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狀革囊星蟲(學名:Edmondsius pectinatum Keferstein),分布於塔斯曼海,東太平洋的南加利佛尼亞和巴拿馬灣,加勒比海,亞速爾群島,模里西斯,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梳狀革囊星蟲
- 拉丁學名:Edmondsius pectinatum Keferstein,1867
- 界:動物界
- 門:星蟲動物門
- 綱:革囊星蟲綱
- 目:革囊星蟲目
- 科:革囊星蟲科
- 屬:革囊星蟲屬
- 亞屬:埃德蒙茲亞屬
- 模式標本產地:巴拿馬
外形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體長13—170mm,吻約為軀幹長的2倍。吻鉤35—50環,每鉤呈蒼白色,基部後端有梳狀細刺5—9個。觸手20個左右。體呈淺棕色,表面粗糙,皮膚乳突散亂分布,其中位於吻基部及軀幹後端者較為密集。
縱肌束22—30條,有多處融合。2對收吻肌細而短,其始點與腹神經索的距離大致相等背肌始於肛門附近,腹收吻肌始點稍後,並很快融合在一起。腎管繡紅色,具兩葉,長葉約為軀幹長的1/5—1/2,短葉的長度為長葉的一半,腎孔位於第4—5縱肌束之間,腎口周圍有緣纓(fringe)。2個眼點,腸螺旋約40轉。紡錘肌在體後端不固著,1條固腸肌,其一端固著在最後一個腸螺旋上。直腸短,具直腸盲囊。普利氏管簡單(文引自 Cutler,1977;Cutler & Cutler,1979)。
生長環境
環熱帶淺水種或溫帶深水種(3960—4670m),生活於礁盤外圍地帶或綠泥底質中。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塔斯曼海,東太平洋的南加利佛尼亞和巴拿馬灣,加勒比海,亞速爾群島,模里西斯。
國內分布: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