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山觀村

棋山觀村

碁山觀村,位於萊城東南21公里、里辛東4公里處。全村有280戶,581口人,耕地面積938.4畝。2013年經濟總收入1625.93萬元,人均純收入8918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棋山觀村
  • 人口:581口人
  • 耕地面積:938.4畝
  • 占地:225.1畝 
村名由來,古廟遺址,抗戰模範,重視教育,提高農民收入,雪蓑碑,烈士紀念碑,八仙過棋山,邱處機在棋山,棋山柯爛,人物事件,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專業技術人員,

百科名片

棋山觀村位於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里辛鎮,現有住戶280戶,581人,村莊占地225.1畝。緊鄰棋山風景區,依山傍水,環境宜人,風光秀美,該村民眾依託棋山風景區大力發展餐飲等三產服務業,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實惠,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與蓬勃發展的棋山旅遊業相比,該村的村落布局、服務設施及民眾生活環境明顯落後,特別是公共衛生設施及環境質量較差,這些嚴重影響了該村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制約了民眾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村莊全景村莊全景
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里辛鎮棋山觀村
為改善民眾生活居住環境,提高民眾生活質量,計畫對我村實施舊村改造,並與棋山旅遊開發相結合。新村建成後,將使該村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不僅可以增加耕地面積,最佳化民眾生活環境,改善民眾生活質量,同時可帶動該村旅遊產業發展,使旅遊接待成為該村的主導富民產業,實現村民“零距離就業”,幫助民眾發家致富。
作家田茂泉與支部書記邵光才親切交談作家田茂泉與支部書記邵光才親切交談
特別是最近幾年,該村民眾依託棋山風景區,大力發展餐飲等三產服務業,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實惠,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為改善民眾生活居住環境,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兩委班子,抓住“兩新工程”,實施舊村改造,從2009年開始,該村啟動舊村改造,建設徽派建築風格的居民樓13棟、連體住宅30戶,280戶村民全部搬進了新樓房。
先後投資4000萬元,硬化道路81000平方米、人行道1640平方米、配套安裝太陽能照明燈63盞、小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
投資 20萬元安裝監控攝像頭40餘處,安裝生態潔環保廁所2座。投資120萬元,建成 8000 平方米的高標準文化大院及健身廣場,配備了圖書室、微機室、戲台、健身器材等各類文體設施。
投資50萬元,改造小區供水系統,為村民免費提供自來水和菜園灌溉用水。
市長王磊來棋山觀村調研市長王磊來棋山觀村調研
投資400萬元治理棋山河河道、修築橡皮壩、橋樑,沿河修建了長廊、親水台、涼亭、塘壩、沿河人行道等配套設施。按照省級示範幼稚園的標準規劃了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高標準的幼稚園。配套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讓老年人住上了舒適、溫馨的老年公寓,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居。
為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先後承辦了全國圍棋甲級聯賽棋山專場、山東省首屆炒雞美食文化節、萊蕪市“棋山杯”首屆農民籃球運動會、“九九老年節”文藝晚會、電影專場等各類文體活動,棋山觀人過上了跟城裡人一樣的生活。2013年度,棋山觀村先後榮獲了“萊蕪市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範村(社區)”、“萊蕪市美麗鄉村”、“省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如今純樸的棋山觀村民,正在“兩委”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奮戰,創造新的歷史,明天的棋山觀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

村名由來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碁山保·碁山觀”。據《朱氏譜》記載,明朝中葉朱姓由辛莊村遷此定居,因東有碁山觀廟,故名碁山觀,與碁山觀新村(1975年村民有碁山觀村分遷至東嶺建村,故名碁山觀新村。)為一行政村,村民委員會駐地。村旁有雪蓑碑和抗日烈士紀念碑縣級重點文物保護,村東南有萊蕪八景之一“碁山柯爛”。又據《中國村莊記事》記載,碁山觀始建於北宋,最初名曰“洞真觀”,南宋時,此地屬金人轄域,道教長春真人邱處機曾來此隱居。泰和八年(1208年)邱處機求皇帝為觀賜名,皇帝賜曰“洞真觀”。元末明初,此地戰亂,道觀、村落歷盡了滄桑。明洪武初年,劉姓由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此建村,故名碁山觀。
村莊一角村莊一角

古廟遺址

村中原有碁山觀廟、土地廟。碁山後宮有觀音廟、佛爺殿,是人們為祈風調雨順,禱佑一方平安而建。碁山觀廟位於村西北方,與雪蓑碑相鄰,廟中有三清殿、玉皇殿、廟門朝南,廟前有廣場,場內有一棵參天大樹,高約50米。廟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拆除。後宮的觀音廟、佛爺殿1958年拆除,2001年,鄭加強投資10萬多元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面貌。

