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永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黃梅
- 出生日期:1965年9月
- 畢業院校:華中農業大學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相關報導,
人物履歷
1983.09——1987.07,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學習
1995.11——1997.07,國家科委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一處 副處長
1997.07——1997.12,國家科委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調研處 處長
1997.12——1998.09,國家科委辦公廳調研室 正處級幹部
1998.09——2000.12,科技部辦公廳調研與宣傳處 副處長(正處級)
2000.12——2001.12,科技部辦公廳調研與宣傳處 處長
2001.12——2006.03,科技部辦公廳 副主任兼調研室主任
2006.03——2006.06,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 副司長(主持工作)
2006.06——2010.10,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司長(科技部青年聯合會主席)
2010.03——2010.07,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一班學習
2010.10——2010.12,山東省濟寧市委 副書記(正廳級)
2010.12——2011.01,山東省濟寧市委 副書記、代市長
2011.01——2015.09,山東省濟寧市委 副書記、市長
2015年9月,梅永紅辭去濟寧市長職務,加盟華大基因,並隨後出任華大基因旗下的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
2016年3月起,擔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
2018年8月,加入碧桂園,並出任碧桂園集團副總裁
任免信息
2018年8月7日,梅永紅任職碧桂園集團副總裁,負責農業板塊,直接向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匯報工作。
相關報導
1.“原山東濟寧市委副書記、市長梅永紅將加入華大基因,並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華大基因宣布梅永紅加盟 出任國家基因庫負責人》
新浪科技訊 9月9日上午訊息,華大基因今日宣布,原山東濟寧市委副書記、市長梅永紅將加入華大基因,並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
9月6日,濟寧市官方宣布,市長梅永紅正式辭去了市長職務,並已得到濟寧人大常委會的批准。有訊息稱,梅永紅或將加入華大基因,有可能出任CEO一職。
2.“山東濟寧市原市委副書記、市長梅永紅將加入華大基因,並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原山東濟寧市長梅永紅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芳)記者9日從華大基因獲得權威訊息稱,山東濟寧市原市委副書記、市長梅永紅將加入華大基因,並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表示,梅永紅曾有在農業部和科技部20多年的工作經歷,在出任濟寧市長前,曾任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司長多年,由他出任國家基因庫負責人,將大大推進國家科技平台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據悉,深圳國家基因庫是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基礎能力建設項目,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衛計委四部委以及廣東省、深圳市共同支持建設,由華大基因承建、管理和運行,被譽為生物資源的“寶庫”。
3.“離開官場是一種回歸,回到自己更為熟悉的領域,更能體現人生價值”---《梅永紅首次解釋下海原因》
2015年9月,山東濟寧市市長梅永紅辭去公職,加盟民企華大基因並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他的轉型一度引發輿論熱議。近日在參加IT領袖峰會期間,梅永紅首度對此作出公開回應,稱“離開官場是一種回歸,回到自己更為熟悉的領域,更能體現人生價值”。
4.“華大農業將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中國‘孟山都’”---《山東濟寧市長辭職經商半年: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華大農業將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中國“孟山都”
記者:現在國家對種業非常重視,華大農業集團其中有一個業務是農作物育種。請問目前在華大農業推動基因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在植物的培育方面如何定位?跟育種企業關係怎么定位?
梅永紅:種業是農業最基礎的一個環節,實際上現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的跨國公司,比如孟山都等公司,最牛的就是他的育種技術和他現在掌握的一些品種。
目前我們國家在新的育種特別是分子育種方面是相對落後的,但是我們也有自身的優勢,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另外,中國還有世界上難得的種子資源優勢。
這兩個因素的結合,使得中國在種業新的革命浪潮中間有更多想像空間、努力空間。華大正是利用自身在種子資源、基因測序、大數據以及數據分析方面全球領先的技術,在種業方面能夠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現在我們已經在眾多領域有了突破了,比如水稻育種技術、小米育種等方面已經有了一些突破。我們還在其他方面展開了一系列布局。我相信所有這些一些努力和成果都將讓中國的種業現在的局面能夠有所改變。
記者:剛才提到水稻育種、小米育種,華大農業有沒有具體的品種?
