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之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ānɡ zǐ zhī jìn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梓之敬
- 拼音:sānɡ zǐ zhī jìnɡ
- 性質:漢語成語
- 解釋:指對故鄉和家鄉父老的敬意
桑梓之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ānɡ zǐ zhī jìnɡ。
桑梓之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ānɡ zǐ zhī jìnɡ。指對故鄉和家鄉父老的敬意。...
恭敬桑梓,成語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恭敬: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出處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示例 豈孩兒未曾~?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九出)相關詞語 敬恭桑梓 桑梓 敬...
敬恭桑梓,漢語成語,拼音是jìng gōng sāng zǐ,意思是指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出自《詩經·小雅·小弁》。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指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示例 富貴還鄉,格外要~,也是雯青一點厚道。(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
桑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āng zǐ,意思是借指故鄉。在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後,遍植桑樹、梓樹,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說法。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鄉、家鄉的代名詞。釋義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 和思念之情。且有“反哺桑梓”成語。
桑梓之念 桑梓之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sāng zǐ zhī niàn,意思是指對故鄉的思念。解釋 【成語】桑梓之念 【拼音】sāng zǐ zhī niàn 【解釋】指對故鄉的思念。出處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唐·柳宗元《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心憶桑梓間。”
桑梓之誼 桑梓之誼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ānɡ zǐ zhī yì。指同鄉的情誼。也作“桑梓之情”。
桑梓之地,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g zǐ zhī dì,意思是指在家宅旁邊的樹木,代稱故鄉。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成語解釋 桑、梓:古時經常栽種在家宅旁邊的樹木,代稱故鄉。比喻故鄉。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小牟》有"唯桑與梓,必恭謹止"的詩句,意思是說家鄉的桑梓樹是父母種的,對它要表示恭謹 ...
心懷桑梓,拼音是xīn huái sāng zǐ,指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基本資料 桑梓 sāng zǐ 文人一般都會在詩歌中用詞比喻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相關內容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解釋 造福桑梓,意為為家鄉造福,又稱“功在桑梓”。相關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人們常以「桑梓」代稱家鄉。以「桑梓情深」「造福桑梓」等語來形容海外同胞對家鄉的懷念和對家鄉建設的關心。桑和梓...
桑梓之舊 桑梓之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ānɡ zǐ zhī jiù。指故鄉的舊交。
桑梓地,本意為我國古代種植桑樹和梓樹的地方。因古時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久而久之,將桑梓地喻為“故鄉”。一談桑梓地就是指故鄉。早在東漢時期就有記載。引證解釋 淮桑與梓,必恭敬止。——《詩經·小雅·小弁》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詩·小雅·小弁》記載:...
桑梓處,漢語詞語,拼音是sāng zǐ chù,一般指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解釋 梓指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桑 sāng 落葉灌木,葉子可以餵蠶,果穗...
梓(讀音zǐ),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此字始見於《說文》小篆。本義指一種落葉喬木,即梓樹;因古代多以梓木製作器具或用作雕版,故引申出木器、木工、印刷等義;又因古代家宅旁常栽種桑樹或梓樹,故用“桑梓”“梓里”等詞表示故鄉;也用作姓。(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字源演變 形聲字。形旁為木,...
桑(拼音:sā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枝繁葉茂的桑樹,本義即桑科植物桑樹。也指桑葉。引申指採桑。又指種桑養蠶。植桑養蠶是中國傳統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桑”常並提,指種植和紡織。文字溯源 象形字,甲骨文(圖1)描畫的就是一棵樹。上有樹冠,下有...
《與蔣斌書》出自《三國志·蜀志·蔣琬傳》。這是景元四年(263年)曹魏鎮西將軍鐘會伐蜀,入漢中,寫給守衛漢城的蔣斌的書信。原文 巴蜀賢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諸葛思遠,譬諸草木,吾氣類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當灑埽墳塋,奉祠至敬,願告其所在。(《蜀志·蔣琬傳》)...
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當灑掃墳塋,奉祠致敬。願告其所在!”斌答書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託通流,未拒來謂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縣,卜雲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邁,乃欲屈駕修敬墳墓。視予猶父,顏子之仁也,聞命感愴,以增情思。”會得斌書報,嘉嘆意義,及至...
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當灑掃墳塋,奉祠致敬。願告其所在!”斌答書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托通流,未拒來謂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縣,卜雲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邁,乃欲屈駕修敬墳墓。視予猶父,顏子之仁也,聞命感愴,以增情思。“會得斌書報,嘉嘆意義,及至...
蔣介石手書;“桑梓敬恭、忠烈永式。”吳鐵城稱其“發揚民治”。邵力子稱其“含閎廣大為民前鋒”。1935年國民黨“五大”時,湖社有10人被選為國民黨中委,其中陳果夫、陳立夫、戴季陶、張靜江、褚民誼、潘公展、朱家驊、徐恩曾等長期是湖社的核心人物。湖社為此聲勢顯赫,成為上海最有影響的同鄉團體之一。抗戰期間...