抗戰模範

碁山觀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很多,1940年有鄭緒吉、朱相茲等三人成立第一個黨支部,他們帶領村民鬥地主,分田地,積極支前,異常活躍。1938年,年僅18歲的邵東海報名參軍,先後參加過孟良崮、萊蕪、淮海、渡江等大小戰役上百次戰鬥,在淮海戰役中身負重傷。傷愈後積極回響黨的號召,於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極度艱苦的條件下,仍能帶領戰士頑強作戰。在一次戰鬥中頭部又負重傷,全身大小傷15處,致命傷3處。建國後又為我國的高炮部隊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戰爭年代,村中先後有25人奔赴戰場作戰,4人為國捐軀。廣大村民積極參軍,踴躍支前,為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命名為抗戰模範村。

重視教育

棋山觀人歷來就重視教育的發展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早在1938年,村中就建有抗日子弟國小一處;1948年建立1-4年級國小一處;1950年成立1-6年級完小;1970年成立棋山觀中學;1975年棋山觀中學併入楊家樓聯中;1976年村里投入5萬元,在棋山觀新村新建國小一處。由於村人注重人才培養,近幾年高層次的知識人才不斷湧現。朱傳民、李傳鋒先後獲得博士後學位,朱傳寶獲碩士學位,大、中專畢業生已有35人。
村莊一角村莊一角

提高農民收入

碁山觀人不斷開拓進取,改革開放後,特別是最近幾年,為了提高村民經濟收入,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改變了過去那種單一的種植模式。2011年,全村生薑種植面積100畝,產生薑30萬公斤左右。僅此一項,全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2002年又大力發展植桑養蠶業,新增桑園40畝。
村莊一角村莊一角
碁山,海拔596米,盤踞面積12平方公里,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有一線天、雙猴石、老鷹石、雪蓑洞、望海石、棋子崖等自然景觀。經過幾代人的綠化,碁山已是綠樹成蔭。自1998年以來,里辛鎮黨委十分重視棋山旅遊開發,先後投資2200多餘萬元,修環山路25公里,盤山道登山台階6000米,停車場3000平方米,“棋山柯爛”雕塑一座,修建仿古石門、涼亭、觀棋台10座。在碁山栽植林木百萬株,建起了環山林網,使碁山春天有花,夏秋有果,四季常綠。2000年碁山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為更好的引導、促進碁山旅遊業的發展,里辛鎮政府在碁山設立了管委會。碁山觀村民以碁山名吃“炒雞”為著力點,上山建炒雞店的有100多家,大力推動碁山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村民的收入迅速增長。

雪蓑碑

位於棋山觀村西北方,建於明萬曆年間。碑亭四柱形,石基。碑高3.13米,寬1.18米,厚0.42米。碑文“玄之又玄”系雪蓑子所書,陰刻。“之”字為首,一點為龍頭狀,一捺延至下端,如神龍掉尾,長2.62米,“玄又玄”三字在捺左,布局豪放,別具一格。另刻有工匠和立碑人姓名。屬萊蕪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身除在1947年被國民黨軍隊飛機炸出幾條裂紋外,保護良好。

烈士紀念碑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在雪蓑碑的南面約50米處,萊蕪市重點文物保護建築之一。
紀念碑為石結構,呈亭狀,高3.35米,有碑帽、碑身、碑台三部分組成。碑帽重檐亭頂形,高1.27米。角梁端部有龍頭,四檐角飛翹,頂浮雕著四個首尾相接且兩相對的五角星。碑身正四稜柱形,高2.08米,每面寬0.76米。碑台方形,每邊長3米,高0. 68米。仿亭形建築,不但較好地保持了碑身,而且體現了民族建築風格。
碑身四面刻字,碑陽是徐向前元帥的題詞“抗日陣亡紀念碑”9個楷書大字。碑陰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旅司令部的撰文。碑左右兩邊各為山縱政委黎玉的題詞和烈士英名。石刻者有仁杜等人。碑文楷書,陰刻,記載著八路軍山宗第一旅抗日戰爭中取得的輝煌戰績和犧牲的165名幹部英名。其中尤洪濤等旅團級幹部6名,營級幹部11名,連級幹部63名,排級幹部85名。
該碑是1941年5月28日由山縱第一旅的段應傅同志主持修建的,至7月7日建成。碑建成後,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旅和當地民眾舉行了3天追悼大會。1942年初,漢奸把碑帽掀下來摔壞了並砸了欄桿。1947年秋萊蕪縣政府派桑梓峪村的石匠又將碑帽修好,並在周圍壘上了花牆子,現花牆已無。每年清明節,周圍幾十里的學生都來這裡祭掃、瞻仰,成為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