梅永紅:現在我們還沒有審定的品種。目前在水稻上跟國內有關機構做合作,比如說跟農培高科,跟其他機構展開合作。這種合作實際上是一個平台的概念,就是利用華大在這個方面的資源和優勢,為我們育種單位、種業公司提供技術上的支持,這也是華大種業的業務方向。我們也會利用自身積累在將來擁有種子資源上、獲得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上做一些努力。
記者:目前還不考慮像孟山都這樣做種子方面的培育?
梅永紅:華大有一個研發板塊,就是希望在種業上有一些積累、突破。如果說沒有這個夢想肯定是假的,我們要做農業肯定要在種業上有所作為,但是我們深知我們在這方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需要在資源、知識、人才上先做更多的積累。我們希望經過更多努力,和國內機構共同合作,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孟山都”。
記者:目前華大在育種上都是跟國內機構合作?
梅永紅:現在目前幾乎所有的現在的種業上的努力都是和國內有關機構的合作,也有我們自身做的。
華大農業集團將加速產業化進程
記者:華大基因很早就涉及農業了,為什麼今天才成立農業集團?在華大集團的生態版圖裡面,農業集團的定位是什麼?
梅永紅:華大確實很早就開始涉及農業,但是據我所知有兩個局限:一個局限是以前華大涉足農業主要是研究,比如小米,2009年開始小米的分子育種,其他方面的情況也多半如此。第二個局限是,華大在過去若干個產業領域所做的努力、安排都顯得比較零散,缺乏一個頂層設計、缺乏一個大目標。
今天華大農業集團的成立,一方面能夠把我們多年積累的技術能夠通過跟其它生產要素、資源的整合,更快、更好地實現產業化;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在中國乃至全球大的農業格局當中找到華大農業的定位。我們要形成自身的頂層設計。
記者:華大基因在農業方面一直是在做科研,還沒有產業化?
梅永紅:那倒不是。過去幾年,我們的重心是在科研領域、是在研究領域。產業化也有一些涉足,但是大規模的進行產業化應該還是剛剛起步。
記者:能不能理解為現在還沒有一個盈利模式?
梅永紅:我們實際上有一些領域實際上已經開始實現盈利了。比如在水產領域,我們去年已經開始盈利了。小米產業現在正在進行盈利模式的設計,去年更多在生產環節做了一些努力,選育品種,投入生產環節,實踐證明這個品種是可行的,我們接下來會在種業、營養品加工甚至農畜結合上來進行布局,以實現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記者:華大農業在上游的科研、中游的育種、下游的種植等方面是親歷親為,還是與合作方競合來做這個事情?
梅永紅:我們更傾向於合作。在有些領域,華大農業肯定會做得更多、更深、更系統,但是有些領域只是在研發上,在科技服務上來做我們的工作,這要根據每個領域不同的情況。
華大農業到底做什麼?
記者:華大農業業務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如果有幾個主線的話,是怎么來分類?
梅永紅:這也是一段時間我在思考的問題。我們對華大農業的理解有幾個關鍵字:第一,它是一個平台。華大農業跟其它農業類公司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是平台。我們這個平台可以跟幾乎所有的跟農業或者生物打交道的領域都有關聯,所以我們農業不大可能局限在某個領域,比如小米、微生物等等。我們涉足的領域非常廣泛。不過這種涉足也是根據情況來做,有些涉足產業完整,有些可能僅僅在高端做一些安排和部署。
第二個關鍵字是精準營養或者叫健康,確保我們的飲食的安全或者健康。華大農業謀求的大目標是讓我們的百姓吃得更健康、更營養、更安全。我們會在精準食品或者精準營養的方向上做努力,幾乎所有的部署無一不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比如小米,這是很多人不太在意的領域,但我們希望能夠讓小米為更多人享用,讓小米成為主糧來改善大家的營養結構。因為小米是穀物當中營養價值最高的,我們也知道它是一個耐旱子作物,這對於缺水國家來說就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說水產領域,華大農業也不是簡單去做一般的水產,而是希望我們養出來的魚質量更好,不帶有大家比較懼怕的抗生素、重金屬等有害的東西。我們希望是在受控條件下,讓我們的魚養得更好、養得更快,這也是朝著精準營養的方向去努力。
再比如說微生物,華大農業現在已經有一種益生菌產品,今年將謀劃上市。人類的腸道菌群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套基因組,第一套基因組就是父母給我們的DNA,第二套基因組就是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對於我們人類的健康至關重要,現在是無論科學上還是臨床上都已經證明了。我們通過自己在微生物領域研究改善我們的腸道菌群,使得腸道菌群的有益菌群能夠更多。
第三個關鍵字是競爭力。中國農業現在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吃得飽的問題,現在面臨在一個開放條件下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去年以來,我國在眾多的大宗作物、大宗產品上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因為國外在技術、土地規模、政府支持上都有很多優勢,中國眾多領域都面臨著嚴峻的國際挑戰。從根本上來看,我們認為有兩點束縛我們:第一,核心技術特別是種業技術的缺乏,第二,基因規模,或者說是由基因規模所派生的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局限。
華大農業就是想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也利用自己在市場當中的品牌價值、動員和集訓能力,在一定區域內、一定範圍內為中國農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作出自己獨到的貢獻。
記者:在區域上,華大農業也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合作夥伴,怎么定位深圳跟全國其他城市之間的關係?
