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洋

桂東洋

中國高山雲霧鐵觀音之鄉、閩西南交界山脊上最美麗的鄉村風景線、九龍江中游美麗的高山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東洋
  • 屬於:漳平市桂東洋森林公園
  • 處北緯:25°2′
  • 東經:117°29
地理環境,景區狀況,景區規劃,人文歷史,相關信息,

地理環境

漳平市桂東洋森林公園位於漳平市官田鄉桂東村內,處北緯25°2′、′;處於漳平市的東南邊陲,東南與華安貢鴨山國家森林公園連綿相接,共築閩西南交界的山脊線上美麗的風景線;西北和永福鎮接壤,共築漳平大陸阿里山的高山花園;桂東洋山脈屬平博嶺山脈,山上有桂池湖、瀑布、山泉、溪水相通,具備了省內風景區名勝區中獨特的地理位置,面積為39平方公里。景區距華安縣城12公里,距永福鎮32公里,距漳平市66公里,距漳州市區98公里,距廈門市區130公里,距泉州市區100多公里,交通便利,桂東洋是明清時期龍巖通往漳州的重要交通要道,現華安-官田-桂東村擁有水泥公路,交通便利,規劃中的金上線(晉江市金井鎮到上杭縣)將穿越村莊。
桂東洋山脈是省內少有的以高山桂池湖、山地和自然植被為景觀主體的鄉村旅遊型自然風景區,景觀以其“稀”、“秀”、“幽”、“曠”為顯著特徵。風景區所屬的桂東山主峰火燒嶺頭山海拔1530.3米,為當地第一高峰,雄偉的山勢與變幻莫測的雲霧剛柔相濟;山里溪澗幽邃、植物茂盛,是閩西南地區珍稀動植物的庇護地和資源庫之一。據調查顯示:桂東洋山脈分布的天然植被有維管束植物233科 764屬1376種,有冬蟲夏草、林芝、金絲蓮、蘭花,其中有刺桫欏、穗花杉、白桂木、土沉香、粘木等珍稀、瀕危物種;桂東洋森林公園封山育林區內的國營漳平五一林場龍潭工區是國家林業局福建馬尾松林木育種中心,其馬尾松籽被帶上“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做育種實驗。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有24目64科196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鳶、赤腹鷹、褐翅鴉鵑、穿山甲、娃娃魚、猴頭鷹、飛鼠等。
景區內桂東村是個革命老區村。村莊共有14 個村民小組,353 戶1386人,是入閩始祖、宋朝舉人、關內侯李火德的直系後裔村落。從明神宗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開基至今已有425年以上的歷史。清隱公為桂東村李氏開基始祖,其後代裔孫遍布全球,有遷移漳平市新橋鎮秀溪村李氏(現人口約1000多人),漳州龍海市角美石厝街下邊李氏(現人口約4000多人),台灣新竹縣後坪街李氏(現人口約1000多人),有遷移漳平市區,有遷移到廈門、泉州、漳州等地,有遷移廣東、深圳、日本、美國等地。村民為漢族,客家風俗,方言為閩南語系,信仰佛教,基督教。

景區狀況

現有景點:
主入口景區:南坂河、南坂橋、水電站、小水庫
登山道沿途風景:好漢登山道、龍脊梯田、仙渠瀑布
石寨山景區:石寨山、太平軍殘部舊址、龍脊梯田、山路十八彎、高山遠景、村口樹林
村莊景區:牌坊大門、桂池湖、龍龜庵、圍龍屋、桂東洋書院、土樓碉堡、李氏宗祠、若孚公祠、文友公祠、逸泉公祠、基督教堂、長壽泉、桂花飄香、千年古樟樹、桂東賓館、桂東村部、桂東國小、雷打石、老年人活動中心、燒烤場
桂東洋寺景區:火燒嶺頭山、“盆”型村莊、上十八鼓、下十八鼓、古驛道、桂東洋寺
金星隔景區:古驛道、石岩亭、滿山遍野映山紅、金星山雲海日出、高山生態鐵觀音茶園
竹公溪景區:望南山、南山千里雲海、竹公溪、懸崖棧道、小雨潭、梅花潭、飛鷹潭、回音谷
封山育林區:國營漳平五一林場龍潭工區(國家林業局福建馬尾松林木育種中心)、石倉下河、龍潭、水果園、天然植物園、天然動物園
村莊周邊自然生態保護較好,不管是明代的古祠,明清的古驛道、民國時期的土樓碉堡、還是近百年歷史的桂東洋書院都與民居村舍渾然一體。
漳平市桂東洋森林公園具備了漳平民間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古村落及自然環境優美的鄉村,充分具備展示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培育推介“鄉村旅遊”品牌,拓展農村第三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極其有價值的旅遊開發項目。桂東洋森林公園規劃建設為一個集特色休閒度假、田園牧場、生態景觀、滑草、狩獵和茶浴與一體的複合型旅遊項目。項目的總體戰略定位是將桂東洋森林公園打造成為閩西南地區客戶休閒度假的 “生態森林休閒區域”。

