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始建於1952年秋(原為棲東縣第一中學,1953年10月,棲霞、棲東兩縣合署,棲東一中與大楊家棲東二中合併定名為山東省棲霞縣第三中學)。
棲霞市第三中學位於棲霞臧家莊鎮白洋河畔。煙青公路通其前,同江至三亞全國第一縱高速公路倚其後,交通十分便利,是一所市 級重點高中。
2012年6月25日撤銷,師生併入棲霞一中和棲霞二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棲霞市第三中學
- 創辦時間:1952年秋
- 所屬地區:棲霞市臧家莊鎮
- 在校學生:1603名
歷史沿革,師資力量,教學設施,
歷史沿革
創建於1952年的棲霞三中座落於民風淳樸、學風濃重、人傑地靈的全市重點開發鎮------臧家莊鎮駐地,學校占地170餘畝,有22個教學班,1600多名學生,130餘名教職工。棲霞三中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洗禮,尤其是近三十年征程,成果顯著,令人矚目: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鄧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偉大指示,極大地鼓舞了三中的全體師生,根據上級指示精神,三中加大了撥亂反正刪芝措施,整頓了學生思想,加強了紀律和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學校的教學秩序有了明顯好轉。
1980年董校長把接力棒交給了郝銘恩校長,在郝校長和宋勤主任的主持下,老師們對“啟發式”教學作了進一步的總結與探討,制定了理科教學方案,以陳廣禮老師的《錯題集》為基礎,調動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的積極性,使三中的教學成績一直居同類學校的上游,就在這一年,陳廣禮老師被國家授予特級教師的光榮稱號,學校利用這一契機,鼓勵拔尖人才脫穎而出,隨後有很多老師陸續走上學校的不同領導櫻道譽崗位。
1983年劉奎強繼任了三中的第五屆校長,在鄧小平關於教育“三個面向”指引下,他一上任,就致力於抓教師的教學質量和福利待遇,他提出“把三中辦成棲霞縣質量第一流,福利第一流的學校”,在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方面,作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嘗試,首先要領導班子改“領導型”為“服務型”。當時很多教師的家屬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牽涉了教師很大精力,學校做出規定:一年四季農田的種收由學校幫忙,學校的拖拉機誰用汗您乘即到,化肥農藥由學校統一購買,教師隨用隨付款,春節年貨,學校統一分配,教師一門心思教學就行奔局櫃危了。
1986年學校出資蓋鴉妹狼了兩排20間的家屬宿舍,把農轉非的家屬全遷入學校,到1990年又蓋起四排40間家屬宿舍,乾脆把尚未轉非的家屬以“農轉農”的戲稱遷入學校,三中辦了兩處校辦工廠:印刷廠和電器廠,把進校家屬大部分都安置在這兩個廠子裡幹活,解除了教師的後顧之憂。
當時學校還有幾個大齡男教師沒有對象,學校把解決他們婚姻問題的任務,交給了團委和婦女組織,設立“紅娘獎”一時間成為奇聞轟動全校,團委書記王竹霞風趣地說:“我改行當媒婆了!”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努力下,這些老師先後都喜結良緣。
1986年、1987年,連續兩年高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名,三中考生在全縣率先扣開了清華大學的大門,87年其中有5名考生達到了清華錄取分數線,一所普通農村高中一下子飛出這么多金鳳凰,引來了四面八方的求學者,操著不同口音的全國各地的學生,托人情找關係,硬往三中擠,有幾位外省的家長專程陪學生就讀。每班學生爆漲到80多人,一直擠到講台,一個複習班竟擠進了120人,大家戲稱它為“全國第一班”,那時真是人滿為患!
