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鞘翅目,象甲科。分布在東北、華北、江蘇、內蒙古、西北等地。主要危害害棉、麻、穀子、莙薘菜、甜菜、瓜類、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高粱、菸草、果樹幼苗等。成蟲為害子葉和心葉可造成孔洞、缺刻等症狀,還可咬斷嫩芽和嫩莖; 也可為害生長點及子葉,使苗不能發育,嚴重時成片死苗,需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蒙古灰象甲
- 拉丁學名: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Isecta
- 目:鞘翅目
- 科:象甲科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江蘇、內蒙古、西北等
- 編號:41
- 記錄號:cp00041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物特性,消長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4.4~6.0mm,寬2.3~3.1mm,卵圓形,體灰色,密被灰黑褐色鱗片,鱗片在前胸形成相間的3條褐色、2條白色縱帶,內肩和翅面上具白斑,頭部呈光亮的銅色,鞘翅上生10縱列刻點。頭喙短扁,中間細,觸角紅褐色膝狀,棒狀部長卵形,末端尖,前胸長大於寬,後緣有邊,兩側圓鼓,鞘翅明顯寬於前胸。
卵
長0.9mm,寬0.5mm,長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24小時後變為暗黑色;
幼蟲
體長6~9mm,體乳白色,無足;
蛹
裸蛹長5.5mm,乳黃色,複眼灰色。
生物特性
內蒙古、東北、華北2年1代,黃海地區1~1.5年1代,以成蟲或幼蟲越冬。翌春均溫近10℃時,開始出土,成蟲白天活動,以10時前後和16時前後活動最盛,受驚擾假死落地;夜晚和陰雨天很少活動,多潛伏在枝葉間和作物根際土縫中。棉花、菸草及桑樹、茶樹的苗和幼樹受害較重,影響生育,5~6月為害最重。
消長規律
成蟲經一段時間取食後,開始交尾產卵。一般5月開始產卵,多成塊產於表土中。產卵期約40餘天,每雌可產卵200餘粒,卵期11~19天。8月以後成蟲絕跡。5月下旬幼蟲開始孵化,幼蟲生活於土中,為害植物地下部組織,至9月末築土室於內越冬。翌春繼續活動為害,至6月中旬開始老熟,築土室於內化蛹。7月上旬開始羽化,不出土即在蛹室內越冬,第3年4月出土,2年發生1代。此蟲常與大灰象甲混生。
防治方法
(1)在受害重的田塊四周挖封鎖溝,溝寬、深各40cm,內放新鮮或腐敗的雜草誘集成蟲集中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