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竹

梨竹

梨竹,學名:Melocanna baccifera (Roxb.) Kurz,又名:矮梨何(廣西),為禾本科竹類植物。 稈合軸散生狀,高8~10米。老稈黃綠色,新稈淡綠色或鮮綠色,微被白粉。籜鞘淡黃綠色或有紫色,後轉褐色,被淡色細刺毛,先端寬弧形下凹,二側角聳起,近頂處呈波狀凸隆起;籜耳微弱;籜舌極低;籜葉綠紫色,長三角形至接針形,先篩銳尖似象受狀。為核等數,呈半輪生狀僚主,葉片長被針形。筍期8~10月。 稈作高級紙的造紙原料,果實特大,形如梨,可烤食。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套用價值,相關報導,

形態特徵

假鞭粗約2.5厘米,圓柱形,實心,節間長10-15厘米,在地中橫走可延伸至5米之遙。竿勁直,末梢點垂,高8-20米,直徑3-7厘米;節間圓筒形,長(12)20-50厘米,幼時綠色,薄被白粉並混生柔毛,老則呈枯草色,光滑無毛,竿壁厚5-7.5毫米;竿環不隆起,僅其籜環較明顯;
幼竿因竿籜宿存而長期不具分枝,老熟後則竿上部每節有多枝簇生,其粗細彼此近相等。籜鞘硬革質,幼時黃綠色,背面貼生脫落性的白色(老時呈黃色)小刺毛,鞘長10-15厘米,先端作廣弧形下凹,但頂部可呈波狀鼓凸,基部的外緣呈圓形弧曲;籜耳不明顯;鞘口繸毛甚發達;籜舌低矮,邊緣具細齒;籜片線狀三角形,長可10-30厘米,基底寬約2.5厘米,直立,惟以後外翻,先端漸尖呈錐狀,基部沿鞘之兩側向外延伸成為窄條附著在鞘肩上。
末級小枝具5-10葉,葉鞘光滑無毛,葉耳極小,常不存在,鞘口繸毛每邊8-10條,波曲或捲曲,其長為8-15毫米,白色,易落;
葉片披針形至矩狀披針形,長15-24 (35)厘米,寬25-35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灰綠色,幼時且有微毛,先端尾狀漸尖而具一粗糙扭曲的長尖頭,基部呈不對稱的楔形,兩邊緣均具纖毛,但有一邊較粗糙,次脈8-12條,三次脈在次脈間為5或6條,小橫脈不甚明顯,亦不作整齊的方格狀,但可見有透明微點散布於細脈間。
花枝下垂,每節可簇生3-4枚假小穗位於無毛鈍圓頭之苞片腋間;假小穗稍作兩側扁,無毛,長約13毫米;苞片2-4片,披針形,先端具小尖頭;外稃卵狀披針形,質地較苞片為薄,亦具小尖頭;內稃席捲,無脊,先端漸尖,也呈小尖頭狀;鱗被2,形狹窄,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圓而具齧蝕狀之流蘇,基部具3-5條脈紋;
花絲扁平,互相分離或在基底有不規則的連合,花葯黃色,頂端凹缺;子房卵球形,無毛,上端變細而形成甚長的花柱,後者上具2-4枚羽毛狀外彎的柱頭。
果實大型,呈梨形,長4.5-12.5厘米,直徑5-7厘米,鮮重47-180克,先端具長(可達5厘米)而彎曲之喙,果皮堅硬肉質,肥厚,壁厚約為2-3厘米;種子內無胚乳,胚體的盾片(scutellum)很大,幾乎充滿果實內腔。

分布範圍

中國台灣、廣東(廣州)和香港等地都有引種栽培。梨竹原產印度、孟加拉和緬甸。

套用價值

竿為造紙上等原料,劈篾可供編織;竹葉可釀酒,果可食。地下莖的假鞭類似黃藤,可作為黃藤的代用品。

相關報導

竹子開花結果難得一見,但若說竹子上結出“梨”,那就更難得了。記者在華南植物院的竹園看到,該園50年前引種的梨竹在2009年首次開花,而其果實恰如一個個“梨”掛在枝頭。
“梨竹”遠觀外表與其它竹子並沒有差別。但是,走近就能發現在竹子的主幹上,卻掛了很多如梨一樣的果實。華南植物園的林汝順高級工程師告訴記者,“梨竹”原產南亞,在廣州是稀有物種。植物園內的“梨竹”是上個世紀50年代從中山大學引種過來的,目前中大內已無梨竹。
據介紹,梨竹不像其他竹子會長出如麥子似的穎果,而是如梨般的漿果。種子在樹上就會發芽,並生出根來,脫落下來後直接落地,而後長成小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