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缺素症,亦稱養分缺乏症狀。是指植物因缺乏某種或多種必需營養元素而出現的病狀。通常表現為:葉片失綠、黃化、發紅或發紫;組織壞死,出現黑心、枯斑、生長點萎縮或死亡;株型異常,器官畸形,生長發育進程出現延遲或提前等。大部分缺素症都有葉部症狀,最易出現的形態症狀是葉色變異。不同症狀的出現,與所缺營養元素的功能有關。缺乏氮、鎂、鐵、錳、鋅等元素時,植物的葉綠素合成或光合作用受阻,因而葉片出現失綠、黃化現象。缺乏磷、硼等元素,植物體內的糖類運輸受阻而滯留於葉片中,從而產生較多的花青素,使葉片呈紫紅色斑;氮、磷元素的缺乏影響細胞生長和分裂,使植株生長滯緩、株形矮小;缺乏鈣、硼元素則細胞質膜不易形成,細胞正常的分裂過程受影響,植物生長點經常出現萎縮或死亡;缺硼還會影響作物花粉的發育和花粉管的伸長,使受精過程不能正常進行,產生“花而不實”現象。
中文名稱:植物缺素症
英文名稱:hunger sign in plant;nutrient deficiency symptom in plant
大麥分櫱盛期老葉葉色呈淡黃綠色,老葉尖乾枯,後全葉枯黃;莖細長、直立,有時現淡紫色,分櫱少,穗小。
分櫱期、拔節期或孕穗期,葉片呈深褐色略帶紫色,尤其葉鞘部紫色很明顯,從葉尖向基部擴展,植株瘦小,分櫱少,抗寒力差,易受凍。
拔節至孕穗期,葉呈藍綠色,老葉變黃,葉尖及葉緣黃化焦枯,孕穗期黃化更加明顯,葉面出現白斑,葉下披;葉片、主莖夾角大,嚴重的抽穗困難或提前枯死,麥粒小、皺縮。
苗期新葉柔軟下披,新葉葉肉條紋狀失綠,由黃綠色變成黃葉脈仍為綠色。
下部葉色綠,漸次向上褪淡,新葉全部黃化。
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有機肥。苗期667平方米施碳銨10—15kg,穴施或以水帶肥,中期施尿素3—8kg,後期噴施25尿素液。有條件的秋季播種時基施長效碳銨1次,即可滿足常規秋施底肥、春施分櫱肥、夏施催穗肥的要求。
667平方米施過磷酸鈣15—25kg,酸性土可施用鈣鎂磷肥,後期噴施0.2%—0.5%磷酸二氫鉀。
每667平方米施鉀肥5—10kg,一次施或分基肥、拔節肥兩次施效果更好。後期噴施0.5%氯化鉀或5%—10%草木灰浸提液。
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錳0.5—1kg混入有機肥中做基肥,也可用40—80g硫酸錳加少量水溶解後拌入10kg種子中,晾乾後播種。此外也可在苗期、花前期噴施0.05%—0.1%硫酸錳溶液。
基肥中施入硫酸亞鐵4—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