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與棗

梨與棗

《梨與棗》是當代作家葛亮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3年3月。

該書分“朵頤記”“談藝錄”“格物志”“東西引”“少年游”“輓歌行”“太虛境”“林下賦”等八個章節,關乎閱讀,也有關寫作所見。書中涉及飲食、藝術、城市、記憶多個切口,寫到的書,作者類型不一,有文學人,也有戲劇家、演員、建築師、攝影師與瓷藝師。通過閱讀、尋訪,字裡行間可以讀到作者對生活的鄭重,且以“梨與棗”的互勉尊重之意,致敬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梨與棗
  • 作者:葛亮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3年3月
  • 字數:139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梨與棗》是葛亮這些年的閱讀收穫,書中記錄了數十位各個領域的作者,他們既在自己的領域內成為翹楚,又在書寫中獲得自由和舒展。在書中,葛亮以典雅智趣的雋永文字,賞讀經典,漫談生活,記故人、憶美食、賞舊物,內容涉及美食、藝術、中西文化、成長喜樂、舊物故事等諸多領域。該書以開卷導讀為眼,縱橫日常,遊刃人生三味,妙趣橫生。葛亮的風格鮮明,在寫作上具有其個人特點,具體到該書的選文,文風細膩,結構縝密,並充滿溫暖的生活氣息。

作品目錄

上闋
下闋
第一章 朵頤記
中國人的道理,都在這吃裡頭——《北鳶》小引
澆上一勺魚香醬汁,就變成四川的了——扶霞·鄧洛普《魚翅與花椒》
一味獨沽,教授的私房菜——林文月《飲膳札記》
臭美臭美,皆大美——汪曾祺《故鄉的美食》
第五章 少年游
二掌相擊,何若孤手拍之——J.D.塞林格《九故事》
他們都是時間中的孩子——伊恩·麥克尤恩《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
迷宮如霧,及記憶的把手——派屈克·莫迪亞諾《緩刑》
擁抱彩虹,向光而生——太宰治《斜陽》
導演是時日,演員是你——V.S.奈保爾《米格爾街》
第二章 談藝錄
琳琅有聲,碰瓷得來——塗睿明《撿來的瓷器史》
一桌二椅,萬水千山——柯軍《說戲》
捕光捉影,不負舊日——何藩Hong Kong Yesterday
五德始終,何不好色——陳魯南《織色入史箋》
裁雲築山,往復無際——王澍《造房子》
第六章 輓歌行
與君分袂,各自東西不回首——本哈德·施林克《朗讀者》
塵封的作品,與人生的幽靈——史蒂芬·茨威格《昨日之旅》
他們在一起純潔地成長——杜魯門·卡波特《蒂凡尼的早餐》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了時的歌手——石黑一雄《小夜曲》
他已對時間幾乎失去感覺——亞歷山德羅·巴里科《絹》
第三章 東西引
亦中亦西,可口可樂——蔣彝《倫敦畫記》
奼紫嫣紅,白駒上陌——白先勇《台北人》
那么近,那么遠——中川雅也《東京塔》
此心安處,逃之夭夭——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
第七章 太虛境
不在梅邊,在柳邊——湯顯祖《牡丹亭》
你不必為了任何選擇而追悔——布萊克·克勞奇《人生複本》
無用之用,海市蜃樓——喬治·佩雷克《人生拼圖版》
南方的阿巴拉契亞——羅恩·拉什《熾焰燃燒》
第四章 格物志
被收藏與被精簡的時代——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
古來世居於此,將來亦永駐不動——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我們以氣息辨認彼此——帕·聚斯金德《香水》
你真是個人云亦云的人——安伯托·艾柯《帶著鮭魚去旅行》
第八章 林下賦
黑水白山,停車莫問——鐘曉陽《停車暫借問》
黃昏入暗,一紙歸命——黃碧雲《微喜重行》
莫不靜好,其華灼灼——王安憶《桃之夭夭》
可觀一羽,同沽一味——周曉楓《有如候鳥》
一生簡短,筆若刀鋒——弗蘭納里·奧康納《好人難尋》

