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杳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基本介紹

  • 書名:桃花流水杳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314頁
  • 開本:32
  • 作者:王鼎鈞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010349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隱地稱他為“這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席慕容說,“他最最神奇之處,就是可以只用很少的字句,在瞬間展現出帶有許多層次的空間”,樓肇明將他與余光中並稱為“今日台灣散文文壇上的雙子星座”“創造了散文的陽剛之美”……
2013年“國家記憶·年度歷史圖書”獎得主、當代著名華人散文家王鼎鈞散文新作。
本書由作者新近寫就的散文結集而成。涉及文學、歷史、人物、個人遊歷、早年回憶、社會諸象等眾多方面,按內容分為四輯。既有《“一九四九”三稜鏡》等通透的文藝評論,又有《韓寒游台灣》等老辣的世情“微言”;既有《眷村與眷村文化》等這樣深沉的個人記憶,又有如《宗教與人生》等淳淨的宗教感懷。

作者簡介

王鼎鈞,當代著名散文家。1925年出生,山東臨沂人。幼年因戰亂輟學從軍,隨國民黨軍隊轉征南北,1949年遷台灣,1978年移居美國。因受沈從文、夏丏尊等影響,青年時代開始寫作,從此視其為人生的使命,終身不懈。
王鼎鈞先生的作品,因豐富的閱歷、深沉的家國情懷、圓熟的文學技巧而呈現豐厚多樣的文學生命樣貌。他的作品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澇水盡而寒潭清”,“繁華落盡見真淳”。他與余光中先生並稱為台灣散文的“雙子星座”,“創造了散文的陽剛之美”,是“五四”以後,台灣現代散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2013年,鼎公憑《回憶錄四部曲》獲“國家記憶·年度歷史圖書”獎。

媒體推薦

在寫作世界裡,他永遠年輕,永遠有實驗精神。他擅長用活潑的形式,淺近的語言。表達深遠的寄託,字裡行間既富有理想色彩,也密切注視現實。王鼎鈞是這一代中國人的眼睛。
——隱地
整個六七十年代,當“五四”散文傳統從大陸飄零流散之時,王鼎鈞在台灣卻獨闢蹊徑,使“五四”散文傳統得到有力的拓展。
——黃萬華

圖書目錄

輯一 寂寞的不朽
文學與政治 /3
文藝和色情 /5
文藝與道德 /8
文學的滄桑 /11
文學欣賞面面觀 /13
作家常有的生活習慣 /20
散文的“四有”/23
文章成於“三上”/25
聞蟬聲,說詩人 /28
借詩說話 /31
寂寞的不朽 /33
死活讀不下去? /36
雲門狂草老眼看 /39
老實話 /41
從飲食到文學 /44
品味知味 /47
小說中的冷戰靈魂 /49
——細品趙民德的短篇小說集《飄著細雪的下午》
細品劉荒田 /53
摺疊著愛 /56
七十歲的少年 /58
“一九四九”三稜鏡 /60
輯二 名言與微言
住在衣服里 /73
世界貿易中心看人 /76
韓寒游台灣 /79
中學生的燭光 /82
朝氣,殺氣,孩子氣 /85
有遠慮,無決斷 /87
文會商會兩家親 /90
記者與作家 /94
新聞工作的得失 /99
李白杜甫誰給他稿費? /101
中文教材經手過眼 /103
《弟子規》不讀也罷 /105
硬筆軟筆,都是好筆 /108
虎媽悍母 /112
“虎媽”的弱勢戰略 /115
母親的心,子女的腦 /118
母親節與模範母親 /120
一胎“話”/122
哪些亞裔傳統值得保留? /125
名言與微言 /128
趙承熙殺人無用論 /131
天使何時走過 /133
我猜同性戀 /136
富而仁,貧而樂 /139
善人門前是非多 /142
領導者是天生的嗎? /145
這是蘭德公司說的嗎? /148
信運氣,不靠運氣 /151
一條背帶的故事 /154
他們說的是兩種語言 /157
歡迎受刑人新生 /160
輯三 聽,聽!別忘記你有耳朵
人生經驗一席話 /165
現代君子銘 /168
不開卷,也有益 /171
老狗新技學計算機 /174
由“五恨”到無恨 /178
處理藏書的滋味 /181
四餘讀書記 /183
失真,求真,近真 /184
文從胡說起 /187
病中唯讀自家詩 /190
秘密知多少 /193
從美感到美化 /196
快樂?哪一種快樂? /201
聽,聽!別忘記你有耳朵 /204
敵人比朋友更難得 /206
家……由子宮到天堂 /209
方孝孺與隆美爾 /211
眷村和眷村文化 /214
寫在《關山奪路》出版以後 /216
“南京大屠殺”三段論 /223
淘不盡的歷史彎彎流 /226
我能說的只有感謝 /229
白紙的傳奇 /232
我見老D 多憔悴 /235
美麗的謎面 /243
輯四 海上生明月
盼望宗教合作的時代來臨 /259
宗教與人生 /264
宗教與戰爭 /269
宗教與“九一一”/273
宗教信仰與現代生活 /278
澎湖冤案與基督替死 /284
自然加上人為 /287
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289
海上生明月 /293
——我向佛典尋找什麼
大屠殺和大地震有關係嗎? /296
自然和超自然 /299
一步兩腳印 /302
技與道 /305
——從《關山奪路》談創作的瓶頸
後記 /313

