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羊豬

棉羊豬

棉羊豬,指一種長得象綿羊、有豬鼻、全身捲毛的豬,是原產於匈牙利和澳大利亞的一種古老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棉羊豬
  • 拉丁學名:Mangalitza
  • 別稱:草泥豬、林肯郡捲毛豬
  • :豬
  • 分布區域:匈牙利和澳大利亞
棉羊豬英文名是Mangalitza.是一種有全身的捲毛卻又屬於豬的一種奇怪的動物,它原產於匈牙利和澳大利亞,屬於一種非常稀有並且古老的物種。棉羊豬長得象綿羊,有豬鼻,是豬,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棉羊豬”。
綿羊豬也叫林肯郡捲毛豬,是一種身上長著“羊毛”的豬,產自匈牙利和奧地利。但這種豬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因為種種原因在英國已滅絕,2007年[2] 英國人托尼·約克把捲毛豬後裔從澳大利亞被引進英國。約克先生以為他的復現像英國保守黨議員鮑里斯·詹森復出一樣重要,因為他能復興英國獨特的林肯郡捲毛皮豬(也叫綿羊豬),於是給他取名為鮑里斯·詹森(BorisJohnson)。
早在20世紀初,當時的奧匈帝國大地上生活著一種叫做“林肯郡捲毛豬”(一度被稱為“綿羊豬”)的動物,從外表上看,它既是一隻綿羊但又更像豬。當時的價格是1000美元一頭,是普通豬價格的5倍。“林肯郡捲毛豬”成為了匈牙利的國寶,並在1925年的布達佩斯大展上獲得了金獎。
在1971年的一天,最後兩隻林肯郡捲毛豬被拉去屠宰,導致在英國滅絕。[4] 但是20世紀初期,有很多英國農場主將捲毛豬出口到匈牙利,這種豬的皮毛幫助它們在匈牙利寒冷的冬季存活下來。在匈牙利,人們將捲毛豬與相似的品種曼格里察豬雜交,產生了“林庫里斯塔”豬。
1976年,匈牙利制定並實施國家保護基因庫計畫,使羊毛豬品種避免了滅絕的命運,並用經濟開發手段促使其重獲新生。
特徵
只看毛就跟綿羊一樣,但它的嘴和蹄是跟豬一樣。被秘彎曲,其毛色可分為三類:
Blond,毛色是從灰色到黃色與黃紅色;
Sswallow Bellied,背部和腰部是黑色,但身體的下部,如腹部、頰部延伸到嘴角是黃色、白色或淺灰色;
Red,毛色為暗褐色或淺紅褐色。
羊毛豬的厚毛被可抵抗嚴寒的冬季,到了炎夏而有防曬的效果。
特色
特色是全身瘦肉少,全身的脂肪比一般豬多上一兩倍,烹調後入口即化,是做火腿、香腸的上等豬肉,它的肉富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的含量也比現代品種低。
綿羊豬是舉世聞名的脂肪型豬,這種豬在肥育階段之前是採用放牧的手段進行飼養,因而生長到50~70公斤時具備強壯的骨胳,能夠承重以後的最終出肥體重。
現在對於這種豬肉的快速育肥方式是從4~6月齡,體重25~40公斤開始,13~14月齡時達到180~200公斤,有肥育期間只餵給大麥和玉米,肥育初期幾乎只餵給大麥,在這之後逐漸增加玉米的用量達到三分之二,到肥育後則只餵經玉米。能過6個月的強度肥育,體重都會超過200公斤,通常為250~300公斤,甚至有超過500公斤的。
據悉,此新豬種在澳大利亞大量繁殖,約克先生髮現後買了17隻帶回他在英國威爾特郡的豬場,並申請保護。英國豬協會允許將這種豬登記為林肯郡捲毛皮豬的直系後代,以保護英國農場的豬種遺產。[7]
羊毛豬跟跟羊一樣,每年剪一次毛,剪掉的毛還可以做成羊毛衫。另外這種豬的毛在美國特別受歡迎,因為它的豬毛在水下仍然保有氣泡,這對釣魚者來說,是作浮漂的最佳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