梅永紅:區域的布局也可以說是我們下一步思考的戰略謀劃。因為中國地域差異性這也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之一。南方和北方、東邊和西邊,差異之大可以說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我們就一定會根據各個地方特有的稟賦,根據他自身的自然條件我們來選擇我們切入農業的那個最合適的點。未來比如說像我們現在在北方,我們更多的會把小米的技術、貨櫃養魚技術加以推廣利用。在南方地區,我們也是考慮在改善現有的飲食結構上做一些文章嗎,比如介入水果領域。我們希望做的水果不是一般的蘋果、橘子,而是希望有一些特種的作物豐富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總之,我們在中國的所有思考都是基於區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來展開。
5.“華大農業集團成立,梅永紅擔任董事長”----《濟寧原市長去華大基因變“梅叔”》
例如,2015年9月9日,華大基因正式宣布山東濟寧原市委副書記、市長梅永紅將加入華大基因,並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半年之後,梅永紅又多了一個新頭銜——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將帶領華大農業集團實現華大基因在農業領域的戰略布局。
2016年3月29日,梅永紅在華大農業集團成立儀式之後第一次面對媒體接受採訪,回答了華大農業的戰略和布局等問題。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關於在華大半年的工作感受時說:“我由衷認為選擇是正確的,華大是一支有活力、年輕的隊伍,跟他們一起來圓生命科學這篇文章是我一生的福氣。”
6.“農業永遠是朝陽產業”---《華大基因農業梅永紅:基因技術進軍農業的戰略考量》
2016年4月17日,“2016中國農業發展論壇”在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報告廳舉行。國家基因庫、華大基因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先生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現場實錄:
主持人:我們上一環節來自政府的高官談了政策走向,其中一點談到了供給側的改革,其實供給側改革其實講的全都是跟我們企業有關係,所以今天下一個環節和下午所有環節留給我們企業家。今天我們請到的發言的嘉賓過去也是官員,在政府機關工作到地方任職,任濟寧市的市長,現在的華大基因轉向投資農業,他任華大集團的董事長。一個官員到了一個企業,辭去了高官,濟寧市的市長也是司局級幹部,這個現象值得關注,就是很多精英人士從政,現在很多精英人士棄政從商這是一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第二個很多優秀企業還是關注農業,華大基因是非常有名氣的高科技企業,最近在農業上的動作比較大,所以我們今天有幸請到了這位新聞人物,就是梅永紅先生,大家掌聲歡迎。還有一個信息梅永紅先生是我們中國農業大學的校友。
梅永紅:非常感謝各位,真的是感到很高興、榮幸能參加這樣一個活動。回想起來我其實還是個農人,我覺得在我的半生歷程當中一直跟農脫不開干係。今天我已經是華大農業的董事長,十年前我是科技部的政策法規體制改革司司長,那時候涉及到科技改革的時候,我經常跟我們農業院校、農業部門的同志打交道。再往前推十年我是當時國家當時科委的農村處長,做農村扶貧工作,專業做了兩年。再往前十年,1986年我是華中農大的大學生,當然如果再往前推十年我就在稻田裡幹活了,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真的非常榮幸,這一生跟農業緊緊的聯繫在一起,走過了很多崗位,今天扎紮實實走到農資行業,我感到非常榮幸。
利用今天這個機會簡單介紹下華大農業,包括華大基因的思考、華大基因的基礎、還有華大基因的行動。
首先華大基因的思考。我們要做農業其實有很多基礎上的思考,我們對中國農業一直都在研究,比如剛才陳主任談到的中國農業面臨的問題,我們在關注,比如三大主糧價格下跌,農資的價格攀升,勞動力效率低下,我們也在關注。去年九月份我到華大基因,當時獲得了一些數字,我們國家幾乎農業領域的價格都在下跌,而且與國際市場的進口價格的對比都令人非常震撼。比如我在地方工作的時候,棉花到岸價也就是1200塊錢,而我們成本都能到1800塊錢,這樣一種狀態就使得我們國家的許多農業產業都面臨極大的挑戰。陳主任剛才談到說我們怎么樣能夠頂住,實際上這種頂住依據什麼樣的基礎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比如說我們不讓國外的棉花進來,那下一步怎么樣?我在地方工作有一個非常好的企業是做紡織品生產,做面料到做服裝,做的非常好,他的面料、服裝是要進入國際市場,當一噸棉花比別人高出500、600塊錢成本時候他的競爭力從而來?所以這些問題都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擺在我們面前的。
