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笞,漢語詞語,讀音是chuí chī,意思是鞭打。出自《韓詩外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棰笞
- 拼音:chuí chī
- 注音:ㄔㄨㄟˊ ㄔ
- 出處:《韓詩外傳》
出處,解釋,
棰笞,漢語詞語,讀音是chuí chī,意思是鞭打。出自《韓詩外傳》。
棰笞,漢語詞語,讀音是chuí chī,意思是鞭打。出自《韓詩外傳》。出處《韓詩外傳》卷五:“箠笞暴國,一齊天下,莫之能傾,是大儒之勛也。”清·龔自珍《與人箋》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孫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賓...
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漢書·路溫舒傳》2. 又如:棰杖(用杖責打);棰頓(捶敲)3. 鞭笞 [whip]。如:棰毆(鞭打);棰拊(鞭策);棰笞(鞭責)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正韻》𠀤主蕊切,追上聲。《說文》以杖擊也。
[8]折棰笞之:謂用短杖肆意毆打他。《南史·侯景傳》:“是何能為,吾以折棰笞之。”謂折斷策馬之杖,用短杖即可輕易制敵取勝。[9]具造赴郡:寫狀紙到郡城告狀。造,興訟,此指訟詞。 赴:到...去。[10]汾州:州名,...
吾以飽待飢,以逸待勞,折棰笞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 ”冬十二月,三輔大飢,赤眉東出,帝譴侯進屯新安,耿弇屯宜陽。又敕曰:“賊若東走,可引宜陽兵會新安;南走,可引新安兵會宜陽。”馮異與赤眉遇華陰,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