由於三中成績突出,從1986年起就求捆體雅被縣教育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的榮譽;1987年被煙臺市人民政府授予“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團委也被縣教委授予“春季綠化工作成績突出單位”;1988年被縣總工會授予“先進職工之家”的稱號;1990年被縣教委授棗汽組予“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隨著生員不斷增加,原有的校舍日趨緊張,1987年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建、改建校舍工作。到1990年共建家屬宿舍6排60間,圖書館一座,伙房一排,翻建教室兩排18間,理化室14間,蓋學生宿舍三排18間。硬化了學校的四條主幹道,建爐渣跑道300米,修起了長1500米的大圍牆,建景點四個,游泳池一個,徹底綠化了學校環境。這次“校改”吸納社會投資60餘萬元,學校共占地170畝,合113220平方米,校舍面積14199平方米,運動場地12982平方米,植樹2000餘株,綠化面積56340平方米,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標。
1987年首次職稱評定三中有11名教師榮獲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同年,陳廣禮接替劉奎強擔任了三中校長的領導職務。
三中非常重視培養、起用青年教師,學校制定了一整套考績、考量、考勤、考德的措施和方案,建立了嚴格的透明評估制度和獎罰制度,使一大批成績優異的教師成長為業務骨幹,先後有50多名青年教師光榮地加入黨組織,他們先後走上不同領導崗位,有的已進入煙臺市的幾所高中任校長,有的在我市其他學校任職。92年省電視台在《在黨的光輝旗幟下》欄目內,錄製了三中的新貌,宣傳了陳校長的事跡。
三中的後勤工作,早在86年就作了社會化服務的改革嘗試,當時的校長劉奎強是抱著讓進校家屬有事做有飯吃的目的,安排她們作為伙房的輔助成分而展開的,在實踐中證明這一做法改善了學生生活,減輕了學校壓力,受到學生的好評,也得到社會的認可。接著在全縣率先實行伙房承包制,這樣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引進競爭機制。承包者,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提高飯菜質量,加強衛生設施,利校利民,這一改革措施,迅速在全市各校推廣。
九十年代開始學校即著手構建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在煙臺大學的支持幫助下,學校先後建多媒體教室兩個,語音室一個,共擁有電腦50餘台,建教師音像備課中心一個,電視設備10餘套,還購買了複印機、投影儀,大大改善了教師的辦公備課條件。
1992年胡學臣任三中校長,他在任職期間,仍然沿襲前任校長的好的做法,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對教師的考績、考量、考勤、考德的措施和方案,並鼓勵培養拔尖人才。這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們勤懇敬業,因材施教,教學成績突出,1996年、1997年、1998年,高考成績上線率居全棲霞市第一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教體局也為三中頒發了“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的錦旗,尤其是1996年的高考,三中考生呂芳芳以總成績882分成為煙臺市理科狀元,居全省第三名,同時呂芳芳所在的棗林村在三中就讀的6名高三學生全部考入大學,因此該村委會特贈三中錦旗一面;在98年的高考中,棲霞市理科前三名均為三中學生。
1998年年底由張學誠接任三中校長,張校長接任第一步就加大了體育設施的投入。1999年學校建足球場一個,標準籃球場2個,購體育器材若干,師生的體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教學管理與各項工作也進行得有條不紊,2000年和2001年被教體局評為“先進單位”。
2000年在校長張學誠的主持下,三中投資120餘萬元興建一座建築面積為1600平米的三層辦公大樓,教職工告別了陰暗狹窄潮濕的簡易平房辦公室,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水電暖設備齊全的現代化辦公大樓,同時又蓋了兩排20間的學生宿舍,一排8間的教師宿舍,改建了一個廁所,2001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151人,創三中建校以來最高紀錄。
2002年6月,郝慶福調來三中任校長,假期中學校投資五十萬元,打井、改造線路、裝修全部教室,安裝了寬頻網,保證了師生用水的充足與衛生,使學生用現代化手段獲取更多的信息。暑假開學以後,又重鋪了校中心柏油大道。2002年底又堅決清理了校內外的違障建築,最佳化了育人環境,被市政府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解決了眼前面臨的問題之後,郝慶福同志又立足於學校的發展,多渠道融資加大了校改的力度。於2006年籌措資金350萬元,建設了4000多平方米的教學大樓。2007年上半年,學校又對教學大樓做了進一步完善:大樓主體粉刷、樓內牆面刮瓷、精心裝修多媒體教室;樓前鋪設了1500平方米的廣場,修建了花壇。與此同時,學校又改造了學生宿舍,房屋的、瓦全部更換,屋內吊上頂棚,牆麵粉刷一新,保證了學生的居住安全與舒適。同時又硬化水泥路面7300平方米。
2007年下半年學校又投資80萬元著手改建了學校食堂、新建600平方米的學生餐廳。2008年暑假開學後全部投入使用。
2008年上半年學校又鋪設了2000平方米的小球類廣場,增設了一個網球場,三個羽毛球場,10個桌球場和與之相關的體育設施,三年三大步,三中的校舍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改善辦學硬環境的同時,學校也加大力氣強化軟的育人環境。為了增強教師素質,學校組織了多種活動:定期舉辦教師講課基本功大獎賽;師德建設演講賽;教學成績評比台……對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者給予獎勵,給落後者施以壓力,獎罰分明。如此種種,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與道德修養,使他們師德高尚,師能高超,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2007年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三中被授予“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師資力量
教師員工166人,學歷達標率88%。
教學設施
學校注重教學設施的硬體和軟體的投入。圖書、閱覽、理化、生物、語音、體育器械、電化和微機室等均達到一類標準,是"煙臺市規範化學校"。學校連續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被棲霞市教委、煙臺市教委授予"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多次榮獲煙臺宇隆公司頒發的"英賢育弟子,聖地出狀元"的錦旗。棲霞三中是學園、樂園、花園,更是數以萬計莘莘學子成材的搖籃!
