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塢山,又名梓塢山,在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樂山境內的會稽大山中(鎮東六公里處,石峽口為其主要入口),此地山色清幽,風景秀美,被稱為“會稽幽谷”,是消暑度假、旅遊休閒之絕佳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芝塢山
- 地理位置: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六潭、十泉、三十六峰、二十四宜。
簡介,相關的傳說,
簡介
芝塢山有六潭、十泉、三十六峰、二十四宜,昔鄉賢張慕槎翁歸納芝塢山十六景:(一)丫溪問津(二)龍門迎賓(三)大西飛瀑(四)石井擂鼓(五)岺頂孤松(六)大園紅葉(七)鵲尖斜陽(八)箬灣朝暾(九)野豬深潭(十)獅林明月(十一)響洞仙樂(十二)永濟藏經(十三)冷泉品茗(十四)仰氅蟠桃(十五)鹿口修竹(十六)龍岡遠眺,並與友人一一有詩吟詠讚美---------
丫溪問津(張慕槎)
鴻蒙開闢幾多春,世界更新莫避秦。
應是山靈耽寂靜,丫溪一曲掩芳津。
龍門迎賓(張慕槎)
漸非山水知音客,來作龍門座上賓。
誰鑿黃岩雙石闕,此中可貯萬家春。
大西飛瀑(張慕槎)
匡廬瀑布沁肌寒, 故土何來此壯觀。
匹練劃開青峰色, 太西彎下足盤桓。
石井擂鼓(張慕槎)
山徑恍如蜀道難, 壑雷噴激瀉飛瀾。
山川終古名常在, 料有潛龍取次蟠。
岺頂孤松(張慕槎)
競說黃山天下秀, 曾看頂上郁蒼松。
芝山大有黃山勢, 分得黃山第幾峰。
大園紅葉(張慕槎)
紛綸碎錦越山陲, 葉上題詩寄向誰。
越國佳人空谷里, 經秋紅淚落絲絲。
鵲尖斜陽(張慕槎)
夕照雷峰話聖湖, 如今塔圮影全無。
原來佳景潛移此, 鴉鵲青冥入畫圖。
箬灣朝暾(張慕槎)
箬影婆娑若翠樓, 鏡屏開處好梳頭。
向陽花木逢春早, 風露平明潤似油。
野豬深潭(張慕槎)
坎窗野豬涉波難, 攜杖徘徊笑語歡。
欲倚危崖雲起處, 不知何地著魚竿。
獅林明月(張慕槎)
獅林瑟瑟月明多, 待向岩前發浩歌。
願月長圓花更好, 碧雲深處醉顏酡。
響洞仙樂(張慕槎)
何處管弦奏異聲, 疑同天樂徹蓬瀛。
神仙也愛秧歌好, 譜向人間頌太平。
永濟藏經(張慕槎)
衣缽南屏一脈延, 明楷當日此開山。
年餘四百綿香火,為曝藏經亦夙緣。
冷泉品茗(張慕槎)
廻龍橋上御風行, 妙有寒泉徹底清。
記得山家新淪茗, 一杯涼露瀉金莖。
仰氅蟠桃(張慕槎)
欲采蟠桃尋仰氅, 山花野鳥笑痴頑。
曼倩莫是饞偷去, 追向瑤池索得還。
鹿口修竹(張慕槎)
曉煙漠漠雨瀟瀟, 到此塵祿萬斛銷。
美盡東南須記取, 銜花仙鹿未輕描。
龍岡遠眺(張慕槎)
越中無若此山高, 雲路攀登莫憚勞。
他日題糕遙睇處, 長風萬里樂陶陶。
丫溪問津(楊鑒吾)
覓得仙源好避秦, 仙源只見石嶙峋.
山重水複凝無路, 靜待樵夫去問津.
太西飛瀑(楊鑒吾)
太西矗矗立溪邊, 匹練懸空上接天.
噴瀑散珠無限好, 匡卒別後眼為鮮.
獅林明月(楊鑒吾)
疊嶂層巒氣勢騰, 千尋龍穴葬高僧.
僧寮只有獅林月, 長發流光照佛燈.
鹿口修竹(楊鑒吾)
崇山峻岭路盤迂, 綠竹猗猗入畫圖.
仙鹿銜花何所似, 雲萋梵經正無味.
永濟藏經(楊鑒吾)
經備楞華歷幾春,今秋出曝費清神;
茲書倘使昌黎見,佛骨封章不可論.
野豬深潭(楊鑒吾)
曲徑通幽傍岸行,潭呼野豕罕知名;
水銜澗石深無底,未逮使若送我情.
箬灣初陽(楊鑒吾)
朱輪初出耀東方,箬綠楓青景自藏;
欲致長生須吐納,人生難得此時光.
石井擂鼓(楊鑒吾) 石不能鳴空則鳴,浪淘沙里發回聲;
古音埋沒空山里,惜少髯蘇作旅行.
鵲尖夕照(楊仲顯)
人聲雞犬翠微中,舉目風光迥不同.
山下人家點蠟燭,山頭依舊夕陽紅.
