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仞千

原名梁于振。山東鄆城武安鎮鴻王莊人。早年就讀於菏澤山東省立第六中學。1933年考入濟南山東省立高級中學,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仞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鄆城縣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41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梁仞千(1912~1941)
原名梁于振。山東鄆城武安鎮鴻王莊人。早年就讀於菏澤山東省立第六中學。1933年考入濟南山東省立高級中學,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同年10月任中共濟南市委組織部長。“西安事變”後,組織師生罷課,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並任《新亞日報》副刊主編,經常寫文章揭露蔣介石的內戰陰謀和賣國罪行。後受組織派遣回家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4月,任中共運西地委書記。同年8月被選為鄆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不久,任鄆城專員公署秘書長。1940年赴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入延安馬列主義學院學習,後調到中央研究院工作。1941年9月在延安病逝。

人物事跡

1933年,他在荷澤畢業後,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1935年冬經林浩介紹,梁仞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任濟南一中黨支部書記、濟南市委委員,負責領導學生運動。
當時,他身患肺病,常住病號室,因此,病號室就成了濟南一中黨支部的辦公室和接待室。校內外的革命同志和進步學生,借探望病號的名義與梁仞千進行接洽;他巧妙地利用這個條件,講解革命道理並布置工作。濟南一中成了革命青年的搖籃,從這裡培育出了許多共產黨員和革命幹部。
梁仞千在百忙中還擔任了《新亞日報》副刊的主編,經常撰寫文章揭露蔣介石的內戰陰謀和賣國罪行,號召愛國青年組織起來抗日救國。
梁仞千在濟南還組織、領導了幾次大型的青年活動,如舉行魯迅追悼大會;號召青年發揚五四精神繼續戰鬥;要求國民黨當局釋放沈鈞儒等七君子,組織學生罷課,遊行示威等。特別是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他再次組織學生罷課,遊行示威,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大舉侵略中國。中共積極主張抗戰,而國民黨內的親日派,宣揚投降主義,受此影響,濟南一中的校長在召集全校學生講話時,也大肆宣揚不抵抗主義。梁仞千當面質問校長:“你說現在不到最後關頭,中華民族已危在旦夕,什麼時候才算到了最後關頭?難道待日寇吞併了全中國,才是最後關頭嗎?說到底,最後關頭論,就是亡國論!漢奸論!賣國論!”“轟”的一聲,學生亂了陣,都圍上來質問校長。校長被問得無話可說,十分惱火和難堪。
由於梁仞千目標已經暴露,而且學校當局早已注意到他的行動,在濟南也不好出面活動了,黨決定護送他回原籍,執行新的任務。
1937年8月,梁仞千回到了鄆城洪王莊,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以洪王莊為中心的周圍村莊都先後建立了黨的支部或小組。黨員和民先隊員發展到四五十人。根據中共魯西特委指示,成立了鄆城、巨野、鄄城、荷澤四縣邊區縣委,梁仞千任縣委書記。
1938年2月,當地的民眾組織聯莊會首領到洪王莊,與四縣邊區縣委取得了聯繫,向梁仞千匯報了巨北人民的抗日熱情和聯莊會的情況,表示願意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梁仞千代表縣委講述了魯西抗日的形勢,要求他們根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廣泛動員、團結民眾,逐步把聯莊會變成抗日救國的團體,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擴大巨北、鄆南一帶抗日救亡的戰鬥力量。
同年6、7月間,日軍侵占魯西,路經巨野縣北,聯莊會武裝與日軍發生激戰,當場打死日軍50餘人。激戰一整夜,日軍未能前進一步。天明後,日軍調來炮兵和騎兵,向聯莊會陣地猛烈轟擊,並迂迴包圍。聯莊會見敵我力量懸殊,不宜戀戰,便掩護民眾撤退。日軍進村後大肆報復,殘殺未撤離的老弱婦孺40餘人,燒掉房子一百多間,由於這次戰鬥重創了日軍,巨北人民的抗日熱情更加高漲。