隨著生員不斷增加,原有的校舍日趨緊張,1987年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建、改建校舍工作。到1990年共建家屬宿舍6排60間,圖書館一座,伙房一排,翻建教室兩排18間,理化室14間,蓋學生宿舍三排18間。硬化了學校的四條主幹道,建爐渣跑道300米,修起了長1500米的大圍牆,建景點四個,游泳池一個,徹底綠化了學校環境。這次“校改”吸納社會投資60餘萬元,學校共占地170畝,合113220平方米,校舍面積14199平方米,運動場地12982平方米,植樹2000餘株,綠化面積56340平方米,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標。
1987年首次職稱評定三中有11名教師榮獲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同年,陳廣禮接替劉奎強擔任了三中校長的領導職務。
三中非常重視培養、起用青年教師,學校制定了一整套考績、考量、考勤、考德的措施和方案,建立了嚴格的透明評估制度和獎罰制度,使一大批成績優異的教師成長為業務骨幹,先後有50多名青年教師光榮地加入黨組織,他們先後走上不同領導崗位,有的已進入煙臺市的幾所高中任校長,有的在我市其他學校任職。92年省電視台在《在黨的光輝旗幟下》欄目內,錄製了三中的新貌,宣傳了陳校長的事跡。
三中的後勤工作,早在86年就作了社會化服務的改革嘗試,當時的校長劉奎強是抱著讓進校家屬有事做有飯吃的目的,安排她們作為伙房的輔助成分而展開的,在實踐中證明這一做法改善了學生生活,減輕了學校壓力,受到學生的好評,也得到社會的認可。接著在全縣率先實行伙房承包制,這樣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引進競爭機制。承包者,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提高飯菜質量,加強衛生設施,利校利民,這一改革措施,迅速在全市各校推廣。
九十年代開始學校即著手構建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在煙臺大學的支持幫助下,學校先後建多媒體教室兩個,語音室一個,共擁有電腦50餘台,建教師音像備課中心一個,電視設備10餘套,還購買了複印機、投影儀,大大改善了教師的辦公備課條件。
1992年胡學臣任三中校長,他在任職期間,仍然沿襲前任校長的好的做法,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對教師的考績、考量、考勤、考德的措施和方案,並鼓勵培養拔尖人才。這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們勤懇敬業,因材施教,教學成績突出,1996年、1997年、1998年,高考成績上線率居全棲霞市第一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教體局也為三中頒發了“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的錦旗,尤其是1996年的高考,三中考生呂芳芳以總成績882分成為煙臺市理科狀元,居全省第三名,同時呂芳芳所在的棗林村在三中就讀的6名高三學生全部考入大學,因此該村委會特贈三中錦旗一面;在98年的高考中,棲霞市理科前三名均為三中學生。
1998年年底由張學誠接任三中校長,張校長接任第一步就加大了體育設施的投入。1999年學校建足球場一個,標準籃球場2個,購體育器材若干,師生的體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教學管理與各項工作也進行得有條不紊,2000年和2001年被教體局評為“先進單位”。
2000年在校長張學誠的主持下,三中投資120餘萬元興建一座建築面積為1600平米的三層辦公大樓,教職工告別了陰暗狹窄潮濕的簡易平房辦公室,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水電暖設備齊全的現代化辦公大樓,同時又蓋了兩排20間的學生宿舍,一排8間的教師宿舍,改建了一個廁所,2001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151人,創三中建校以來最高紀錄。
2002年6月,郝慶福調來三中任校長,假期中學校投資五十萬元,打井、改造線路、裝修全部教室,安裝了寬頻網,保證了師生用水的充足與衛生,使學生用現代化手段獲取更多的信息。暑假開學以後,又重鋪了校中心柏油大道。2002年底又堅決清理了校內外的違障建築,最佳化了育人環境,被市政府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解決了眼前面臨的問題之後,郝慶福同志又立足於學校的發展,多渠道融資加大了校改的力度。於2006年籌措資金350萬元,建設了4000多平方米的教學大樓。2007年上半年,學校又對教學大樓做了進一步完善:大樓主體粉刷、樓內牆面刮瓷、精心裝修多媒體教室;樓前鋪設了1500平方米的廣場,修建了花壇。與此同時,學校又改造了學生宿舍,房屋的、瓦全部更換,屋內吊上頂棚,牆麵粉刷一新,保證了學生的居住安全與舒適。同時又硬化水泥路面7300平方米。
2007年下半年學校又投資80萬元著手改建了學校食堂、新建600平方米的學生餐廳。2008年暑假開學後全部投入使用。
2008年上半年學校又鋪設了2000平方米的小球類廣場,增設了一個網球場,三個羽毛球場,10個桌球場和與之相關的體育設施,三年三大步,三中的校舍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改善辦學硬環境的同時,學校也加大力氣強化軟的育人環境。為了增強教師素質,學校組織了多種活動:定期舉辦教師講課基本功大獎賽;師德建設演講賽;教學成績評比台……對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者給予獎勵,給落後者施以壓力,獎罰分明。如此種種,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與道德修養,使他們師德高尚,師能高超,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2007年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三中被授予“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師資力量
教師員工166人,學歷達標率88%。
教學設施
學校注重教學設施的硬體和軟體的投入。圖書、閱覽、理化、生物、語音、體育器械、電化和微機室等均達到一類標準,是"煙臺市規範化學校"。學校連續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被棲霞市教委、煙臺市教委授予"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多次榮獲煙臺宇隆公司頒發的"英賢育弟子,聖地出狀元"的錦旗。棲霞三中是學園、樂園、花園,更是數以萬計莘莘學子成材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