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中國農業之變,農民大量離地進城,這是政策層面的,工商業資本的漲入對農業帶來巨大影響,這一切都昭示中國農業處在巨大變革的前夕。農民大量離職進城,我在地方幹了五年市長,確實知道中國絕大部分農村現在種地的基本上是老人,是專業戶,這就是所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人基本上已經離開農村了。我們當地當時做了一個統計,農村收入的70%已經是來自於非農業,這就是我們現在出現的一個變化,也正是因為有這種變化,加上現在有一個政策的變化就是我們土地確權頒證,為我國集約化經營提供了重要基礎。
我離開濟寧的時候我們土地流轉達到兩百多萬畝,占到約1/4。另外再就是生物技術的掌握,我自己在華大農業也感覺到,這種變化前所未有。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談到這些問題我談到自己對農業的理解,我一直在鼓吹一個觀點,農業永遠是朝陽產業。在眾多人的思維里總覺得農業是落後的產業,是可以被邊緣化的產業,但是這跟我們農業要素構成、生產經營管理方式是密切相關的。
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舒爾茨說過,如果有更多生產要素進入農業,農業將是可以持續增長的產業,也可以是解決更多人就業的產業。我在這些年研究和實踐當中確實感覺這個觀點值得我們關注、思考。可以想一想,當我們一直談現代農業的時候,如果我們農業構成基本上還只是土地、已經日漸老邁的農民,我們的生產方式還是小農經營,這種農業怎么可能與現在農業有緣?越來越多現代生產要素,技術、資本、人才,現代生產經營管理方式能夠與農業對接,這樣的農業可能跟我們的傳統思維當中的農業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想改變農業一定要從改變農業的生產結構開始,一定要從改變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開始。當這一切都成為現實的時候,農業展現給我們的一定是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
華大要做農業,我們的基礎是什麼,我們為什麼做農業?首先是華大基因農業情懷。我跟華大基因有多年接觸,我深知這是非常有情懷的機構,請大家注意,我沒有談企業,我談機構。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90年代,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五國已開發國家俱樂部聯合啟動人類基因組計畫的時候中國科學界對此還不甚了解,甚至是產生了很多排斥。但是華大基因創始人他們意識到這個人類基因組計畫對人類未來的價值,他們積極進行溝通、協調,希望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國際基因組計畫。但是在當時,我們不理解,我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參與,所以沒有得到任何支持。這些創始者就以自己一己之力從社會募集資本,最後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後來當這個計畫在2000年取得成功的時候,當時的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對這個計畫表示祝賀的時候,我們國家很多人不了解我們也參加了這個計畫。江澤民看到了這個計畫,詢問誰做了這個計畫,我們主管部門都不知道誰做了。
比如2003年的sas,當時爆發的時候帶來全社會恐慌,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病毒,我們無法診斷感染者是否是sas,那時候華大基因通過有關途徑獲得樣本以後,用30多個小時完成了基因組測序,實際上破譯了sas的遺傳密碼,在此基礎上定植了30萬個診斷試劑包免費贈送給醫療機構,使得我們疾控機構準確判斷感染者是不是sas患者。當然後面還有很多不在這裡一一列舉了。
今天我們投入到農業依然帶有這種家國情懷,我們有全球領先的基因測序能力,有全球最大的資料庫,有全球最好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我們認為這對中國農業是有價值的,我們願意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能力為中國農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再一個我們種質資源優勢。我們與全球相關機構建構國家基因庫聯盟,我們以此能獲得最多最好的基因資源,我們將集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庫、生物資源信息網路為一體,成為全球最具實力、樣本量最大、數據量最大的基因庫。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發展基礎。我們還有中國領先的技術平台優勢,就是我們的分子育種,全基因組分子育種的平台,到現在平台的全過程建構已經開展了七年的相關基礎研究工作,我們認為這樣一些積累,這樣一些知識對中國同樣有價值的。這是華大基因在中國農業上要作為的一個重要基礎。
