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陽志

棗陽志

《棗陽志》是湖北省棗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棗陽志
  • 作者:湖北省棗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年9月
  • ISBN:7-5074-0435-8
  • 編纂人員:王榮修、柳希榮、程國民、張道勤、段兆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敘棗陽市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歷史和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棗陽志
著作權頁
序一
序二
凡例
圖片
棗陽市政區圖
革命紀念館
革命烈士紀念碑
白水寺
棗陽市市標——龍飛白水
市委市政府辦公樓
棗陽市鳥瞰
古帝鄉碑(明萬曆年間知縣張靖臣豎)
“野馬”牌腳踏車在美國洛杉磯參加世界國際博覽會
棗陽市大北街夜景
棗陽市金紅石礦址——大阜山
熊河大渡槽
棗陽捲菸廠
棗陽市光武路
棗陽市老幹部活動中心
棗陽市商業大廈
棗陽市老城區改造一瞥
棗陽市圖書館
棗陽市第二農貿市場
棗陽市腳踏車廠職工生活區一角
麻紡廠生產車間
地毯廠車間一角
棗陽市化肥廠
三千噸液壓機
棗陽市啤酒廠
剎車片
棗陽市果酒廠
水果之鄉蘋果豐收
銀杏樹
大崗坡二級提水站
元代白壽帶鳥圖
倒掛松
興隆鎮興隆新村
曾侯詳白秉戈
鼎(西周器物)
龜化石
幣劍
尊(商代器物)
盤(匚也)(西周器物)
銅鏡
爵(西周早期器物)
黃火青題詞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卷一 建置沿革
一 位置面積
二 沿革
附:(一)建置沿革表
(二)故城址
三 行政區劃
卷二 自然環境
一 地質
(一)地質構造
(二)地層岩分布
(三)城區工程地質
二 地貌
(一)山脈
(二)低崗
(三)平原
三 水系
(一)河流
(二)地下水
四 土壤 植被
(一)土壤
(二)植被
五 氣候 物候
(一)氣侯
(二)物侯
六 自然資源
(一)生物
(二)礦藏
(三)旅遊資源
七 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水災
(三)風雹災
(四)蟲災
(五)地震
卷三 人口
一 人口變化
(一)發展
(二)遷徙
(三)分布
二 人口結構
(一)民族
(二)性別
(三)年齡
(四)文化程度
(五)職業
三 計畫生育
(一)晚婚 晚育
(二)節育 絕育
(三)政策措施
卷四 城鎮
一 縣城
二 集鎮
(一)縣轄鎮
(二)區轄鎮
(三)小集鎮
卷五 農業
一 農村生產關係的變化
(一)民國時期土地占有情況
(二)個體農民所有制
(三)過渡時期的土地制度
(五)國家所有制
二 耕地和作物
(一)耕地面積
(二)作物
三 農技農藝
(一)耕作制度
(二)良種繁育與推廣
(三)作物保護
四 農具農機
(一)農具
(二)農機
卷六 林業
一 森林概況
(一)林種分布
(二)面積 蓄積
二 植樹造林
(一)採種
(二)育苗
(三)造林
三 森林保護
(一)封山育林
(二)護林防火
(三)病蟲防治
卷七 畜牧
一 草場 飼料
二 畜禽種類
(一)家畜
(二)家禽
三 畜牧生產
(一)飼養
(二)良種培育
四 疫病防治
(一)疫病
(二)防治
卷八 土特產
一 水果
(一)蘋果
(二)梨
(三)桃
(四)棗
(五)柑桔
二 煙麻茶
(一)菸葉
(二)麻類
(三)茶葉
三 藥材
附:1986年載入《湖北土特產》一書的棗陽特產品有
卷九 水利 水產
一 水利工程
(一)堰塘壋壩
(二)水庫
(三)泵站
(四)機井 滴灌
(五)堤防與水土保持
二 水利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工程管理
