,資陽名鼓師駱奇山來縣傳藝,拜駱為師,刻苦鑽研,技藝大進。自貢有名鼓師楊明安,坤山專程前往拜門,在楊明安鹽店幫工數月,學習川劇鑼鼓曲牌秘本。後又遇資陽河四大名鼓師之一陳久和,楊虛心求教,執弟子禮,陳亦悉心指點,坤山得其真傳,技藝漸臻上乘。坤山廣交藝友。與當時號稱“五虎上將”的名鼓師周德明,莫九龍、劉子良等往還,切磋技藝。每遇唱會戲,他常在台側聽鼓師的領腔和鑼鼓套路,博採眾家之長,融會貫通。為練好打鼓技術,常用手指在櫃檯邊敲打,幾年之後,櫃檯邊竟被打出兩條凹痕。以此,他全面掌握了川劇高、昆、皮、彈、燈各種唱腔曲牌,運用自如。對川劇鑼鼓的演奏技巧,更是達到爐火純清的境界,成為“中河路”名鼓師。各地玩友以重金爭相延聘,1926年,川軍師長陳蘭亭更許以“副官”之職,月薪銀洋2DO元,求其授戲。坤山心懷詹泊,不慕榮利,均婉言謝絕。

個人生活

1930年,縣人川劇藝人唐侯卿在武聖宮(今江安川劇團)成立錦新劇團,特聘楊為鼓師,名黑頭李牛,名武生石雲亭(外號石猴子)作台柱,在楊的精心指導下,該劇團在川南一帶演出,很受民眾歡迎。
1932年,宜賓“凡爾登”大戲院落成.舉行“踩台”典禮。各縣同行前往祝賀。江安“票友”登台演出時,來自各縣的數十位鼓師坐在前排,都想見識楊的技藝。他確實身手不凡,手提簽子,凝神貫氣。只聽得“不耳啦達”(指揮鼓音)兩下“乾鼓”,清脆響亮的邊鼓聲,儼如珠落玉盤,博得同行齊聲喝彩。
1933年,坤山60生辰,全川各川劇同行及其門徒前來祝賀,在禹王官義演三天三夜,名角薈萃,盛況空前。
1952年,江安川劇團成立,特聘坤山為音樂顧問,他為縣川劇團精心培育了一批打擊樂器的接班人。演奏技巧在宜賓地區各縣劇團中名列前茅。他的門徒不少人擔任了縣川劇團的鼓師,如江安王雲清、長寧古壽康、南溪張利堂、興文何永志等。而這些人又各在其所在縣培育了下一代的門徒,為發展川劇藝術作出了貢獻。坤山晚年對川劇傳統劇目的發揚整理更是不遺餘力,作了不少貢獻,先後被選為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政協委員。
1956年,地區文教局派人到江安拜訪坤山,他口述了40多支失傳已久的高腔曲牌,由楊中亞、王自恭記譜整理,上報四川省文化局。
1959年,以87歲高齡,整理了古曲牌12支、崑曲5支,印刷成冊,贈送各縣市劇團。

人物評價

坤山為人,重諾誠信。“體全”店主蔡亮熙不到四十歲就病故,臨終時囑託其照顧遺孀和弱女。沖山盡心竭力,為之管理業務二十多年,善始善終,為縣人稱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