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點青綠在心田:蘇北海外散文71篇

植點青綠在心田:蘇北海外散文71篇

《植點青綠在心田:蘇北海外散文71篇》收入《一場有關錢的對話》、《春》、《童年的吃食》、《養老婆》、《游黃山小記》等散文71篇,約19萬字。集中所收均是在港澳台地區發表的散文。蘇北是近年散文界較為活躍、創作風格較為特別的作家,“其文淡雅,有本土的文化氣息,接近於中國古典散文的傳統”。著有《一汪情深:回憶汪曾祺先生》、《憶·讀汪曾祺》、《那年秋夜》、《蟻民》等。其作品以清新淡雅、空靈有趣,贏得廣大讀者的青睞。蘇北曾先後獲全國報人散文獎、汪曾祺文學獎金獎、《人民日報》徵文獎等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點青綠在心田:蘇北海外散文71篇
  • 作者:蘇北
  • 出版社: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1日
  • 頁數:293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65011061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植點青綠在心田:蘇北海外散文71篇》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秋天閱讀的畫冊
兩篇手稿
和丁聰的一面之緣
樸素的季羨林
讀書解暑
沖淡為衣
“一汪情深”憶汪老
午後的黃蜂
關於《昆明貓》
寂寞孫犁
偶得之書
香港細節
民間文學
牯牛降一宿
老婆和我的幸福指數
我最喜歡的是徐青藤——寫在汪曾祺誕辰九十周年之際
“他們最終是不討巧的”
別樣的親切
雲片糕
江永拉毛,你還好嗎——致玉樹一位藏族女同胞
“異秉”汪曾祺
喝粥
九十四歲的外公
有一種書常讀常新
廈門小記
謝幕
閒品普洱
盛夏讀書記
頂在頭上的文字
記住的理由
語言的衣裳
落日印象
植點青綠在心田
撫書懷人
契訶夫教我記手記
一場有關錢的對話
悲苦與快樂
過年與吃
拌風菜
北京的磁性
訪問地壇
雨中游琅琊山
好書相伴
一張《雷雨》票
與山水相遇
童年的吃食
閱讀遲子建
故鄉倒影
快樂
福山路3號
聽沈從文說話
兩個青年
精靈般的簡訊
養老婆
奇人大馮
那些油燈下的靈魂
無比的寂寞和蒼涼——悼林斤瀾先生
邂逅一個喜歡汪老的少年
你早晨街頭的一些風景——寫給澳門
我家的金銀花
雲海溫泉
閱讀在夏日的風中
微山湖上
游黃山小記
北京的事
腳下的路還長——致女兒書
掙錢買靴
世上最漂亮的丟包者——丟包記
憶黃裳
求學記
附錄
後記

作者簡介

蘇北(1962—),著名散文家、汪曾祺研究專家,安徽天長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在《上海文學》《十月》《大家》《散文》《文匯報》和香港《大公報》、台灣《聯合報》等發表作品一百多萬字。作品入選多種選本。著有小說集《蟻民》、散文集《那年秋夜》,回憶性著述《一汪情深:回憶汪曾祺先生》《憶·讀汪曾祺》等。曾獲第三屆汪曾祺文學獎金獎、《小說月報》第12屆百花獎入圍作品等多種獎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後記

從秋天進入冬天,我的這部書稿終於付印了。
這部書稿的每一個字我都認真的看了一遍。看了一遍並不代表沒有錯。但我確實是用心了。在一校的過程中,我曾發了一條微博:
因為校對《植點青綠在心田》的書稿,看了自己的舊作《雲片糕》《九十四歲的外公》和《喝粥》,自己感到寫的還是不錯的。一個作品,多年不看,之後在精神比較飽滿的情景下慢讀,才能覺出優劣。我不是一個自戀的人,對自己多有不滿。可在此情景下讀出的感受,還是真實的。被自己的文字感動,這似乎有點矯情。但這樣的矯情不怕。只要感受真實,就不要怕。
這個觀點我到眼下還是堅持的。
歲末年初,《星報》約我談談新年的願望。我給他們寫了幾句:
節里,我將書櫥簡單整理了一下,把當代作家的書都放在了裡面的一層,將歷史、古典文學的書放在了手口:《國史十六講》《三國故事》《詞選》《世說新語》《歸有光文選》《茶經》《中國大歷史》等。讀的書太少,一年一晃就匆匆過去。晃來晃去晃到了五十,嚇人一跳:馬上不是要六十了嗎?賈平凹五十歲的時候出過一本書《五十大話》:“當五十歲的時候,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幹不了幾樣事,而且所幹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老賈的話剛剛說完,看看!一轉眼,老賈已是六十歲的人了。
新年裡最大的願望還是閱讀。看柴靜新書《看見》發布會,崔永元在會上說,我對許多年青的朋友說,還是要多閱讀。可是大家還是好像不太喜歡讀書。他說,我用《小崔說事》一下子採訪了二十五位作家,包括賈平凹、陳忠實、阿來、劉震雲等,採訪他們,也是為了給我自己充電。通過小崔等知名人士的一些人生經驗,即使成為社會名流,吃喝玩樂固然重要,但一切總會變得無趣,只有閱讀可以長久下去。
其實,普通人更是如此了。我從我父親們的身上看到了影子。他剛退休時,一起的老同事吆五喝六,抱團取暖,互相串門,打麻將。可是打著打著,沒興趣了;打著打著,少了一個。人,總有一天要孤獨地回到家裡。雖然生命不夠長,雖然可能疾病纏身,只有閱讀是對你不棄不離的,閱讀是分散注意力的最佳良藥、最好方式。它能消除孤獨,使你不寂寞(寂寞和孤獨是多么可怕啊)!
朋友,為了使自己更充實,還是去多多閱讀吧。
閱讀和寫作應該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否則從古到今,不會留下這許多浩如煙海的文字。寫作和閱讀與其它的嗜好一樣是有癮的。比如酒、煙、鴉片、女人等。寫作是不是就高雅一點呢?不見得。只是一種興趣而已。但這種興趣,黏人,是無疑的。
孔夫子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寫作和閱讀,就要有這么一點精神,這種“一根筋”的“撞倒南牆也不回頭”的勁頭。
感謝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感謝李克明和朱移山兩位先生,使這些文字能夠和更多的讀者見面。
是為後記。