我再簡單談一下華大基因行動。目前我們已經展開的領域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立體農業、精準農業(精準營養)、微生物農業和農業國際化。
立體農業是我國應當高度關注的發展方向,中國農業發展方向與歐美有很大不同,美國三億人口,耕地面積比我們還多,這樣一種條件跟中國這個十幾億畝耕地,十幾億人口相比,資源稟賦天淵之別,如果我們按美國農業發展模式來走,我覺得不是出路。怎么樣形成我們自己的特點,根據我們的稟賦,我們的特點形成我們的發展模式,這一點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國水資源高度稀缺、地域發展水平和環境不同等等現狀,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我們中國農業真正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所以華大在這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比如我們提出來魚、菜、菇、昆蟲、藻類共生系統,目前已經開始試驗,而且我們的魚菜系統已經取得了成功,我相信這個會給中國農業帶來一些變化。
精準農業這個是老概念了,但是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還有很多文章可作,像這一次也提到了肥料的緩施、精準,其實精準農業比這個大多了,我們希望我們未來有大數據支撐,有一些基礎科學研究支撐,我們農業真正做到精準,從育種開始到最後產出,產出到餐桌,我們都精準的,包括精準營養。
微生物農業,我學過微生物,我認為中國在微生物領域本來有巨大空間,但是這么多年對微生物農業關注度不夠,比如一個例子就是現在土壤板結還有過量使用化肥對土壤造成的污染,現在這些問題實際都迫在眉睫了。我在地方工作的時候,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業的面源污染,幾乎沒有好的辦法,也沒有好的政策來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以為微生物這個小的我們看不見,但千百年來一直伴隨著我們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物種,這個類別值得我們關注,我們對微生物有更多的了解有更多的利用,也會對中國農業帶來深刻的影響。
國際化,我說的國際化不僅僅是我們利用國際市場,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其實我們在研究整個人類歷史進程當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規律,就是眾多的文明,尤其是文明的變革跟物種大遷移有密切的關係,航海大遷移就更不用說了。中國的棉花、玉米、小麥其實都是遷徙而來的,包括土豆都是遷徙而來的,當國際上有這么多資源能為我們所利用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開放的態度,而不僅僅局限於我們自身基礎來思考中國自身發展模式。比如我們最近關注福州的一個叫印加國的植物,我們發現印加國有獨特的性狀,50%是油,含油有90%以上是不飽和脂肪酸,這個比我們過去曾經為很多人購買所喜愛的深海魚油的含量還高,我們現在已經深度開發,在做化妝品、膠囊、營養品,這個試驗效果現在都是非常好的。我舉這樣一個例子表明我們華大會利用基因庫的優勢也最大利用國際資源,包括人員也包括市場。
最終華大農業希望成為現代農業的系統供應商,這個詞也是最近思考提出來的。我們過去談農業,包括農業企業做農業的時候朝這個方向努力,把它當成概念,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我想可以提出來供我們思考。在這方面我們做的應該說細分市場我,們有很多企業做的非常好了,但是對農民來說,農場主、現代經營者來說是需要一個方案的,就像工業,比如華為在提供通訊系統的時候不是簡單提供伺服器或者一個路由器,而是就這個區域就這個單位能夠提供一個解決方案,提供他作為一個系統供應商把自己的技術跟相關技術融合在一起,一起來服務於消費者,並且通過跟消費者溝通,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增值服務。我想我們華大農業也希望通過自身努力,眾多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能夠成為中國農業的系統供應商,為中國農業作出獨到的貢獻,謝謝。