後記

這幾年,努力補讀以前錯過的好書,自己寫得少,這本別集算是主要的成績,也是我文學生涯中難得的因緣。
先是承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先生邀約,參加《明月》十方小品的陣容。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在台北,《明月》還不能大量入境,我們千方百計從研究機構借出來閱讀,情境宛如昨日,今接《明月》電話,頓時受寵若驚。不久,紐約《世界日報》周刊的常誠容主任要我負責一個專欄,《世界日報》是我移民後打工的主要職場,也是我等移民初期的生活指導和精神慰藉,奉命唯恐後人。得這兩方的加持與督促,我又恢復了定時定量的作文。
與此同時,紐約的文藝組織和宗教團體偶爾找我演講,我有使命感,但是缺乏演講的才能,每一次我都事先寫下完整的講稿。我受過廣播的專業訓練,文稿聽來清楚明白,讀來簡潔曉暢,講完以後又蒙幾位主編輪流採用:《聯合報》副刊的瑜雯女士,《中華日報》副刊的羊憶玫女士,《世界日報》副刊的吳婉茹女士,《僑報周刊》的劉倩女士,還有《香港文學》月刊的陶然先生。
我在接受《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女士訪問的時候說,老年雜文乃寫作之降弧,文采減退,執著增強。說得好這是“繁華落盡見真淳”,可是文學創作怎可繁華落盡?它的真淳應該就在繁華里,繁華乃真淳之表相,真淳乃繁華之解讀。我深知作家早期不可只有繁華,晚年不可徒恃真淳,現在作文,事先深思熟慮,落筆字斟句酌,盡心盡性,先求諸己,相信無愧一齋四壁平生所好,不負讀者諸君青眼一看。
《別集》由台北爾雅出版繁體字本,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簡體字本,由“一國兩制”衍生的“一書兩體”,應是今世作家的殊遇。《別集》能躋身“商務”殿堂,也使我這個當初從王雲五百科全書啟蒙的孩子,又和失去的童年遙遙相望,多謝知名散文家五月女士玉成。
張輝誠先生是我的忘年之交,文名昭著,他對我的散文有長期的觀察。他為《別集》繁體字本寫了一篇評介,其中溢美之詞屬於區區在下,那些分析、介紹、背景說明屬於國內的諸位讀友,可以作大家欣賞或批評這些文章的重要參考,央得輝誠先生同意,移作本書的序文。

