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蔭亭

棠蔭亭

棠蔭亭,位於貴陽雲岩區城基路貴陽市第五中學內。它是貴陽人民民眾為感激和敬仰縣長鄭紹臣,於民國21年(1932年)修建的紀念亭。1997年9月,貴陽市人民政府將棠蔭亭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棠蔭亭為重建建築,僅石碑為當時的歷史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棠蔭亭
  • 詞性:名詞
  • 位置貴陽雲岩區城基路貴陽市
  • 時間:民國21年
基本介紹,修建背景,重建,

基本介紹

在貴陽五中的校園內有一座小巧玲瓏、美觀的碑亭——棠蔭亭,亭高四米,四角攢尖、青瓦覆蓋、紅柱飛檐、端莊典雅。亭內以壁為龕,鑲嵌上豎下橫的青石刻二方,豎為線刻鄭紹臣肖像,刀法細膩,用線如行雲流水;橫石正面為七百餘字的陰刻楷書《棠蔭亭銘並序》字跡工整秀麗,有極高的書法價值。背面刻《重修棠蔭亭記》系2005年5月貴陽五中新刻。

修建背景

民國18年(1929年)貴州省正安縣鄭紹臣任貴陽縣縣長。鄭是新派人物,重視地方教育。常說“黔之振興,教育為先”。到任後的次年就利用威清門近處的火神廟創辦貴陽縣第一所公立中學。他主張名師治校,“名教”教書。聘請留日在早稻田大學畢業的王夢淹任校長,有“黃代數”之稱的黃耀初任訓育主任兼教數學,一切校務他不干預,只重教師的才和德。因此當時在築的許多品學兼優的“名教”如李夢林、賈一民、王仲叔、肖協承、趙伯剛、聶安陶、張雲麓等雲集貴陽縣中任教。學校的校訓是“敬業樂群”,標語是“科學救國”。校歌中有“盡心責任,更事團結精神”及“相期敬業樂群”之詞。在名教出高徒的辦學理念下,學校培養出許多人才,如貴州省史學界較知名的馮楠老先生(已故)就是貴陽縣中第一屆畢業生。原省政協常務副主席、書法家王思明也是該校畢業。
線刻鄭紹臣肖像線刻鄭紹臣肖像
鄭紹臣離任升任省財政廳長後,築人為敬仰他重視地方教育,創辦貴陽第一所縣立中學,在校園內建了這座棠蔭亭並刻石為銘紀念他。棠蔭之名,取“柳栽今尚在,棠蔭君詎憐。”之意。相傳周時,“召伯巡行南國,曾在棠樹下聽訟斷案,不厭勞煩,後人愛召伯而敬其樹,便以‘棠蔭’為‘去官而有遺愛’為美譽。”建棠蔭亭即築人表示對鄭紹臣之敬意。1997年9月,貴陽市政府公布棠蔭亭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刻石為銘。

重建

現棠蔭亭為重建建築,2001年棠蔭亭已不存在,僅存鄭紹臣先生肖像和《棠蔭亭銘並序》石刻。2005年重建棠蔭亭時,棠蔭亭從原址向北移80餘米,現棠蔭亭高約4.5米,紅色流璃瓦覆蓋,亭四角攢尖。
失去亭子未搬遷時的棠蔭亭失去亭子未搬遷時的棠蔭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