聯莊會的抗日行動引起日軍和漢奸的注意。漢奸劉信功勾結日軍進行報復,以數千人的兵力向巨北大舉“掃蕩”。聯莊會立即向縣委匯報了情況。梁仞千熱情地鼓勵他們,並指出下一步要切實注意保存有生力量,建立常備武裝,迅速轉入游擊戰爭,儘量避免“牛抵架”拼消耗的陣地戰。同時,要他們多看多學毛澤東的“游擊戰術”和“論持久戰”,提高戰術,擴大戰線。
不久,上級黨組織將四縣邊區縣委改為鄆城中心縣委,梁仞千任書記。由於鬥爭形勢的艱苦和他日日夜夜忘我的工作,身體明顯地消瘦了。當時沒有藥品,又缺乏營養,他的肺病日益加重,然而,絲毫沒有影響梁仞千的革命熱情,他更加忘我地為黨工作。
1939年3月,八路軍一一五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代師長陳光率師部和三四三旅六八六團2000餘人的東進支隊,挺進到鄆城西北,師部駐在狀元張樓。梁仞千帶領中心縣委的同志,立即去師部匯報當地情況,接受首長指示。師首長傳達了黨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議”和“上海、太原失守後的形勢和任務”的精神,決定答應縣委的請求,將楊勇所率領的六八六團留在魯西,配合地方黨創建魯西根據地。該團於3月4日,一舉全殲盤踞在鄆西西樊?的偽軍一個團,俘偽團長以下570餘人。自此,中共及其領導的八路軍在當地聲威大震。
同年4月,鄆城中心縣委又改為運西地委,梁仞千任地委書記。在梁仞千領導下,鄆城、鄆南、荷澤、鄄城、巨野縣委先後建立,並擴大各縣武裝力量,在地委的領導下並成立了運西支隊,很快發展到八九個連隊,編進了楊勇領導
的獨立旅二團。這時,運西的黨組織和武裝力量空前壯大。
不久,日軍500餘人,帶野炮兩門,騎兵百餘,竄犯梁山。在一一五師首長和楊勇率領下,運西軍民沉重地打擊了進犯的日軍,接著又取得了泰西陸房戰鬥的勝利。梁仞千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使運西的黨、政、軍、民各種組織和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許多縣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了縣大隊(或獨立營)、動委會、青救會、婦救會等,為運西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同年8月,在楊勇幫助下,鄆城各界代表召開大會,選舉梁仞千為鄆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從此,鄆城人民開始當家作主了。鄆城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後,接著在運西成立了專員公署,楊勇兼任專員,梁仞千任秘書長。
同年底,蔣介石發動了反共高潮,國民黨鄆城縣縣長張培修之流密切配合這次反共逆流,暗中策劃,對運西人民下了毒手,不僅殺害了縣民運部長張秀之,而且將革命老人梁秀松(梁仞千的父親)逮捕。老人在就義前威武不屈,大義凜然,高呼:“要殺就殺!要砍就砍!頭可斷,血可流,精忠保國不能丟。”老人壯烈殉國後,全縣民眾極為悲痛,更加深了對日寇漢奸的仇恨。運西廣大軍民在楊勇和梁仞千的指揮下,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抗日反頑鬥爭,一舉殲滅了頑軍張培修部和偽軍石友三部的一個團,徹底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逆流。
1940年,隨著抗日形勢的發展,黨中央決定召開黨的“七大”。魯西出席“七大”的黨政軍代表有梁仞千、徐運北、楊勇和崔健同志。在去延安途中,梁仞千本來身體就不好,還曾負過傷,但他意志堅定,突破了敵人重重包圍。一路上不僅戰鬥頻繁,而且生活艱苦,但他始終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還經常鼓勵大家:“這次是到毛主席身邊去學習,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苦都受了,我們的苦和紅軍比起來,又算得什麼呢?……”一路上雖然極其艱難困苦,卻沒有一個掉隊的。最終他們歷時八個月,穿過五個省,行程七八千里,穿過五條鐵路、三道嚴密封鎖線,跨過滾滾黃河,於1940年11月,到達革命聖地延安。

人物紀念

到延安後,黨中央決定“七大”延期召開,梁仞千被分配到馬列主義學院學習。之後,又調到中央研究院工作。因為他長期地緊張工作,積勞成疾,又得了致命的傷寒病,經多方醫治無效於1941年9月不幸逝世。這位黨的忠誠戰士,運西人民崇敬的領導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黨中央為悼念梁仞千同志,把他安葬在延安黃家坪山頂上,立碑一座,以示永久紀念。1975年又移葬於鄆城東郊宋金河畔的烈士陵園。每逢清明節,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鮮花盛開的地方,深切懷念這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人民的好乾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