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行政代碼,行政劃分,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政治,綜述,教育事業,醫療衛生,風景名勝,魚山,景點,
建制沿革
條河原名一條脊,明洪武年間,山西遷民於此地,幾家友好建房相鄰一致為一條屋脊,故名。又因該村西有條鹼河,解放初始改名條河。
1947年11月,屬碭南縣雨亭區。
1952年2月,劃為河南省永城縣管轄。
1961年建條河人民公社。
1984年改為條河鄉。
2018年4月13日,由省民政廳李大光處長帶領的考察組到永城市條河鄉考察撤鄉建鎮工作,10月11日條河撤鄉建鎮得到省政府審批,11月26日條河鎮舉辦了簡單的揭牌儀式,條河鎮正式掛牌。撤鄉建鎮是條河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條河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標誌。
行政區劃
行政代碼
411481217:~201李樓村 ~202前堤灣村 ~203種寨村 ~204邵山村 ~205郭集村 ~206排集村 ~207賈窪村 ~208南魚山村 ~209條河村 ~210李雙樓村 ~211徐山村 ~212翟營村 ~213宗樓村 ~214王山村 ~215李各村 ~216邸樓村 ~217吳營村 ~218孫樓村 ~219祝莊村 ~220鄭樓村 ~221馮莊村 ~222水庫村 ~223東侯廟村 ~224張莊村 ~225王廟村 ~226肖莊村 ~227北魚山村 ~228後堤灣村 ~229西侯廟村 ~230潘道口村
行政劃分
截至2002年底,條河鎮轄李樓、排集、肖莊、馮莊、王石莊、種寨、鄭樓、祝莊、吳營、侯庵、宗樓、李各、翟營、王山、堤灣、王廟、水庫、東侯廟、西侯廟、賈窪、徐山、條河、邵山、魚山、李雙樓、邸樓、郭集等27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227個村民小組,政府駐李樓村。
地理位置
條河鎮南5公里是連霍高速公路永城出入站,濟祁高速公路從條河鎮西側,王引河東側引入,貫穿整個條河鎮,向南連線芒山鎮的連霍高速(再向南,連線永登高速),永碭公路縱貫全境,自境內穿過並於北接310國道和隴海鐵路,徐蘭客運專線經過條河鎮在條河鎮南部不遠處的芒山鎮趙樓村設永城北站。
條河鎮
自然資源
條河鎮地勢平坦,但境內有魚山、徐山、邵山、王山、周山五座山頭,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周山大理石礦質量極佳,有周山美玉之稱,探明儲量約5.2萬立方米。徐山、邵山的彭潤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探明儲量約1.5億噸。瓷石白度高,燒結溫度第,強度大,工藝性能優良,適宜製作底溫日用瓷、低溫衛生瓷以及建築陶瓷、馬賽克、牆地磚等產品。是生產瓷質花崗岩牆地磚和彩地磚等產品最為理想的體材料和材料。境內的豫東瓷土廠生產的優質紫粉是1991年國家建材局陽非金屬礦研究所進行可選性試驗研究被確任為理想的優質低溫節能陶瓷原料,現正源源不斷的銷往江蘇、安徽、山東、北京、鄭州、南陽等地。魚山花崗岩質地堅硬,儲量極為豐富,正待開發。
政治
綜述
農業
條河鎮位於永城最北部,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土地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4.9萬畝。
在條河鎮東北部與碭山接壤的吳營、翟營等幾個村莊,土質與碭山的沙質土相近,適合種植瓜果。但這幾個村的村民並沒有種植碭山梨,而是改變種植結構,每年進行瓜棉套種。瓜棉套種的模式是:年後種大棚西瓜,然後打棉花營養缽。等西瓜快成熟時,將棉花營養缽移入田地,等西瓜採摘後,棉花已經半尺多高了。這樣種植,每畝田地西瓜及棉花的收入加在一塊,一般每畝一年能收入4000多元。
條河鎮因勢利導,瓜棉套種的面積不斷擴大,全鎮瓜棉套種的耕地面積已經近兩萬畝。
工業
精工銅件有限公司於年初投產,當年即上繳利稅180多萬元,同時還帶動了企業周圍10多戶農民在家裡加工銅件增加收入。
條河鎮位於兩省交界處,製造精工銅件的廢銅原料充足。
條河鎮是一個農業鄉鎮,一直沒有工業。精工銅件有限公司使條河鎮開始走上初步工業化之路。
條河鎮有很多礦產資源。位於魚山南邊的邵山,其山石是一種瓷石,是加工精品瓷磚的原料。以前,邵山附近的村民一直靠出售瓷石掙錢。條河鎮人民政府正在積極運作,準備通過引資在邵山旁建一個瓷磚廠,以使瓷石就地增值。
條河鎮境內還有一個地下山,叫周山。周山的山石是一種劣質墨玉,是生產玉器的好原料。因地制宜,條河鎮人民政府還將引資在周山附近建一個玉器廠,以富裕一方百姓。
教育事業
全鎮23所國小,3所初級中學,一所幼稚園,教師500餘人。
醫療衛生
條河鎮擁有中心衛生院一所。
風景名勝
魚山
據清光緒本《永城縣誌》記載:西漢末年渤海太守蔣詡,棄官隱於芒碭群山的魚山。
景點
風擺石
魚山最西面山頭的半山腰,有一個被稱為“石捧鵝”的地方,它是由上下兩塊約5噸重的石頭組成的。上面的石頭壓在下面石頭的中上部,上面的石頭向外突出約80厘米。看上去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相傳,風擺石一人推著亂晃,兩人推卻不動。
釣魚台
在西面兩山頭的中間,有一塊向南伸出5米的大石頭,上面非常平整,相傳那就是姜子牙在魚山湖的釣魚台。姜子牙每天在那裡釣魚,有一天,他釣了一條大鯉魚,向後用力猛一甩,把魚就甩到山後邊去了,大魚一撲騰,把地給撲騰彎了。一直到現在,這塊地無論用人工犁還是用機械犁,犁溝總是彎的,因此,當地百姓就把這塊地稱為“撲鯉彎”。
石麥垛
魚山的最高峰,有一個由很多麥穗狀石塊組成的石垛。當地百姓叫它“石麥垛”。站在“石麥垛”四處眺望,魚山周圍風景盡收眼底。
飲馬槽
在“石麥垛”的西邊有一個直徑30厘米,深50厘米的圓形旗桿座。相傳,當年三國猛將張飛在此處打仗,帥旗就插在此處。“石麥垛”東邊有一個飲馬槽,面四季有水,張飛駐魚山就在此飲馬。
神龜探海
順著“石麥垛”往東50米,有一塊石頭,酷像烏龜,兩目有神,目瞪正南方,那就是傳說中的“烏龜探海”。在“烏龜探海”的北邊,有兩塊豎立的石頭,合在一起,像一對夫妻。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妻,他們含辛茹苦把子女撫養成人。可是兒女不孝,把他們趕出家門,他們來到魚山開荒種地,維持生活, 後來,妻子得重病,丈夫背著妻子四處求醫。兩塊石頭就是石老頭背石老媽的真實寫照。如果你有機會到魚山來,從夫妻石向東走100至200米處,看得非常逼真。魚山的傳說景點還有很多,如石婆婆、石屋、石鼓、石棺、隔山掏火、小南門、白果寺等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