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

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

《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是當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文集,首次出版於2015年1月。

書中,梁曉聲站在平民的立場,以作家、思想者、學者等多維視角,談論和分析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狀況和社會生態。他直面社會現實,反思文化傳統,剖析國民性格,倡導公平正義。該書凝聚了梁曉聲的思想精華,展示了他作為平民代表、人生導師、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深刻思考和真誠言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
  • 作者:梁曉聲
  • 文學體裁:文集
  • 首版時間:2015年1月
  • 字數:325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是作家梁曉聲談論中國時代與社會問題文章精選,包括“艱難的中國人”“中國文化的沉思”“呼喚人文教育”“社會的疼痛”“做立體的中國人”五章。該書從民生、社會、人文、個人經歷等角度,直面社會現實,反思文化傳統、為國獻策建議,言語振聾發聵,思想直指人心,是一部具有厚重人文思想含量的作品。梁曉聲作為平民的代言人,是一代人的精神旗幟,他為社會底層呼喊,創作了大量文字,其拳拳愛國為民之心,令人動容。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艱難的中國人
1.變動的中國人
2.中國人的鬱悶
3.勇於羞恥的現代公民
4.從奴性到理性:國民性的變遷
5.中國中產階級,注定艱難
6.我們的下一代真是“小上帝”嗎?
7.當今中國青年階層分析
8.掃描當代中國女性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沉思
1.百年文化的表情
2.傳統文化之斷想
3.指證中國文化之搖籃
4.國人辯論的表情
5.文化的反省
6.論文化在政治之上
7.皇帝文化“化”了什麼
8.論文痞的起源
9.論“苦行文化”之流弊
10.中國“尼采綜合徵”批判
11.沉思魯迅
第三章 呼喚人文教育
1.中國人文文化的現狀
2.論大學
3.論大學精神
4.大學生真小
5.走出高等幼稚園
6.論教育的詩性
7.倦怠的時代
8.人文教育——良知社會的起搏器
9.一種願望,一種理想
10.父母是最樸素的人文
第四章 社會的疼痛
1.崇尚“曲晦”乃全社會的變態
2.稅是社會公平的砝碼
3.一位地稅員的自白
4.社會黑洞
5.權力與金錢
6.貼官貼商
7.關於“跑官”
8.中國檔案制度質疑
9.醫生的位置
10.木匠哪裡去了?
11.站直了,不容易
12.敬畏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
13.俯瞰商業時代
第五章 做立體的中國人
1.地質局長和一頂帳篷
2.做立體的中國人
3.拒做儒家思想的優秀生
4.推薦《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5.法理與情理
6.不能保護,難以文明
7.文明的尺度
8.時常想起方誌敏
9.父親

作品鑑賞

《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凝聚著梁曉聲對當下社會的思考,充滿了激盪人心的家國情懷。該書直面社會現實,反思傳統文化。梁曉聲站在平民的立場,以作家、思想者、學者等多維視角,談論和分析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狀況和社會生態。他關注政治、經濟、民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筆端常帶感情,剖析國民性格,高揚人文主義旗幟,言語振聾發聵。字裡行間傾注著滿腔深沉的“勸世”“醒世”“憂世”之心。
梁曉聲認為很多中國人的心情,幾乎可以用“鬱悶”二字來概括。“鬱悶”對於中國人既是一種困擾,又蘊含著契機。誠如他在《中國人的鬱悶》一文中所寫:“人們鬱悶於時代,可又不得不適應五花八門的時代規則。被兩種力量(自我、社會)拉扯長大的中國人,像極了一張單薄的紙。心靈之扁平呈現於臉,而滿臉寫的只不過一種表情——失我之鬱悶。”擺脫“鬱悶”,需要精神的藥方,梁曉聲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要務,在於改變當今社會“文化缺席”的現狀。梁曉聲認為中國文化缺少人文的因素。人文在高層面關乎國家的公平正義,在最樸素的層面,人文就在尋常生活中,就在人和人的關係中,就在人性的質地中,就在心靈的細胞中,這些都是文化教養的結果,也是學文化的原動力,而且是傳播文化的一種使命。時代與社會變化太多,但梁曉聲式的慷慨陳詞,依然有自己的力量,讀來鼓舞人心。
梁曉聲展現了他“家國天下”的思考和責任。如在《中國檔案制度質疑》中,他說自己也曾給別人做過“政治結論”,現在應該還存留在別人的檔案里——“那是一個正直青年梁曉聲曾經的作為”。而在《文明的尺度》中,他寫一位帶著全家人旅行的法國父親,認為自己的車始終開在前邊,對別人太不公平,自個兒根本沒法開得心安理得。“恐怕我們中國人就缺這一點,我不太知道這是由於什麼樣的文化,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直抵人心,而且成為一種不可度量的似乎先天具有的遵守。”某些中國人的文明很難做到這種自覺,只能從底線上培養起來。
從最初的知青文學,到後來的市場批判,梁曉聲以筆為旗,始終不渝,呼喊、堅守、承擔。因為有真正的仁義之道,他才可以那么愛憎分明,那么不留餘地。他把自己定位為時代的書記員,“我認為,當下,如果小說反映現實生活尚有一定的力量,電影、電視劇就太不夠了。我們幾乎很少從影視中看到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非虛構’確實是一種好的方式。”在他看來,非虛構的文本介入當下生活,也是作家的應有之責。“一個國家是不能沒有一些精神貴族的。否則的話,這個國家的文化也就不值一提。”
讀完全書,可以看到一個當代人文主義者的殷殷深情,這裡有犀利的批評,也有縱橫捭闔的論斷。梁曉聲馳騁於時代和社會的各個領域,但貫穿始終不變的,是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直指人心的思想力量。

作品影響

相關活動
2015年1月8日,中國工人出版社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2號館舉辦《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新書發布會暨讀者見面會,中國工人出版社社長李慶堂出席活動並致辭,作家梁曉聲以“我們的時代與社會”為主題作了發言,並和媒體、讀者交流。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社會》
2015年1月
中國工人出版社
978-7-5008-5981-9

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於哈爾濱,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其作品《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親》三次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雙琴記》《學者之死》分獲《小說月報》百花獎。《鹿心血》獲得2010年中國散文排行榜第一名。《雙琴祭》獲得2011年中國微型小說第二名。2009年,《母親》一書被新聞出版署評為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優秀圖書。2010年,梁曉聲被評為“首屆最受中小學生喜愛的當代作家”。多部作品被選入各地中學語文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