八仙過棋山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說,很久以前,某年古歷三月三,大廟(棋山南丈八丘村北)眾僧設壇扶鸞問卜,得知要過神仙。眾僧邀來各村大先生商議,打掃庭院街道,殺雞宰羊置辦酒席,準備熱情招待。到了中午,過來幾個要飯化子,問上棋山怎么走?僧人、先生只想著迎“貴客”,哪有心理睬他們,只從嘴邊上哼了一聲:“上北”。過了中午,仍不見仙人來,眾僧急了,於是再次扶鸞占卜,卜詞曰:“洞人在前拐李後,相子中間挎竹籃,若說這話您不信,俺還問道上棋山。”中先生和僧人這才明白,原來那幾個要飯模樣的人是八仙。
八仙來到棋山,先到了南大頂前面的佛爺廟。見佛爺廟的根基大而廟小,就問佛爺為何建成這個樣子,誰知佛爺早有苦衷,便細細講述了其中的緣由。
原來山下有個姓鄒老頭,經常到山上放牛。六月連陰天,雷雨交加,電光閃閃,牛在山上,老頭就到廟中避雨。誰知佛爺廟多年未修,到處漏水外面大下,裡邊小下,外邊不下了,裡邊還滴嗒。老頭邊避雨邊嘆息,他嘆息自己的窮命運,也嘆息佛爺的居住條件太差,於是以黃草為香,跪在佛爺面前禱告:“佛爺佛爺,我是個放牛的窮人,你是神仙,怎么還和我一樣遭雨淋呢?佛爺,佛爺你要顯靈,你就叫我富了,我重修佛爺殿!”這是豎起的三根黃草都向他倒了,他明白這是佛爺顯靈了。到了第二天晚上,來了一群綿羊圍在他的草房旁,他以為是人家的羊群,往外趕,怎么也趕不走,圍著他的屋子轉圈兒。鄒老頭心想:羊趕不走莫非是佛爺顯靈送來的?便對羊說:“你們如果是佛爺顯靈送給我的,就都一塊到棋山見佛爺。”羊在他後面跟著走,出來莊,一眨眼功夫,就到了佛爺面前。鄒老頭跪著給佛爺連磕了幾個頭,對佛爺說:“如果羊確實是佛爺贈給我的,我馬上實現諾言重修佛爺殿。”這時,附近起了一個小旋風,轉了三圈,奔西南方向了,老頭趕著羊也順西南方回家。回家一看,領頭的三隻綿羊,每隻羊身上馱來兩塊金磚,一邊一塊用繩子繫著。老頭一見大喜。心想,佛爺送我的羊,還送我金磚,我的立即兌現諾言,重修佛爺殿。於是找來工匠著手備料,並利用放養上山之際,讓每隻羊駝兩塊磚,天天運送。鄒老頭一邊為重修佛爺殿備料,以便利用佛爺給的金磚籌建了自家酒店油坊。酒店油坊建造得很快,不久就紅紅火火的開業了。可是在建佛爺殿時,鄒老頭疼錢了,地基打完後,他後悔打大了,這樣不光多用料,用工日也多,為了省工省料,於是命人在原來的地基上建出了一個小廟,還假惺惺地塑上了佛爺的神像。
八仙聽罷佛爺的訴說,個個面露不悅。鐵拐李直率魯莽,頓時吼道:“這種見利忘義的小人,不能饒了他!”呂洞賓看了鐵拐李一眼,示意他別這樣激動,轉臉爭取佛爺的意見:“你想怎么辦?”佛爺深有感觸地說:“人富了總是會變的,不僅廟蓋小了,尋花盜柳也會幹。正巧你們來了,幫我把財產收回來。”何仙姑說:“用我的竹籃給你提回來吧?”鐵拐李早已沉不住氣,說了聲:“由我來吧!”話音未落,便把寶葫蘆順手向空一拋,寶葫蘆向西南方向騰空而去,不一會兒便滿載金銀財寶回到鐵拐李的身邊。鄒老頭的家業忽然銷聲匿跡了,綿羊也一下子死了個精光,他只好又回到山上放樣去了。