慘切,讀音:cǎn qiē,漢語詞語,意思是悲慘淒切;指天氣蕭瑟悽厲。出自漢·劉楨《黎陽山賦》。釋義 1.悲慘淒切。2.指天氣蕭瑟悽厲。出處 漢·劉楨《黎陽山賦》例句 1、悲慘淒切。漢·劉楨《黎陽山賦》:“延首南望,顧瞻舊鄉,桑梓增敬,慘切懷傷。”《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又久旱傷麥,憂心...
《黎陽山賦》是一篇古文。自魏都而南邁,迄洪川以休。想王旅之旌旄,望南路之遐修。御輕駕而西徂,過舊塢之高區。爾乃逾峻岭,超連岡,一登九息,遂臻其陽。南蔭黃河,左覆金城,青壇承祀,高碑頌靈。珍木駢羅奮華揚榮。雲興風起,蕭瑟清冷。延首南望,顧瞻舊鄉。桑梓增敬,慘切懷傷。河源汨其東遊,...
山西巡撫曾國荃於光緒四年贈予世德堂(南常)之匾,表彰其在捐助賑災方面所做的貢獻。匾:德被桑梓 ——被,普遍覆蓋。桑梓,鄉里、鄉親。此匾是車輞鄉里於道光十六年贈給常氏十一世常秉直的,以酬謝他在為家鄉民眾公益事業上所做的善舉。西廊匾:華萼聯輝 華,同花;萼,花托。此匾是曾國荃在光緒四年書贈...
《重酬李少府見贈》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0卷第25首。作品原文 重酬李少府見贈① 養疾衡檐下,由來浩氣真。② 五行將禁火,十步任尋春。③ 致敬惟桑梓,邀歡即主人。④ 回看後凋色,青翠有松筠。⑤ 作品注釋 ①這是一首贈答朋友兼述志的詩。徐鵬先生將此詩系年於開元二十七年(739),...
回途船之美風,聳余棹乎雲陽;彼桑梓之必敬,況松榆之舊鄉。將游目於五湖,乃浩(《藝文類聚》作「夕結」。)覽於姑蘇;臨閶門之跨水,聳重闕而開都。睇太伯之卜祀,爰避國於句吳;去西滸之樂政,尊東夷之楷模。時渡谷水之陽,尚想嘉禾之方;壯慶亭於吳後,雄李於越王。觀泉亭之涌波,崖巍巍...
桑梓敬恭重回首,感嗟興廢坐良久。偶談軼事問宗支③,益信善人終有後。歸來延佇浴沂亭④,惆悵冬青樹不青。欲買松楸更培植,崇祠呵護仗山靈。自註:①“碑石已沒,其半僅露宋丞相信四字。” ②“祠額。” ③“壽泉云:宜黃龍井唐氏,是公幼子流落贅婿處。” ④“亭在白鷺後,與螺山對峙。”作者簡介 ...
一則奪其伎妾以加害,一則疑其擯排以為累,陰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於不命。嗟乎嗟乎!自是之後,臨戎觀危酌逸勞之狀為使者,而儒臣莫與矣。前年天子以兩河逐叛之兵,連歲不解。負挽之輸而不造廩庫,皆從便道為戰士衣食之給,於兩河之間,負尚賑賙。輦轂之下,執笏常謂請罷所討者十八九。獨諫大夫自...
(《上吏部王尚書》)③如兵部尚書王恕,元勛碩德,撐拄天地,顧削其爵而投之於桑梓之墟。(《弘治庚申拾遺》)汪宣:先任吏部之臣,廉介端貞不如王翱,公忠直亮不如王恕,坦夷無物不如耿裕。唐樞:①奇器瑋環,直任當世事。一征湖湘,三出巡撫,兩贊留務。凡言無不當,知無不行,威略足以平寇難,貞...
府、縣。仍戶給鈔,使置牛具種子,五年後征其稅。末條於遼州雖有明文,然實北平各府州縣。則我王氏自是二十五年所徙明矣。木本水源之感,桑梓恭敬之心,覽之不覺頓興。近因正月間暇,校對家乘,附錄於此。道光十六年丙申月,十六世孫煜經謹考 重修家譜序 譜之創修也,以追溯淵源不忘本源為要;譜之續修...
星移斗轉,東周內史大夫萇弘的桑梓,還有萇弘山、萇弘寨、萇弘洞、萇弘橋、萇弘村等遺蹟。清知縣楊周冕於 1774年在縣城上西街(今城關二小左側)立木牌坊,勁書“三賢故里”。三賢中就有東周萇弘。1859年,西門外(今雁城路立交橋側)建三賢祠。2005年,萇弘村建立萇弘祠,書錄王洪林《萇弘傳》。人物事跡 在...
居先王之桑梓,竊名號於中縣,與三皇競其萌黎,五帝角其區宇。種落繁熾,充仞神州。嗚呼!福善禍淫,徒虛言耳!豈非否泰相傾,盈縮遞運,而汩之以人?其蔽六也。然所謂命者,死生焉,貴賤焉,貧富焉,治亂焉,禍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賦也。愚智善惡,此四者,人之所行也。夫神非舜禹,心異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