龍門迎賓(楊仲顯)
峽石依然水日新,石門辟開幾回春.
往來行客知多少,山水知音有幾人.
響洞仙樂(楊仲顯)
千仞高懸絕萬緣,風來空穴凝絲弦.
自聞天樂應通道,不待符書再學仙.
龍崗大觀(楊仲顯)
白髮相將意態閒,心游物我兩虛間.
龍頭崗上臨空望,見盡江南萬疊山.
仰氅蟠桃(楊仲顯)
自建庵來得幾年,空餘殘石草芊芊.
至今唯有蟠桃樹,歲歲花開自在天.
朝山冷泉(楊仲顯)
此泉來自老龍頭,出作慈悲濟世流;
萬古清涼亘不變,悠悠許共木魚游.
大園紅葉(楊仲顯)
芝塢古來仙佛地,外緣惟有水相連,
山中種得楓三樹,秋意好教紅葉傳.
嶺頂孤松(楊仲顯)
崇高幽僻層階地,上有孤松布綠陰;
無限風霜無限劫,青雲不改歲寒心.
相關的傳說
“響洞岩”的傳說
諸暨和會稽、山陰(今紹興)交界的山稱為縣界山,也有人稱刻石山、鵝鼻山,其實總稱會稽大山。自諸暨入紹興以龍頭崗為最高,海拔七百零三米。行至崗上四顧眺望,上接雲霄,但見群山在下,其隴至下有一怪石,筆卓峻削,稜層上有藤樹奇花,青如翠屏覆蓋,上有數穴,如窗大小。風吹岩洞發出音樂之聲,人稱“響洞岩”。然而人跡罕至,沒有能登上者。
芝塢山第二世,有一位叫文宗者,徘徊在響洞岩下,遠遠望之,如天襯台樓;靜靜聽之,如雲端歌管。文宗公披荊斬棘,攀登至響洞岩下,見古畫一軸,木印一顆,天書一卷。見四下無人,文宗公便將古畫、木印、天書撿回了家。交給了房中正在坐月子的妻子。
當日就有一老人登門要求向文宗索還古畫、木印、天書,文宗想:我是辛辛苦苦從響洞岩下撿來的,憑什麼你說是你的,我就要給你?心中不願,老人怒去。當夜無故火發,家中所有家產均被燒毀,唯古畫一軸,木印一顆,天書一卷經產婦手得留。
後村中有喪,懸畫於壁,以代佛事。文宗公得此天書後,也熟讀細玩。書內有咒,有符,可遣神將,能呼風喚雨,飛沙走石,凡拿妖捉怪之術,無所不備,且能預知人之所為所不為,真乃稀世之寶也。
文宗公得古畫、木印、天書後,以道法名世,一時名聲甚籍。凡鄰近有妖,現邪魔鬼怪之家,競相邀請。文宗公至,則懸畫中堂,寫符一道,用印一蓋,將咒一念,其妖立遁,其病即愈。凡四境之內,鹹稱為文宗道師。
有毛山羽客,因慕文宗道師之名而訪之,苦苦哀求願拜文宗為師,文宗道師收毛山為徒後即將書、印、畫交付毛山,後毛山問師傅:這古畫、木印、天書從何處得來?師傅曰:余得之響洞岩也。
“棋盤石”的傳說
離芝塢山“響洞岩”不遠處有一景,人稱“棋盤石”。此石上大下小,外形似稻桶,不過比稻桶要大得多,底也比稻桶要尖,下部有三塊小石頂住。看似搖搖欲墜,卻已在山中挺立千年。堪為樂山芝塢山中一奇觀。
關於“棋盤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芝塢山下一山民諱禹先,一日上山砍柴至響洞岩旁,見棋盤石邊兩位老者一邊吃著桃子,一邊正在下棋,山風吹過,綠竹搖曳,響洞岩奏出陣陣仙樂,山民忘了砍柴,信步走到棋盤石旁觀看兩位老者下棋。隨手也撿些兩位老者吃剩的桃核肉啃啃,時間久了,兩位老者也順便分個桃子給他吃,看了一局又一局,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禹先困了,迷迷糊糊睡了會。等他醒來,見兩位老者還在下棋。兩位老者催他:“你還不回家去?”山民禹先這才記得他是上山來砍柴的,一摸柴刀,刀柄已經腐爛完了,柴刀也已經銹跡斑斑,在兩位老者的催促下,他才起身回家。和仙相處才一天,世上已過了百年。村中模樣沒什麼大變,可村中大人、小孩禹先一個都不認識了;禹先根據記憶回到了自己的家,家中老人,婦人,小孩也均不識,村人都來圍觀。他說:“我是這房子的主人呀?我叫禹先,煥法是我兒子……”眾人說:“禹先是我們的太太公,他當年上山砍柴沒有回來,找也找不到他,他早過世了呀?”禹先急著說:“我就是禹先呀,我好好的,我在響洞岩下‘棋盤石’旁看兩位老者才下了幾盤棋呀?”眾人說:“禹先太公,您老在響洞岩下‘棋盤石’旁遇著神仙了,您老也是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