景區規劃

規劃中的景區項目功能主要分八區:主入口景區、登山道沿途風景、石寨山景區、村莊景區、桂東洋寺景區、金星隔景區、竹公溪景區、封山育林區等
項目分四期進行:
第一期為旅遊區初創階段,發展個體、專業遊客階段,該群體主要攝影愛好者、戶外“驢友”、宗教香客等。李氏宗祠、若孚公祠、文友公祠、龍龜庵、圍龍屋、土樓碉堡、桂東洋基督教堂、龍巖府通往漳州府的必經古驛道、亭樓舊址、太平天國洪秀全殘部舊址、高山生態鐵觀音茶園、石寨山路十八彎、金星山雲海觀日出、瀾山千里浮雲繞日、滿山遍野映山紅、五一林場生態森林、後瀑原始大瀑布、長壽泉、好漢登山道、兩座村舍改建成旅社、篝火燒烤場修建、農家飯的選點與培訓、桂東洋書院、民俗文化館(桂東國小堂祖祠內重新布置)、桂池湖、釣魚台修建、完成村莊建築規劃與布局、村民旅遊意識培訓、植被種植的引導。
第二期為重建、恢復歷史原貌建築階段:在火燒嶺頭山頂,私募重建明朝萬曆年間的“桂東洋寺”,恢復歷史原貌,保護歷史人文。
第三期為旅遊區創收階段,發展個體和企事業單位遊客,發展會議培訓市場階段:拓展訓練基地、清香茶浴、足浴休閒中心、桂池山莊等修建。
第四期為旅遊區全面建設階段,發展中、高端客流市場階段:狩獵場、滑草場的修建與經營。
發展方向:以建設原生態風景旅遊為主脈,將桂東洋森林公園發展成為集生態旅遊、會議培訓與休閒觀光於一體、可展示多層次文化的綜合型原生態旅遊區。
戰略目標:遵循滾動發展的原則,近期形成風景區總體框架,完成主要功能分區的主體旅遊設施建設。中遠期根據客源市場需求變化,完善旅遊區基礎設施,提升旅遊區檔次,使桂東洋森林公園成為省內著名的原生態、鄉村旅遊和古村落文化觀光區,最終成為漳平市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人文歷史