邱處機在棋山

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里的邱道長,歷史上真有其人,他的一生,有一段時間是在棋山上度過的。邱處機,姓邱名機,字通密,號長春子,山東省棲霞縣人。宋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勢日衰,金人入侵,康王南渡,北方淪陷,繼而蒙古興起,入主中原,江北大片國土,兵荒馬亂。邱處機空有才學,不遇明主,無法施展救百姓的本領,又不忍心看著鄉親父老在死亡線上掙扎,心灰意令。19歲拜王重陽為師,出家為全真道。從此與世無爭,雲遊四方,或居村野,或俗陋觀,講經修道,引渡弟子。常大旱時為民祈雨,為病人驅退災禍,甚得百姓讚許。
蒙古太祖成吉思汗聽說邱處機德才兼備,於1208年在“雪山”召見了他,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他說要統一天下,就不要妄斷殺人。要搞好政治,就要愛惜民力,讓人有吃有穿,思想安定,人民才能致力於生產勞動;要想長壽,就要修心養性,心平氣和,不受外界干預。並且要節慾,切勿貪婪妄求。太祖聞聽大喜,賜給他官他不做,賜給他財無他不受,遂賜給他道號為“神仙無為演道太宗師”。他接受賜號飄然而去。
本文摘自當代作家田茂泉編寫的【棋山民間故事】一書

棋山柯爛

棋山有兩峰,慣稱“南大頂”、“北大頂”。兩峰之間為“棋子亞”。在棋子亞北面峰岩上,有一塊橢圓型沙石,酷似棋子。更有趣的是棋子石下有巨石一塊,平展在石面上,石縫縱橫成格,形成一幅偌大的棋盤。正是這天然棋盤引出“棋山柯爛”一段動人的故事來。據說很久以前,山腳下的棋山觀村有一人上山打柴,來到棋子亞,見有兩位老者在下棋,出於好奇,他便不聲不響站在一老者背後觀看。因口渴,他隨手端起老者的一碗水喝了一口。誰知,喝後頓覺眼前忽明忽暗,似有白晝黑夜,春夏秋冬來去匆匆之感。等兩位老人弈罷離去,他才想起砍柴之事,然而回頭一看,斧柄已爛。回到村里,竟無一人認得他,原來人間已過百年。所以舊志詩云:流水行去時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至今傳說樵柯爛,不識當年柯爛無。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邵懷起 陳希祿 鄭興永 李貴先
二、歷任村支書
1940年1月-1942年12月  朱相慈
1943年1月--1953年12月  鄭緒吉
1954年1月-1957年12月  朱慶生
1958年1月-1958年12月  朱相慈
1959年1月-1959年12月  朱慶生
1960年1月-1960年12月   陳洪入
1961年1月- 1964年7月  朱相慈
1964年8月-1970年5月   鄭興仁
1971年2月-1972年 12月 李維篤
1973年1月-1979年12月  朱相忠
1980年1月-1980年12月   朱立松
1981年1月-1981年9月  張孝珍
1981年9月-1982年12月   邵光文
1983年1月-1987年5月  朱相忠
1987年4月-1990年12月   朱立松
1991年1月-1995年 12月 尚憲忠
1996年1月-2001年 12月 劉永德
2002年1月- 2007年8月  尚憲忠
2007年9月--至今 邵光才
三、歷任村主任
1947年8月-1953年   朱相孝
1954年-1962年  鄭緒吉
1962年-1964年8月   鄭興仁
1964年9月-1966年4月   李生篤
1966年5月-1969年   鄭緒吉
1970年-1971年  邵光文
1972年-1973年  鄭緒吉
1973年-1974年  鄭興瑞
1974午-1979年  張孝珍
1980年1月-1980年12月  朱相忠
1981年1月-1981年10月  李入實
1981年11月-1982年1月  朱相忠
1982年2月-1983年   陳振明
1984年-1987年3月   邵光文
1987年4月-1990年   李平篤
1991年- 1995 年  劉永德
1996年- 2001年  張孝後
2002年- 2007年8月  朱慶法
2007年9月--至今 邵光才

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邵東海 濟南警備司令員,濟南市委常委
朱慶常 四川省西昌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朱慶蘭 蘇州市軍分區政委
李聖先 浙江省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朱慶香 浙江省幹部局副局長
尚慶增 濰坊市輕工業局局長
朱立廣 蘇州市建委主任
邵子賓 濰坊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專業技術人員

邵光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娛樂協會副主席、教授。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
朱傳民 博士後
李傳峰 博士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