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
棺材山成為贛北重要的軍事據點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山的南面辨陵采嚷是修河,有南昌至武寧、修水直到湖南長沙的公路。山厚求定的北面有南昌至湖北的公路。山下沿修河是三座古鎮,東為箬溪,西為武寧古城,中為巾口。此山雖不很高,但它矗立在修江平原及丘陵地帶,從山頂至公路有10多里的斜坡,因此就顯得較為高遠。1938年8月南潯會戰開始後,日軍第27師團沿瑞武線付企芝南進,欲占箬溪,以策應陷入萬家嶺之第101、第106兩個師團。同時,為保衛大武漢,必須在此阻擊日軍經此入鄂。在此阻敵的主要是國民黨軍第8軍李玉堂部,還有王陵基第30集團軍頸危店所部。戰爭進行得非常激烈,開始在棺材山北面官蓮鄉的牌樓下、王坪坳一帶進行,後逐漸轉移至棺材山。激戰持續進行,爭奪十分慘烈。當時有一個團被日軍包圍,敵人先是用鋼炮轟,再用機槍掃,中國軍隊臨危不懼,誓死抵抗狼寒,最後展開肉搏,全團官兵壯烈殉國。1950年代,當地人在此發現大循擊仔量枯骨,收撿時堆積如山,予以焚化。日軍傷亡也很慘重,據當地人介紹,在棺材山北面柏蔭山下有掩埋日軍屍體的大窖。李玉堂軍以巨大傷亡阻敵於棺材山,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
1939年3月,日軍第6師團為配合第101、第106兩個師團進攻南昌,由箬溪進攻武寧,實施牽製作戰。駐守在棺材山、羅盤山一帶的守軍主要是李玉堂第8軍和彭位仁第73軍。日軍第6師團和岡村寧茨第11軍直轄炮兵、戰車、騎兵各一部,在飛機的掩護下,向棺材山實行猛烈攻擊。從3月20日拂曉開始,日軍先以數十門鋼炮向羅盤山、棺材山發射炮彈400餘發,9時又出動飛機30餘架,對中國守軍陣地狂轟濫炸。在炮火的掩護下,稻葉四郎師團的兩個聯隊向棺材山南部衝鋒,守軍奮起反擊。陣地上硝煙滾滾,戰火瀰漫。自21日起,日軍開始施放毒氣,尤其26日為甚,先後施放重性毒氣4次,守軍官兵事先預備了浸有肥皂水的白布罩,掩住口鼻,冒死拚殺。承洪腿笑每一山頭,每一陣地,非戰至最後一人一彈,決不放棄。直到3月28日,激戰九晝夜,雙方死傷慘重,日軍第6師團之47聯隊被全殲。在棺材山的大規模肉搏戰中,守軍第89團生還者僅5人,余皆壯烈犧牲!此次棺材山爭奪戰僅第8軍第3師就犧牲三個營長,50多個連、排長,四個團的戰鬥員,剩下不到一個團,中校副團長徐敏中彈殉國。
李玉堂第8軍在棺材山阻擊日軍,死守陣地,全軍立戰功,民國政府抗戰總部授予該軍“泰山軍”稱號,李玉堂成為抗日名將。後該部奉命參加長沙會戰,武寧、修水等地由王陵基第30集團軍駐守。
從棺材山北面蓮花翰(今官蓮鄉)俯瞰柏蔭山,掩埋日軍屍體的大窖。李玉堂軍以巨大傷亡阻敵於棺材山,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