(三)灌溉管理
(四)綜合經營
三 水產
(一)魚種 魚苗
(二)放養
(三)捕撈
附:治崗工程
卷十 工業
一 經營體制
(一)國營工業
(二)集體工業
(三)個體工業
二 工業門類
(一)捲菸
(二)食品工業
(三)機械工業
(四)紡織工業
(五)建材工業
(六)化學工業
(七)電力工業
(八)服裝鞋革工業
(九)採掘工業
(十)造紙、印刷工業
三 主要工廠簡介
四 在棗陽的省、襄樊市屬工廠
卷十一 鄉鎮企業
一 發展概況
二 行業類型
(一)種植、養殖企業
(二)工業企業
(三)運輸業
(四)建築業
(五)飲食服務業
三 企業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經營管理
卷十二 交通
一 陸運
(一)公路運輸
(二)鐵路運輸
二 水運
三 搬運
四 交通管理
(一)路政管理
(二)運輸管理
(三)安全監理
卷十三 郵電
一 郵政
(一)郵路
(二)郵政業務
(三)郵政設備
二 電信
(一)電報
(二)電話
卷十四 城鄉建設
一 縣城建設
(一)街道
(二)房屋
(三)公用建築
(四)供水 排水
(五)綠化
(六)管理
二 鄉鎮建設
(一)鄉村建設
(二)集鎮建設
三 房地產
(一)房產
(二)地產
四 建築
(一)隊伍
(二)管理
(三)設備
(四)工程
五 環境保護
(一)污染
(二)治理
卷十五 商業
一 市場
(一)集市
(二)商戶
(三)商品供求
二 商業體制
(一)個體商業
(二)集體商業
(四)國營商業
(五)集市貿易
三 行業貿易
(一)糧、油、棉購銷
(二)農業生產資料採購供應
(三)土特產品收購
(四)金屬、水泥、石油、煤炭供應
(五)百貨
(六)針紡織品
(七)副食品採購供應
(八)五金交電
(九)醫藥
(十)食品
(十一)日用雜品
(十二)飲食服務業
四 對外貿易
(一)出口商品
(二)經營方式
卷十六 財政
一 民國時期的縣財政
(一)歲入歲出
(二)管理
(三)賦稅
二 建國後的縣財政
(一)體制
(二)收入支出
(三)財政管理
(四)稅收
卷十七 金融
一 民國時期的金融
(一)機構
(二)貨幣
(三)儲蓄
二 解放後的金融
(一)機構
(二)貨幣
(三)信貸
(四)信用合作社
(五)保險
(六)結算
卷十八 工商管理
(一)市場管理
(二)工商企業登記
(三)契約、商標和廣告管理
二 物價
(一)物價管理
(二)物價調整
(三)物價指數
三 計量
(一)度量衡演變
(二)計量管理
(三)質量管理
(四)量質傳遞
卷十九 政黨社團
一 中國共產黨
(一)地方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二)黨員狀況
(三)代表大會
(四)黨員教育
(五)紀律檢查
(六)統戰工作
二 中國國民黨
(一)縣黨部
(二)區黨部
三 社會團體
(一)商民組織
(二)農民組織
(三)工人組織
(四)青少年組織
(五)婦女組織
(六)文學藝術聯合會
卷二十 政權機關
一 民國時期
(一)縣政府
(二)縣參議會
(三)司法機關
(四)縣蘇維埃
(五)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
(六)愛國民主政府
二 新中國建立以後
(一)選舉
(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三)人民代表大會
(四)人民政府
(五)人民檢察院
(六)人民法院
卷二十一 政協
一 歷屆政協縣(市)委員會工作簡況
(一)政協棗陽縣第一屆委員會
(二)政協棗陽縣第二屆委員會
(三)政協棗陽市第一屆委員會
二 歷屆政協主席、副主席、常委名單
(一)縣一屆政協
(二)縣二屆政協
(三)市一屆政協
卷二十二 司法
一 公安
(一)民國時期公安工作
(二)新中國建立後公安工作
二 檢察
(一)刑事檢察
(二)經濟檢察
(三)法紀檢察
(四)監所檢察
三 審判
(一)民國時期審判工作
