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梓埠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梓埠原名河津鄉,由於鎮區原名石梓埠,故取名梓埠,歷來商賈雲集,物流暢通,日客流量近3000人次,已逐步成為周邊三鄉二鎮的商貿中心。鎮內的
黃巢山,丘陵起伏,連綿數里,相傳唐朝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駐軍於此而得名,山下道港洲6000多畝的草地據說是黃巢用於放養軍馬地方。為了慶祝生活豐衣足食,耕作風調雨順,梓埠人民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三都要在樂安河進行划龍舟比賽,這一傳統已延續100多年。梓埠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樂安河傍境而過,古老的梓埠水運碼頭四通八達,可以直達
南昌、
九江、鄱陽、
樂平等地。也可直達長江。境內濟廣(濟南市—廣州市)高速公路南北穿越,德昌高速,10公里左右三個高速公路進出口,交通十分便利,206國道和鄱余公路的黃桐公路東西貫通,距206國道15公里,離瓷都景德鎮市政府84公里,距離鷹潭市市政府95.1公里,距離省城南昌市市政府112公里,距離萬年縣縣政府30.2公里,距離樂平市政府37.8公里,距離鄱陽縣縣政府32.7公里,距離餘干縣縣政府29.8公里,屬四縣城之中心。
經濟
常年在
浙江、
福建、
廣東等地外出務工人員18000多人,每年的務工收入達1億左右,返鄉創業人員創辦的企業以每年10家以上企業落戶梓埠的速度遞增。金屬冶煉已初具規模;服裝加工業蓬勃發展,已發展到8家,員工1000多人;建材業已安置富餘勞力200多人;生豬年出欄數達到5萬餘頭,百姓僅此一項人均淨增100元。工業稅收占財政收入的30%以上。
發展歷程
梓埠鎮發展工業經濟可謂先天不足。梓埠鎮是萬年縣邊緣鄉鎮,既無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可言,又無豐富的地表、地礦資源可開發利用。梓埠鎮卻迎難而上,著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針對交通不便的劣勢,梓埠鎮共投入1570萬元,打造出與國道、周邊鄉鎮、各行政村之間的快速通道,使梓埠鎮一舉從一個邊沿鄉鎮成為萬年連線外縣外市的前沿。梓埠鎮注重“大服務”安商。每次簽約後,該鎮對簽約項目進行跟蹤落實,採取“一對一”負責和蹲點的方式,在批辦手續、人員招工、
企業升級論證等方面實行全程全方位的服務。為吸引外地客商到梓埠鎮投資辦廠,梓埠認真搞好項目包裝,製作了一批潛力大、能賺錢的優勢項目,並將鎮機關的優秀幹部抽派到發達地區考察企業,招商引資。梓埠鎮還眼睛向內,引導在外創業有成的“老鄉”返鄉創業。僅今年便先後引進了輝鋒服裝廠、星興服裝廠、塑粒子廠、塑編廠等16家內資企業,總投資2580萬元,占全鎮實際進資額的70%。
第一產業
梓埠鎮發展工業的良好勢頭和為企業提供的優質服務,激發了客商二次創業的熱情,原先落戶的老企業紛紛擴大再生產。吉星萬頭豬場除投資300萬元擴大養殖規模外,還投資2000萬元新建肉類加工廠。五洲服裝製衣有限公司經過兩年的發展,拿出120萬元,進行標準廠房建設,鐵了心在梓埠發展。梓埠共有各類企業40餘家,其中投資額達100萬元以上的有8家,安排就業達5000餘人,初步形成了以服裝生產、服裝輔料、建築材料3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經濟體系。梓埠鎮黨委、政府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按照“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城建活鎮、商貿旺鎮”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務實創新,真抓實幹,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城鎮化建設為依託,大力最佳化投資環境,著力打造工貿強鎮,全力發展鎮域經濟,努力構建和諧平安新梓埠。2005年梓埠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2000萬元,同比增長15%;實現財政總收入500萬元,同比增長15%;實現工業增加值1528萬元,同比增長20%;社會消費和零售總額達到4519萬元,同比增長20%;引進外資3000萬元,同比增長30%。
第二產業
以
水稻種植、水產養殖、生豬養殖為主的農業生態經濟日新月異,擁有3萬畝良田,1.5萬畝水面,盛產糧、花生、油及水產品,且品質優良,尤其是優質稻穀,每年可提供4000多萬斤商品糧。水稻種植面積5萬多畝,水產養殖1萬多畝,特種養殖2000畝,年產值1.2億元;萬頭豬場3個,年出欄生豬5萬頭以上。以化工建材、
金屬冶煉、服裝加工為主的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已落戶投產的規模企業12戶,年產值6000多萬元,創稅收200多萬元,服裝加工企業現有8家,創稅收100多萬元。
城鎮建設
梓埠鎮利用自身區位優勢,以工業化為核心,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加快小城鎮建設為依託,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全力打造樂安河畔工貿大鎮。鎮黨委、鎮政府提出開放帶動、項目帶動、科技帶動,強力主攻工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平安梓埠,樹立樂安河邊的工貿大鎮新形象。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最佳化招商環境,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每年以創辦10家工業企業的速度遞增,基本形成了以建材、化工、食品、金屬冶煉等支柱產業,年產值可達6000萬元,鎮域經濟快速發展,安置農村剩餘勞力3000多人。小城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以永富商城、建材商業街、
步行街和
休閒廣場為建設重點,河湖大道、
玉津大道的建成將整個城區擴大了2倍,達到4平方公里,新增個體工商戶200餘家,安置就業人員600多人。
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