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肉光餅製作技藝

梅仙肉光餅製作技藝

梅仙肉光餅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梅仙肉光餅是起源於梅仙九都一帶的小吃,其製作技藝隨後向周邊區域擴散。肉光餅的家鄉梅仙鎮九都,至今仍保留著農曆四月初八吃光餅的習俗。肉光餅具有便宜實惠,攜帶方便,可葷可素,老少鹹宜,可供充飢,可作小吃等諸多特點。

2018年7月,梅仙肉光餅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仙肉光餅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
  • 保護單位:尤溪縣梅仙光餅協會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原料工具,製作程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梅仙肉光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光餅就已在尤溪境內盛行,特別是在梅仙一帶,當地百姓將其作為改善一伙食的美食,至今仍保留著農曆四月初八吃光餅的習俗。光餅技藝代代傳承,老手藝一直在不斷改進。起初是不加肉的,加蔥作佐料,就是現代的蔥餅。後來才加肉,形成肉光餅。
從19世紀40年代,梅仙鎮開出首家肉光餅作坊以來,梅仙餅師傅已經把餅店開到了尤溪縣在內的集鎮和三明、廈門、福州等省內地區,梅仙肉光餅的名聲也廣為人知。

工藝特徵

梅仙肉光餅形圓,表面凹凸有致,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香脆可口,且品味多樣,除原味光餅、肉光餅外,還根據口味調製不同餡料,製作出甜味光餅和酸菜肉光餅等。

工藝流程

原料工具

肉光餅製作原料簡單,備好麵粉、肥肉、鹽、蔥、食用鹼即可;所需工具也不複雜,備下一個和面用的盆和一根擀麵杖,出爐用的鐵鍬、鏟子、竹筐即可。但是烤爐需特製而成,爐高75厘米,直徑85厘米,外為木桶,木桶內置一口內徑60厘米的大缸,並用黃泥緊緊包裹。

製作程式

製作程式分別為和面發酵、製作餡料、製作餅坯、入缸烘烤、光餅出爐5步。
一、和面發酵:先用溫水把含酵素的老面化開,將麵粉倒入盆中,加入老酵面和適量的水,和成麵團,蓋上濕布,放置發酵約10小時。
二、製作餡料:將豬肥肉切成肉丁,加蔥花、食鹽調味拌勻。
三、製作餅坯:取出發酵好的麵團,加少許食用鹼,反覆搓、揉、抻、摔,充分揉勻,做成小麵團兒,用擀麵杖擀成圓形厚麵皮,將調好的餡料包入厚麵皮中,先做成包子狀,再壓成餅坯,最後用擀麵杖尖頭在餅坯上戳數個透氣的小孔,以防在烘烤時餡料受熱而爆出。
四、入缸烘烤:將劈好的小段乾柴放進缸內燃燒,讓燃起的烈焰加熱缸壁;待柴燼成炭,缸壁充分受熱後,掏出炭火,放置備用;往缸壁灑些冷水,讓缸壁適當降溫,接著將製作好的餅坯蘸點水,一塊塊整齊有序地貼上缸壁,再放入火炭烘烤餅坯,搖動蒲扇以把控炭火溫度。大約20分鐘後,白色的餅坯表面變成金黃,餡肉的鮮香和麵餅的酥香融合,香氣四溢,這時肉光餅就烤熟了。
五、光餅出爐:用鐵鏟將烤好的肉光餅從缸壁上輕輕剝落,用鐵鍬取出,放置竹筐里冷卻,即可食用。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一直以來,梅仙作為礦區,當地人從事礦業達3000餘人,肉光餅只是作為一種地方特色小吃存在,從事光餅業的人員寥寥無幾。2015年,梅仙肉光餅產業有了長足發展:有了自己的商標、自己的協會和自己的品牌包裝。尤溪縣已發展梅仙肉光餅攤店70多家,從業人員300多人。
保護措施
梅仙肉光餅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為:尤溪縣梅仙光餅協會。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6年,尤溪在十二屆林博會的“我家美食”特色小吃展獲得“一金二銀一銅”的分別是尤溪的孝道卜兔卜鴨、梯田紅米飯、心誠文峰板鴨、梅仙肉光餅。
梅仙肉光餅先後獲得三明市林業博覽會銀獎、福建省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金獎和“福建好禮”百佳旅遊商品稱號。
社會活動
2015年5月16日,尤溪縣舉辦首屆梅仙光餅文化節。

文化軼事

光餅來歷的傳說很多,尤溪的傳說淳樸。相傳仙人呂洞賓為教化敬老之風,化身做餅師傅,在梅仙鬧市做起烤餅生意。對前來買餅的人,呂洞賓都要問餅買給誰吃的?聽到的回答,不是給妻吃就是給兒吃,沒聽到給父母老人吃。一日傍晚關店時分,卻見一個年輕漢子急匆匆進店買餅,呂洞賓告之餅已經賣完了,頓時,那年輕人的臉上布上了愁雲。呂洞賓見狀忙問:“你何一定要買這餅吃呀?”那人答道:“老母年已六十,癱瘓在床,聽說鎮裡有家剛開的餅店,叫我買來讓她嘗嘗。這不,我趕了三四十里山路才到這裡,不料還得空手而歸,讓娘親失望了!”呂洞賓讚賞此人孝心,特地烤了一爐送給他,並收了這個叫阿光的孝子為徒,把做餅秘訣都傳授給他,還把餅店也送他經營。“阿光餅店”開張日,呂洞賓化成一團祥雲向天上飄然而去,此時,阿光才明白遇上仙人了,他連忙跪在地上,遙送師傅遠去。此後,阿光餅店的名聲越來越響,人們把那餅叫做“光餅”,把有肉的光餅叫做“肉光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