(二)新中國建立後審判工作
四 司法行政
(一)法制教育
(二)律師 公證
(三)民事調解
卷二十三 民政
一 優撫
(一)民國時期的優撫
(二)建國後的優撫
二 救濟 福利
(一)民國時期的救濟福利
(二)建國後的救濟福利
三 安置
(一)復員退伍轉業軍人安置
(二)下放城鎮居民安置
(三)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安置
(四)水庫淹沒區移民安置
四 支前 支邊 援外
(一)支前
(二)支邊
(三)援外
五 土地徵用管理
(一)民國時期土地徵用管理
(二)建國后土地徵用管理
六 信訪
七 勞保 就業
(一)待業就業
(二)勞動保護
卷二十四 軍事
一 民國時期
(一)地方武裝
(二)駐軍
(三)徵兵
(四)人民武裝
(五)戰事
二 新中國建立以後
(一)建制
(二)駐棗部隊
(三)兵役
(四)民兵
卷二十五 教育
一 私塾
(一)設定類型
(二)教學簡況
(三)改良簡況
二 普通教育
(一)幼兒教育
(二)國小教育
(三)中學教育
三 專業學校
(一)蠶業學校
(二)師範學校
(三)農(職)業學校
(四)衛生學校
(五)商業學校
(六)糧食學校
(七)工(職)業學校
(八)農機學校
(九)供銷學校
四 成人教育
(一)掃盲
(二)文化補習
(三)函授
(四)電視大學
五 革命根據地教育
(一)列寧國小
(二)農民教育
(三)幹部訓練班
六 教師 教學
(一)教師隊伍
(二)教學管理
(三)教學設備
七 經費
(一)地方田糧
(二)國家撥款
(四)集資辦學
(五)勤工儉學
卷二十六 文化
一 文化藝術
(一)文化事業單位
(二)民間藝術
(三)文學創作
(四)戲劇 曲藝
(五)電影放映
(六)圖書
二 新聞 廣播 電視
(一)新聞
(二)廣播
(三)電視
三 文物勝跡
(一)文物
(二)古蹟
(三)名勝
(四)革命故址
卷二十七 科學技術
一 科技組織與管理
(一)學會 協會
(二)科研單位
(三)科技管理
二 科技隊伍
三 科技成果
(一)獲獎成果
(二)主要科技論著
四 科技普及
(一)科技教育
(二)技術推廣
卷二十八 衛生
一 衛生保健
(一)防疫
(二)公共衛生
(三)婦幼保健
二 醫療
(一)醫療單位
(二)醫療技術
(三)醫療制度
三 藥品生產與管理
(一)藥品生產
(二)藥品檢驗
(三)藥政管理
卷二十九 體育
一 民眾體育
(一)職工體育
(二)農民體育
(三)學校體育
二 體育比賽
(一)縣級比賽
(二)參加市(地區)以上的比賽成績
三 體育設施
(一)場地
(二)器材
卷三十 生活 風俗
一 人民生活
(一)農民生活
(二)職工生活
二 習俗
(一)生活習俗
(二)歲時習俗
(三)禮儀習俗
(四)生活習俗
三 方言
(一)語音
(二)語彙
卷三十一 宗教
一 伊斯蘭教
二 基督教
三 天主教
四 佛教
五 道教
卷三十二 人物
一 人物傳
劉玄
劉寅
劉秀
岑彭
馬成
何禺
劉(淘)余
宋忠
謝該
劉毅
劉珍
鄧艾
岑文本
孟宗政
孟珙
王琰
王一鶚
袁奐
李邦用
史策先
李梅氏
謝懷霞
馬德潤
馬瑞堂
王安瀾
高仲和
王家駒
徐尊三
衛敬業
馬伯援
謝楚珩
馬黃氏
陳正教
王光明(附王明忠)
王子良
衛挺生
龔德廣 申氏
蔣玉伯
黃山農
程克繩
王恩平
邵子笑
李家緒
陳正志
張履中
勾伯琨
侯達夫
翟邦才 李治邦 徐永昌 關連錢
阮季芳
劉道南
謝遠定
劉峻峰
施化民
梅金凡
王廷芳
楊永福
鄧秀芝
李振九
余益庵
姜錦茂
翟正彥
翟興貴
王振山
王霞宙
李達明
邱福車
王大中
楊道吾
段曙東
陳道生
秦志銘
李永達
李金銘
朱天文
王承祜
田維揚
惠子剛
傅九如
王亞祜
張玉清
張慕騫
高定一
王長清
楊秀阡
王心蘭
唐克威
張宗厚
塗國傑
陳任遠
塗光謙
王萬尚
周季超
王必祥
鄒聖德
李國華
趙俊華
陶家估
錢純厚
劉東升
趙開榜
呂敬芳
鄒文貴
杜進德
傅玉良
二 烈士英名錄
編後記
編纂委員會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