序言

這個集子裡的71篇散文都發表在海外。
說來有趣,我給港台的報刊寫稿,純屬偶然。
第一篇發在十年前的香港《文匯報》上。由於工作的原因,我認識不少媒體的朋友。有一年組織記者採訪黃山旅遊的報導,有幸結識了香港《文匯報》安徽記者站的魏華小姐。魏華人長得小巧玲瓏,可性格乾脆、作風乾練,文筆好,喜運動。尤其是羽毛球,她打得不讓鬚眉。因此,我們很快成了朋友,經常一起聚會和打球。一次她對我說,你喜歡寫作,也給我們報紙副刊寫點吧?於是我便找了幾篇給她,給了也就給了,也沒有往心上去。沒想過了一陣,好像是那年的春節過後,魏華對我說,你的兩篇散文都在我們報的副刊發表了,並且給了我好幾份報紙。我非常高興,寫作二十多年,還第一次在香港發表作品,於是便將這兩張報紙珍藏了起來,作為紀念。後來聽魏華說,我給她的稿件,她要先發到上海,由香港文匯報駐上海辦事處再轉到香港去,並且聽說,上海辦事處負責轉稿的同志就是上海作家陳村的夫人。巧合的是,前兩年我在上海參加一個活動,又有幸與陳村相識了。
這樣的投稿,只是偶然,稿件發了之後,也就失去了聯繫。
可是機緣湊巧,也是我跟那邊有緣,又一次機會來臨了。2008年,天津《散文海外版》邀請我出席澳門筆會。在筆會上,我認識了好幾位海外作家,其中有香港的舒非女士和台灣的陳義芝教授。舒非是香港三聯的資深編輯,與內地很多作家有交往。汪曾祺先生在世時,與汪先生也交情甚厚。陳義芝教授是台灣著名詩人,曾執掌聯副(《聯合報》副刊)多年,現移師台灣師大教書。通過他們的推薦,我聯繫上了台灣的《聯合報》和香港的《大公報》,當然,澳門當地的《澳門日報》就更不用說了。從此我和這三家報紙建立了長期的聯繫。
感謝網際網路時代,使投稿方便快捷了起來。於是我便不斷給他們寫稿,承蒙他們不棄,投去的稿件,刊用的多,退稿的少。這更加鼓勵了我的信心,很快我便成了這三家報紙相對穩定的作者,而一發不可收了。幾年下來,競發表了有近十萬字作品,數數有六七十篇之多。
這幾年的寫稿經驗,使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港台地區報刊編輯的敬業、認真和公正負責的精神。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港澳台地區的政治、社會面貌。說實在的,給我發稿的這些編輯,除了與《澳門日報》的湯梅笑(林中英)有過短暫接觸外,其餘的我都未曾謀過面。可這么些年下來,我仿佛與他們已非常熟悉,就像是身邊老朋友一樣。我對他們心存感激。感謝他們的敬業、熱情和負責精神。我這裡還是要說一下,感謝舒非、陳義芝、湯梅笑、孫嘉萍和宇文正等諸位朋友,謝謝你們!
這本集子在編排上,我想依照編年的方法,主要是為了保留髮表之初的原貌,按照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和台灣《聯合報》《澳門日報》的順序,以稿件發表的前後時間依次編排,這在內容上就不能歸類了.也只好請讀者朋友包涵。
關於書名,我借用了內文的一篇篇名:《植點青綠在心田》。用這個書名,我是有所考慮的,我們社會的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可是社會良心、社會道德,卻大大地滑坡,不斷有這樣那樣的新聞,讓人心痛、震驚。我想,要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和敏感,更加善良和有愛心,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植點青綠在心田”。如此使我們的社會更加詩化、更加諧和,人心向善,世道清明。當然,這也許只是我的一點妄想。
我的書出得很少,印得也不多。前幾年出過一本散文集,也只印了s-4-~,有些讀者想買我的書,網上或書店都缺貨。這冊小書,雖然也不會印得太多,但聊勝於無吧,也正好是個彌補。
拉拉雜雜寫了這么多,也只是個交代,就此打住。
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