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城,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地質探礦系礦產地質及勘探專業,同年留校任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金城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中南礦冶學院
人物簡介,學術科研,個人成就,所獲榮譽,
人物簡介
梁金城,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原中南礦冶學院)地質探礦系礦產地質及勘探專業後留校任教。1980年調入桂林冶金地質學院(現桂林理工大學),先後任地質系副主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和桂林工學院院長等職。現為桂林理工大學教授,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桂林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桂林地質學會理事長。曾先後任《桂林工學院學報》主編及《高校地質學報》、《廣西科學》、《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等學術刊物編委。
學術科研
梁金城教授長期從事地質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專長於顯微構造與組構學、花崗岩構造學、礦田與礦床構造、災害構造等學科領域。20世紀70年代,梁金城教授參加了全國南方富鐵礦科研會戰、贛東北銅礦會戰,與袁奎榮教授一道,開創性地提出了海南島存在海西褶皺帶的新認識,對海南石碌鐵礦的富集機制以及石碌群中的不整合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80年代,參與了全國顯微構造與組構學科分委員會的籌建,任學科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親自組織了全國第二屆顯微構造與組構學術討論會,籌建了桂林地質學會,開展了對華南深斷裂、韌性剪下帶與金礦成礦、花崗岩定向構造成因等研究。特別是新資斷裂帶的斷層岩及其構造演化、越城嶺片麻狀花崗岩體定向構造成因等研究成果,受到了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90年代,結合新一輪1∶5萬區域地質調查,對廣西區域構造、花崗岩體侵位機制與岩漿動力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後提出了桂北丹洲群變基性岩的構造分解作用成因、桂東南的蓮塘-南渡花崗岩體的脈動走滑侵位、桂東海洋山花崗岩體穹隆加膨脹複合成因侵位等一系列新認識。在桂西南地區的地台蓋層中,發現和厘定了印支-燕山旋迴的憑祥逆沖推覆構造,提出並研究了走滑式與逆沖式兩類剪下帶與金礦的關係。這一系列研究新成果均被區調成果報告所引用,並在成果驗收與評獎中得到專家們高度評價,認為該成果達到國內同類研究中的領先水平。近年來,針對我國南方岩溶地區多發性的岩溶塌陷與滑坡,開展了災害構造的研究。
個人成就
在地質教學教育改革方面,梁金城教授領導了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向掛林工學院的學科轉型與學科構建,並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是廣西區第一批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也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基礎地質學》的主要成員。
梁金城教授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曾先後多次應邀赴美、澳、英、德、日、泰、緬等國進行學術訪問與交流,在中、英雙方的資助下,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合作開展了對華南韌性剪下帶型金礦的構造成礦機理的對比研究,與國外高校、科研鑑定機構簽訂了多項國際教育與科研合作協定並付諸實施。
所獲榮譽
梁金城教授先後發表科研論文60多篇,成果5次獲省、部級獎勵,先後獲桂林市勞動模範、廣西區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等榮譽和享受國家專家津貼。
梁金城教授正在主持華南花崗岩體侵位模式與岩漿動力學、揚子陸塊與華南活動帶邊界(廣西段)的厘定等地質套用基礎研究。一個以梁金城教授為首的學科群體,正活躍在科研和教學第一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