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原聲
歌名 | 信息 | 備註 |
---|
《遠方》 | | 片頭曲 |
| | 片尾曲 |
| 作曲:秀男;作詞:英俊;演唱:李悅君 | 插曲 |
音樂原聲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1、何潤東在20歲時因出演徐克的電影《
梁祝》中的愛慕梁山伯的同性戀者亭望春出道,十年後他再接觸《梁祝》題材的電視劇已“升級”梁山伯。
2、何潤東選擇接拍的原因除了製片方邀請,還有何潤東媽媽的力薦。《梁祝》邵氏電影版的“梁山伯”扮演者是凌波,與何潤東一家是幾十年的世交,何媽媽更是超級梁祝迷,一見凌波開口就叫“梁山伯”。為了讓何媽媽以後可以開心地對外說“我兒子也是梁山伯”,於是何潤東接拍下來。
3、在劇本創作改編過程中,幾位編劇不僅研究了魏晉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還研讀了大量現代梁祝文化專家學者的論文、專著,前後花了三年的時間。
4、因為何潤東和董潔身高差距太大,直接導致何潤東無法和董潔對戲拍“特寫”,於是劇組安排了董潔踩著踏板遷就高大的“梁山伯”。
5、由於片場氣溫高,而且時而颱風來襲、時而陽光暴曬,皮膚敏感的何潤東被曬得很黑,所以劇組從香港購買快速亮白的化妝品,讓何潤東白起來,以免讓觀眾覺得書生好像打鐵的,與角色差距太大。
6、在拍攝祝英台掉到懸崖底、梁山伯跟著跳下去的戲時,何潤東因等候拍攝太久,就把身上的綁好鋼絲的安全鎖拿下來。當導演喊上陣時,何潤東忘記綁上安全鎖就準備往下跳;最後當離懸崖邊還差一步時,何潤東突然停住,大喊一聲還沒綁安全鎖,全場工作人員嚇愣,因為這一跳會粉身碎骨、必死無疑。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劇根據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而成。家喻戶曉、世代相傳的淒艷絕美的《梁祝》被譽為中國四大經典愛情故事之首,曾多次被改編成戲劇搬上國內舞台,港台地區也曾經拍攝過影視作品。但是由於戲劇形式表現的《梁祝》情節簡單、程式化,港台地區攝製的影視作品又多為輕喜或搞笑的娛樂劇,在表現《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髓和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方面,都留下了不少遺憾。該劇則與以往完全不同,定位是古裝正劇,風格是淒艷絕美,其宗旨是歌頌的愛情,在人物、情節的設計上,注重全面、深刻地反映吳越文化的特徵。
改編之處
劇本保留了原有故事的基本情節,同時增加了許多新的情節。比如在以往的戲劇版本中,馬文才這個人物大都是作為背景人物出現的,很多戲劇中甚至是不出場的,該版為馬文才增加了許多戲劇衝突。
後期製作
因梁祝的真愛終究感動天地,於是在該劇中首尾情節里通過玄幻浪漫去藝術地表現,如製片方表示為了完美表現“化蝶”,在最後一集裡特別採用三維動畫,表現他們化成彩蝶翩翩飛舞,所經之處鮮花漫天開放。
配樂創作
製片方購買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版的音樂著作權,並請該曲原創作者
何占豪擔任新版《梁祝》音樂顧問。何占豪親自指導全劇音樂創作。
劇集評價
經典愛情故事,配上優美動聽的《梁祝》小提琴(包括二胡、古箏協奏曲等)協奏曲,不啻為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重慶晚報評)。
該劇遵循傳統,打造正義梁山伯、柔情祝英台之外,還塑造了最完美版馬文才。劇中的馬文才除了英俊之外,還能文能武,善騎射,不僅不夠壞,還經常打抱不平,被奉為史上最出色、最帥氣版馬文才。董潔“哭墳化蝶”的場面被評為該劇的最經典場面。董潔身穿火紅的新娘輕紗,飛舞著水袖、帶著長長的拖尾錦緞,跳進了山伯的墳墓,在電閃雷鳴中優美地化蝶,這場戲給觀眾留下淒艷絕美的視覺印象(南方都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