7.“回顧加入國家基因庫一年來的工作,梅永紅談了三件事”---《梅永紅:國家基因庫是真正的國庫,比金庫還寶貴》
還有10天,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基因庫就要開庫了。9月22日,位於深圳的中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投入運行。這是繼美國的NCBI,日本DDBJ和歐洲EBI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庫。
在基因庫運營前夕,筆者受邀提前探秘了中國國家基因庫,並有幸採訪到了國家基因庫的主任梅永紅。
說起梅永紅,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就在正好一年前的時候,各大網站頭版報導了“山東濟寧市委原副書記、市長梅永紅將加入華大基因,並出任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這樣一條驚人的訊息。
“辭職市長”成了梅永紅的一個熱門標籤。而到了華大基因的他,從“梅市長”秒變了“梅叔”。在採訪開頭梅永紅講述了加入國家基因庫原因,:“因為我有過去在科技部工作的經歷,所以認識到這樣一個平台的價值,不僅僅是對華大基因,包括對我們國家在生命科學、生物經濟時代的價值,所以我非常願意投身到這樣一個事業當中。”
而真正加入之後,梅永紅深知做好這些工作的難度有多大。回顧加入國家基因庫一年來的工作內容,梅永紅談了三件事。
“一方面是大家看到基因庫的主體工程建設,這是作為硬體建設非常有必要,我們終於有了一個標誌性的平台。另外一方面在過去一年當中我們也把基因庫整個的工作架構、工作機制確立起來,包括理事會制度,包括我們跟相關機構的聯繫,包括我們內部的管理這樣一些機制基本的建立,第三是進一步確立了基因庫未來的基本功能,”三庫兩平台“是基因庫未來的基本功能。”
而談到基因庫的意義,梅永紅略顯激動的說了下面這段話,引發了在場眾人的共鳴。
“我曾經跟一些試圖了解我們基因庫、了解華大的人講過,這個基因庫是真正的叫國庫,甚至我說它能夠比我們現在銀行的金庫還要寶貴,我們知道在農業經濟時代具有更多的耕地,就意味著你擁有了優勢,在工業經濟時代你擁有更多的能源,比如石油、天然氣,還有其他的一些礦產,那你也有相應的優勢,但是在生命經濟時代,擁有更多的基因資源,當然我講的擁有不僅僅是你具有這種資源,同時你還能夠對這些基因資源進行認知和利用,我認為那你也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裡面擁有你自己的優勢,這是我對基因庫本身的了解。”
談到為什麼這樣一個國家級的平台要交給華大基因?我們國家有那么多的科研機構,有那么多大學,也有那么多國有企業也做得很好,但是為什麼要把這樣一個國家級的平台建設交給華大基因?
在梅永紅看來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華大基因現在是全球是最大的基因組學機構測序公司,要建基因庫並不僅僅是是單純保存得到的把基因資源弄到自己手裡,更是要使它得到套用,需要有數位化的過程,華大基因在解讀基因遺傳密碼在全球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這就為了基因資源的擁有以及利用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另外一方面華大基因這些年來通過參與人類基因組計畫一直延伸到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擁有基因數據量最大的機構,農業種質遺傳種植資源的數據華大基因在全球國的貢獻占有量也在70%以上,華大所擁有的這些數據對國家基因庫特別是資料庫是非常重要的一塊資源。另外華大基因作為一個有政府資助、民營的機構,它在利用這個資源方面可能比我們現在體制內的機構具有更好的條件。
在採訪的最後,筆者和梅永紅還是談了一些情懷與理想的話題。
梅永紅認為華大基因擁有的情懷,是非常寶貴的。他舉了一個例子,在SARS期間,華大基因把所有的診斷試劑盒捐獻給了國家,沒有要一分錢。這不是一兩百萬的問題,按著當時市價這些試劑盒最少要20個億。
“那是救命的,在國難當頭的時候華大基因沒有任何猶豫,就把診斷試劑盒全部贈送給國家。
談到理想,梅永紅說我“肯定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我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做更多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這是我這些年來一直奉行的人生追求,我在北京工作期間是如此,我到山東工作期間是如此,今天我來到華大也是如此,沒有這樣一種理念我不可能來到華大,沒有這樣一種理念我也不可能融入華大,某種程度上我來到華大正是因為我的人生追求,我的理想主義色彩跟華大基因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