作品鑑賞

《梨與棗》這個書名十分新奇。葛亮說:“古人出書,謂付之梨棗。”梨木、棗木都是厚重質密的木頭,為雕版刻書的上選材料。那一個個字刻上去,需花很大的力氣。說起粗濫無用之書,古人說得更為觸目,稱為“梨棗之災”。如此一來,寫書與讀書的人,大概都需心裡有些敬畏。
中國人有詠物言志的傳統,又持有家國之念,對食物的關注往往成為重要的窺口。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在《中國人的道理,都在這吃裡頭——〈北鳶〉小引》中,葛亮說:廟堂畢竟複雜,失意於此,往往退而求其次,以“吃”入文,算是一種心理補償。寫得越精彩,失意愈甚。歷朝歷代,自有書單可作輔證,如李漁的《閒情偶寄》等。袁枚的《隨園食單》,則見曠達之相,自覺盪開仕宦“正途”,將飲食作為人生態度的一端。
書中每篇文章都以一本書為主線,共推薦了36本書。葛亮的筆下儘是可愛的人們,他讀扶霞·鄧洛普的《魚翅與花椒》後,用《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話“食物是在前面的,食物背後永遠有人”概括其感受:“舉箸思吾蜀”說的是鄉情的膠著,但更多是有關食物的莽莽可觀的人事。“言未盡而意已達,是我們普遍接受的中國式含蓄。”他喜歡扶霞的表達:澆上一勺魚香醬汁,就變成四川的了。
葛亮寫作,總能延伸出作品當時所處時代的其他故事。“年幼時,有一次關於瓷器不甚愉快的記憶。”令他回憶起那段往事的,是塗睿明的《撿來的瓷器史》:“一個‘撿’字,由字面已可見拾遺的意思。此書的結構,以‘瓷片’作眼,一章一枚,不貪其大,而聚焦於‘瓷器史的重要瞬間’。”“對戲有一種親近。大約家中長輩里有幾位票友。數代下來,終有默化之功。”於是,柯軍的《說戲》一書,他概括為:一桌二椅,萬水千山。
葛亮說: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對散文總有一種莫名的感情。“這感情,大約有如枝葉蔥蘢,之於根基;江河湯湯,之於潺流;千里之行,之於跬步。”談到周曉楓的《有如候鳥》:一則簡短的成長史詩,記錄了一個女性完整的人生軌跡。“令人擊節處,是每一個生命階段,皆對應以一種候鳥與遷徙的動物……絲絲入扣地應和於一個人的苦難、快樂、孤獨、自省與新生。”此書卻以寓言般的筆觸,道出顛覆性的宣言:肉身就是故鄉,靈魂能夠遠遊。
書中寫到的書,作者類型不一。不僅有文學人,也有戲劇家、演員、建築師、攝影師和瓷藝師。葛亮坦言:下筆寫他們,也變成一種對文字的反芻,不免也就更疼惜些。以自己的微,見他們的著。作為一個讀者,尊重寫書的人;作為一個寫者,也尊重讀書的人:文字燭照文字,時間印刻空間;一梨一棗,山水春秋,無限須彌。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5月4日,《梨與棗》入圍“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2023年3-4月書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梨與棗》
2023年3月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78-7-5594-7078-2

作者簡介

葛亮,原籍南京,現居香港。文學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現為副教授。著有小說《北鳶》《朱雀》《七聲》《戲年》《謎鴉》《浣熊》,文化隨筆《繪色》《小山河》等。作品被譯為英、法、意、俄、日、韓等語言。《朱雀》《北鳶》入選《亞洲周刊》“華文十大小說”,作品入選“當代小說家書系”“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等。歷年獲得海內外三十餘種重要獎項,包括2016年度“中國好書”、“華文好書”評審會特別大獎、2016年當代五佳長篇小說、2016年度中版十大中文好書等,作者獲頒《南方人物周刊》“2016中國魅力人物”《GQ智族》2017年度人物盛典“年度作家”,2017“海峽兩岸年度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