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目:半翅目,蚜科。分布於北京、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四川、台灣等地。寄主有梨、白梨、棠梨、杜梨及狗尾草等多種果樹及其他植物。成、若蚜群集於芽、葉、嫩梢和莖上吸食汁液。梨葉受害嚴重時由兩側向正面縱捲成筒狀,早期脫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梨二叉蚜
- 拉丁學名: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 目:半翅目
- 科:蚜科
- 分布區域:北京、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四川、台灣等
形態特徵,無翅孤雌胎生蚜,有翅孤雌胎生蚜,卵,若蟲,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無翅孤雌胎生蚜
體長1.9~2.1mm,寬約1.1mm左右,體綠、暗綠、黃褐色,被有白色蠟粉。體背骨化,無斑紋,有棱形網紋,背毛尖銳、長短不齊。頭部額瘤不明顯,口器黑色,基半部色略淡,端部伸達中足基節,複眼紅褐色,觸角絲狀6節,端部黑色,第5節末端具感覺孔1個。各足腿節、脛節的端部和跗節黑色。腹管長大黑色,圓柱狀,末端收縮。尾片圓錐形,側毛3對。
有翅孤雌胎生蚜
體長1.4~1.6mm,翅展5.0mm左右。頭、胸部黑色,腹部淡色,額瘤略突出。口器黑色,端部伸達後足基節。觸角絲狀6節,淡黑色,第3~5節依次有感覺孔18~27個、7~11個、2~6個。複眼暗紅色,前翅中脈分2叉,足、腹管和尾片同無翅孤贓胎生蚜。
卵
橢圓形,長徑約0.7mm左右,初產暗綠,後變黑色有光澤。
若蟲
類似無翅孤雌胎生蚜,體小,綠色,翅若蚜胸部發達,有翅芽,腹部正常。
發生規律
1年發生20代左右,生活周期為喬遷式。以卵在芽附近和果台、枝杈的縫隙內越冬,於梨芽萌動時開始孵化。若蚜群集於露綠的芽上為害,待梨芽開綻時鑽入芽內,展葉期又集中到嫩梢葉面為害,致使葉片向上縱捲成筒狀。落花後大量出現卷葉,半月左右開始出現有翅蚜,5-6月份大量遷飛到越夏寄主狗尾草和茅草上。6月中下旬梨樹上基本絕跡。秋季9-10月間,在越夏寄主上產生大量有翅蚜遷回梨樹上繁殖為害,並產生性蚜。雌蚜交尾後產卵,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在發生數量不太大時,早期摘除被害葉、集中處理,消滅蚜蟲。
2、抓好開花前噴藥防治。此期越冬卯全部孵化、而又未造成卷葉時應噴藥,藥劑種類及濃度10%蟲啉(一遍淨)3000~5000倍液,20%速滅殺丁1000~1500倍液等。
3、保護利用天敵。蚜蟲天敵種類很多,當蟲口密度較些?沒必要噴藥時,保護利用天敵的作用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