王鼎鈞

序言

簡潔以旺神
——序《桃花流水杳然去》
張輝誠
在台灣,像我這樣三十歲逼近四十,也就是一九七○到一九八○年代的人,再往前推十年,往後延十年,整整三十年的時間,都是籠罩在王鼎鈞的散文中成長的。他的哲理、生活、機智、幽默小品及懷鄉散文、寫作指導之書,幾乎席捲台灣書市。社會大眾爭相傳閱,學校學生人手一冊,蔚為風潮,堪稱傳奇。
當年我就讀中學,初次讀到王鼎鈞《開放的人生》,即受感動,那裡頭有一種特殊的文氣,並且多年以來不曾稍變,一路貫穿至今日。這股文氣是什麼呢?從王鼎鈞近幾年扛鼎四巨作回憶錄來看,最後一冊《文學江湖》曾提到過去他在台灣擔任廣播編撰時,“一向注意長句之害”。對照書中《天使何曾走過》最後一段:“我們嚮往簡潔的語言,倘若可能,加上雋永,倘再可能,再加上機智。至少要保持簡潔,文化修養的表現在乎簡潔,思路清晰的表現在乎簡潔,語言簡
潔的人敬愛公眾,也得到公眾敬愛。”再觀諸王氏其他作品,就能發現他特別愛用短句——名詞之前多不加臃腫的形容詞,不去描述過多無謂的細節、不讓西化的子句出現在句子當中——他用短句讓文章節奏顯得輕快如歌、面目變得清爽如少年;他又喜歡在行文布局時博採例證,例證得到短句相助,立即暢然明快,條理分明。他用匕首一般的短句,切情講理、析事論道,像庖丁解牛一般,以無厚入有間,事事物物砉然得解。
他以此寫小品固然精悍,寫起長篇大文竟也輕快如馭駿馬長征,絲毫無累贅之感,揮灑長篇一如點染小品輕鬆,不可謂不奇。之所以如此,其源皆出於王氏的美學考慮——簡潔。從短句出發,進而遣字、敘述、議論一併追求之。此等簡潔風格,王氏甚至認為還能反映作家思路清晰與否、文化修養良莠……換言之,化繁為簡,正是王氏寫作最首要的考慮。
然而讀者不免追問:王氏所指的“繁”究竟是什麼?此書恰好可讓讀者略窺一斑。其一, 一生顛沛流離的遭遇。王氏歷經一九四九年之前大陸時期的戰亂、一九四九年至台灣時期的辛苦求生與文學生涯的開展、一九七八年之後移居美國時期的生活甘苦。前兩者大多已經在回憶四部曲寫完,但有時文章為了某些觀點不得不再重述一次,或者四書之中遺漏而加以補述,又或者針對成書之後的訪問、感想而加以補充。而寫移居美國的生活甘苦,就很能體會到王氏的用心,雖說移居美國,體驗到了東西不同文化的生活差異,但是王氏著墨更多的卻是移民生活的艱困,如種族歧視、亞裔教養、資本主義社會樣貌等,還有他對資本與商業社會的偏差觀念頗多批評,對美國社會中的中國傳統倫理觀念、做法亦頗多堅持,還有對東西文化之優劣長短所做客觀而溫和的評斷。這些,都很能察見王氏關懷所在。
其二,對現實社會的種種觀想。此書著實可見王氏讀書之廣博,掌故隨手拈來,故事層出不窮。同時也很可見王氏重視時代變化、重視自身與時代之關聯(試想,當今社會哪個人到了七十三歲,還去報名學計算機,用計算機寫文章?王鼎鈞就是這種人),對時事、時聞格外關注,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生活去適應新時代。王氏在此書表達了許多他對現實事件的看法(從同性戀、殺人事件、受刑人、一胎化、藝術表演、書評、中文教材等等),這些看法大多入情入理,既不故作高調,亦不落俗套。他對現實之於個人的、群體的、異邦的、故土的處境尤表關心,如對傳統教養、倫理觀念、兩岸關係、台灣現況、大陸問題表達他的憂慮與期許。正所謂人在異邦,心繫故土。
其三,關於文學與信仰。這是此書筆墨最多、分量最重的部分。關於文學部分,王氏言簡意賅地分析了文學與政治、色情與道德的關係,說理井然,論述清晰,並且佐以實例,理事相濟,情理相發,不會讓人覺得好像大發空論。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他自言“與文學是結髮之妻”,是“亂世夫妻”,今生今世不會和文學離婚,也不會始亂終棄,對照王氏數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寫作態度與成就,真是言之無愧、當之亦無愧。王氏即用此等對待文學的態度去信教,王氏受洗為基督徒,但他並不偏執、亦不瘋迷,他信主宗經之餘,也坦然打開心胸去理解其他宗教、接觸其他經典,他用宗教的情懷與眼光省識了人間的不幸、災難與人禍,也用宗教家的胸襟去探討人的狹窄、仇恨與迷惘。王氏之可愛,在於他沒有動不動就引《聖經》,動不動就呼主之名,動不動就稱神跡,他信教是深刻思維判斷之後所得的結果,因深刻思索而成就深刻信念,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人信己信。正因為如此,他的信仰就很有自己風格。宗教、經典、信仰皆為我用,他可以大膽地將《聖經》化繁為簡地描述為“創造、犯罪、替死、懺悔、救贖”大經大法,也能討論其他宗教及經典的得失優劣,當然也就能將信仰化為文學,讓信仰與文學並行不悖,相輔相成。這在當代作家,如此投入信仰還能保有自我原來面貌的,實屬罕見。
這些頭緒繁亂的事件,王氏皆化繁為簡,分篇論之。若此處總而“簡潔”說之,即是王氏以慈悲心,重鑄漂泊史;以寬容心,正視現實,通權達變卻不隨波逐流(如尊重中國傳統卻不墨守成規);以堅定心,面對文學創作與基督信仰。
然而此書真正動人之處,恐怕尚不在於簡潔之風而已,或是隨時閃現的雋永妙趣,而是一個寫了六七十年的老輩作家,用他的人生風浪,以及風浪中得來的睿智與洞見,加上他的豁達、機智、幽默、謙虛與正直,親身示範了何謂勤勉,何謂毅力,何謂老而彌堅,何謂與時俱進,還有何謂對文學深切的熱愛。這些都讓讀者感覺——三十多年前寫下“人生三書”的王鼎鈞,其實一直都年輕,仍舊精神奕奕、虎虎生風,振筆可以引風,作文足以生雷。正謂桃花流水依舊在,人老神旺猶少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