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車星系
- 別名:M101、NGC 5457、UGC 8981
- 分類:SAB(rs)cd
- 發現時間:1954年7月5日
- 直徑:(V)28′.8 × 26′.9
- 視星等:(V)7.86
- 赤經:14時03分12.4秒
- 赤緯:+54°20′57″
- 距地距離:20.9±1.8 mly(6.4±0.5 mpc)
發現,結構和組成,可疑的超新星,伴星系,最新觀測研究,
發現
皮埃爾·梅香,M101的發現者,將它描述為“沒有恆星的星雲,非常黑暗和巨大,直徑約6'到7',位置在牧夫座的左手和大熊的尾部之間。當人們標示出(定位用的)格子線時,將難以辨識出它。”
風車星系

威廉·赫協爾在1784年補充如下:“M101在我的7、10、和20-英呎的反射鏡下是一個顏色斑駁的雲狀物,我可以解析開來;所以我可以預期我的望遠鏡是良好的,或者,render the stars visible of which I suppose them to be composed.”
羅斯勳爵在19世紀後期使用他的72吋牛頓反射鏡觀察M101,他是第一個詳細說明螺旋的結構並且描繪素描圖的人。
以現代的儀器要觀察螺旋的結構,還是要有足夠大的口徑,配合非常黑暗的天空,使用低倍率的目鏡。
結構和組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星系巨大且極端明亮的氫游離區,在相片上大約總共有3,000處之多。氫游離區是在星系之中,因自身的引力下而收縮的高密度氫雲氣區,到最後,當局部地區的氫原子密度足以因發氫融合反應時,新的恆星就將誕生。理所當然的,氫游離區經常有許多非常明亮和高溫的年輕恆星,促使雲氣呈現藍色。
在M101的圖片上可以看見其中的一邊是不對稱的,這被認為是在過去曾經和另一個星系發生碰撞所造成的,伴隨著重力的潮汐力導致了不對稱。另一方面,這次遭遇也增強了M101螺旋臂的密度波,被增強的密度波發揮的作用導致星系間的氫氣體被壓縮,觸發了強烈的恆星形成活動。
可疑的超新星
在太空中的錢卓X-射線天文台最近的探測在M101找到了幾個可能是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骸,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因為在光學對應源和錢卓X-射線天文台所找到的X射線源的比對上還有些問題。但是,錢卓X-射線天文台在溫度在100~400萬度℃之間的軟X射源圖像, 被建議是新類型的中介質量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