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棕色小蚊
- 拉丁學名:Mimomyia fusca (Leicester,1908)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科: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屬:小蚊屬
- 亞屬:烏蚊亞屬
- 種:棕色小蚊
- 編號:19737
- 定名:(Leicester)1908
- ogenus:Dasymyia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頭頂平覆黑寬鱗。觸角鞭節1僅略長於鞭節2。翅鱗窄而全暗。翅瓣和腋瓣均具寬鱗。無氣門後鱗簇。幼蟲觸角端毛和亞端毛2-4A均多分枝;櫛齒一群;呼吸管無梳齒。
形態描述
雌蚊中小型棕黑色種,翅長2-3mm。頭:頭頂平覆紫黑色寬鱗,額基有一小的銀白鱗斑並向眼後延伸形成眶白線,後頭具暗色豎鱗。兩頰平覆銀白寬鱗。喙黑,端2/5膨大。觸鬚黑,約為喙長的1/4-3/10。觸角梗節上具銀白寬鱗;鞭節1僅略長於鞭節2, 胸:盾片棕黑。翅基前位有小淡區。覆以稀疏的暗棕色窄彎鱗。背中鬃小,中側鬃發達。小盾片覆以暗色寬鱗。胸側板大部色暗。無氣門後鱗簇,具中胸腹側片和後側片鱗簇,有1根中胸下後側鬃。中胸後背片光裸。翅:除縱脈5.2和縱脈6外,各翅脈上具大量寬鱗;除縱脈2基部外,均為黑鱗;前叉室約為其柄長的2倍;翅瓣和腋瓣均具寬鱗。平衡棒柄色淡,結節色暗。足:大部色暗,但股節腹面色淡並具淡色端斑。後足跗節3-5具端白斑;前足跗爪發達。腹:背板大部暗色並具藍色反光。至少部分腹背具基側白斑。腹板主要色淡,但端部具黑鱗或形成暗色窄端帶。尾器:腹節Ⅸ背板
314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側葉具長鬃。受精囊1個。
雄蚊似雌蚊,但喙端更膨大。觸鬚短,為喙長的3/8-1/2。腹背淡斑較不明顯。翅前叉室為其柄長的1.4-1.8倍。尾器:腹節Ⅸ背板端圓,不分葉,側毛併攏成一群,約具10根長鬃。抱肢基節背基內葉不突出,端節細長,約與基節等長。
幼蟲頭:觸角色淡,全長具毛狀刺;觸角毛1-A近中位,扇狀分枝;亞端毛2,3-A和端毛4-A均發達,呈樹狀多分枝。頭毛1-C細長、色淡,簡單或具基側刺;4-C較短小,樹狀多分枝;5-C發達、樹狀多分枝;6-C約分8長芒枝;7-C分10多芒枝。口刷毛不發達,下顎端刺不顯著。頦正常。胸:多數胸背毛呈星狀或棕狀。胸側毛髮達。腹:多數腹毛呈棕狀或星狀。腹節Ⅷ櫛齒簡單、刺狀,數多,排成一群。呼吸管細長,端部略上彎,指數約為6-7,為尾鞍的約4倍長;無梳齒,通常具一小的管基突;1-S著生於近管基1/5至2/5處,分3-4芒枝;2-S簡單,刺狀;9-S短小。腹節Ⅹ尾鞍完整,覆以細刺毛。腹毛1-X分3長芒枝;2-X約分7枝;3-X分2-3枝;4-X4株,一對長,分4芒枝;一對短,每分2芒枝。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樹洞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雲南, 福建, 台灣, 湖南, 廣東
國外分布: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