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革質,稀為紙質,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厘米;托葉膜質。花芳香,通常單朵生於枝頂,花梗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棱,萼檐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1-4毫米,結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0.6-2.8厘米;花絲極短,花葯線形,長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長約4.5厘米,柱頭紡錘形,伸出,長1-1.5厘米,寬3-7毫米,子房直徑約3毫米,黃色,平滑。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厘米,直徑1.2-2厘米,有翅狀縱棱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厘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扁,近圓形而稍有稜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分布範圍
產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河北、陝西和甘肅有栽培。國外分布於日本、朝鮮、越南、寮國、高棉、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太平洋島嶼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0-1 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
梔子花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但忌強光暴曬,適宜在稍庇蔭處生活,耐半陰,怕積水,較耐寒,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
園林價值
作盆景植物,稱“水橫枝”;花大而美麗、芳香,廣植於庭園供觀賞。
藥用價值
乾燥成熟果實是常用中藥,其主要化學成分有去羥梔子甙,又稱京尼平甙(Geniposide)、梔子甙(Gardenoside)、黃酮類梔子素(Gardenin)、山梔甙(Shanzhjside)等;能清熱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散瘀。葉、花、根亦可作藥用。
其他價值
從成熟果實亦可提取
梔子黃色素,在民間作染料套用,在化妝等工業中用作天然著色劑原料,又是一種品質優良的天然食品色素,沒有人工合成色素的副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它著色力強,顏色鮮艷,具有耐光、耐熱、耐酸鹼性、無異味等特點,可廣泛套用於糕點、糖果、飲料等食品的著色上。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於多種花香型化妝品和香皂香精的調合劑。
繁殖培育
繁殖以扦插、壓條為主。梔子的枝條很容易生出根來,南方暖地常於3~10月,北方則常5~6月間扦插,剪取健壯成熟枝條,插於砂床上,只要經常保持濕潤,極易生根成活。水插法遠勝於土插,成活率接近百分之百,4~7月進行,剪下插穗僅保留頂端的兩個葉片和頂芽,插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經常換水,以免切口腐爛,3周后即開始生根。
壓條繁殖於4月份氣溫己經升高,樹液開始流動時進行,在成年樹上選2、3年生、健壯的枝條壓條,約經1個月即生根,可從下部切離母株,帶土定植。
梔子是葉肥花大的常綠灌木,主幹宜少不不宜多,其萌芽力強,如任其自然,往往枝葉交錯重疊,瘦弱紊亂,失去觀賞價值,因而,適時整修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梔子於4月份孕蕾形成花芽,所以4、5月間除剪去個別冗雜的枝葉外,一般應重在保蕾;6月開花,應及時剪除殘花,促使抽生新梢,新梢長至2、3節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並適當抹去部分腋芽;8月份對二薦枝進行摘心,培養樹冠,就能得到有優美樹形的植株。梔子要求土壤PH5~6的酸性土中生長良好,在北方土壤呈中性或鹼性的土中,應適期澆灌礬肥水或葉面噴灑硫酸亞鐵溶液。
植物文化
梔子花的花語是--“ 永恆的愛,一生守候和喜悅”。大意是因為,此花從冬季開始孕育
花苞,直到近夏至才會綻放,含苞期愈長,清芬愈久遠;
梔子樹的葉,也是經年在風霜雪雨中翠綠不凋。於是,雖然看似不經意的綻放,也是經歷了長久的努力與堅持。不僅是愛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溫馨、脫俗的外表下,蘊涵的,是美麗、堅韌、醇厚的
生命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