(一)、歷史悠久
桂東村,是入閩始祖、宋朝舉人、進士、關內侯的李火德的直系後裔村落。明末明初,火德公三子三三郎朝美及其後裔孫,為了避免戰爭的擾攮,幾次舉家起遷徙,從江西江西撫州府崇仁縣二十三都奄源下坪遷移到漳州府龍巖轄福里桂東洋(即現在漳平市官田鄉桂東村)。自三三郎朝美公第九代清隱公從永福李莊到桂東洋開基,時間大約是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年),桂東村至少有425年以上的歷史。
當年,清隱公攜家帶口舉家南移,客家民俗,新居喬遷,需左挑爐灶,右挑鍋,代表香火才能生生不熄,永旺不衰。爐灶和鐵鍋都是用青藤背負捆綁,清隱公對子女說,我們一路南行,等鋒利的鐵鍋邊把青藤磨斷了,鐵鍋落地,我們就在那裡安家興業。就這樣,徒步南行了幾天幾夜,就在這裡青藤磨斷了,鐵鍋、爐灶落地了,從此清隱公子孫後代就在這裡落戶為家,生根繁衍。據《漳平縣地誌》中記載:“桂東村,原名為龜洞洋,原來村莊有一個洞,洞中有一隻石頭,極像只龜,而洞前,整個村莊是一個小盆地,為‵洋′,故而得名龜洞洋,後因名字覺得俗,改名為諧音桂東。”
李火德,字丙鳳,號閩海,1206年11月8日子時出生在寧化縣石壁村。有三子二女,三子分別是三一郎(朝文)、三二郎(朝宗)、三三郎(朝美)。此三子後裔繁衍極盛,並且名人輩出。李崇誠,明進士,被詔入翰林院任文淵閣大學士,曾奉命參修《永樂大典》;李光地,在清朝官至吏部尚書協辦、文華殿大學士;現代有世界著名政要李光耀、李顯龍父子,香港財團臣子李嘉誠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桂東村李氏,是李火德第三子三三郎(朝美)的直系後裔村落,是歷史上是客家人先祖避免戰爭干戈而舉家遷移的見證。
(二)、村落建築與民俗文化
村落空間布局合理,明清古建築較好地保留了傳統的建築特色,與村部國小、村舍交錯相間,桂東洋民居住地形成“盆”形居住,保留了遠古客家人“圍而居之”習慣。古祠、學堂、土樓碉堡、小橋、流水、人家、遠山雲霧繚繞、炊煙裊裊,有高山雲深處“香格里拉”、“九寨溝”的美譽。歷史與現代在這裡交織,形成獨具特色的人文氛圍,具有和諧的美感。
《客家文學》中詩歌《夢裡仙境》刊載了描繪桂東洋村莊的美景:“依稀,依稀/遙遠,遙遠/那是/遠山冰雪消融/村莊炊煙裊裊/花溪流水淙淙/山花爛漫的地方//花溪蜿蜒崎嶇流向天邊/她/正在花溪滔水/轉眼間/化作翩翩起舞的蝶兒/向山,冰雪消融的地方/飛去,遠去”
這裡保留了遠古客家的婚嫁、祭祀、客家風俗與生活習俗,有著傳統的客家制茶工藝、擂茶油等傳統工藝,有著“開門茶”等民俗文化。
桂東洋的特色建築-圍龍屋
這裡圍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後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禾坪”與池塘的連線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牆,矮的叫“牆埂”,高的叫“照牆”。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淨化池。
桂東洋的客家飲食
長期的遷徙流離及聚居地區經濟發展滯後,桂東洋保存了客家人艱苦度日,就地取材,製備鹹菜、菜乾、蘿蔔乾等耐吃耐留的食物,家居可佐番薯飯並抑脹氣,出門可配野菜充飢,這便形成了“鹹、熟、陳”的特點。從上述特點的形成,也可見客家人適應環境能力特強,並創造了有特色的飲食文化。

相關信息

朝美公為避干戈擾攘,從江西撫州府崇仁縣二十三都奄源下坪幾度遷徙到漳州府龍巖轄福里桂東洋。這裡保留了客家人的民俗民風,而日常生活,經常和漳州閩南交往,在語言上已經同化為閩南語支系。
桂東洋精神,即桂東人的對民性、品格、民風、特性、風尚、品德、品質,氣質等詞的見解。但桂東洋精神是由客家歷史打造出來的。客家歷史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創業史。為了生存、發展,長期的遷徙、流浪,顛沛流離,逐步地擺脫了中原“安土重遷”和“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保守觀念的束縛,樹立起 “四海為家”的新思想。也就是長期的顛沛流離,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而必須奮力與自然、與社會抗爭,努力拚搏,勝利者,就是這些敢於拼搏、敢於冒險進取的強者,他們終於到了彼岸,獲得新生和發達。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學的傳統教育,宗族、家族觀念根深蒂固。離開中原背井離鄉,長期的流浪生活,更體會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更加鞏固和加強了宗族家族觀念,於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觀念顯得十分突出,扌背父骸,聚族而後,修族譜,修宗祠十分突出。客家先民在飽嘗長期離鄉背井痛苦之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在家不知娘辛苦,出外方知慈母情”,“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於是更加戚戀家鄉,並深刻體會到家、鄉、國命運一體,榮辱與共的關係,使愛國愛鄉的思想強烈地表現在各個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簡,有長有短,可以函益意識和行為的各個方面,但最為突出,最為本質的可以歸納為“勤勞勇敢,開拓進取,慎終追遠,愛國愛鄉”十六個字。
桂東村民有無宗教信仰者,也有信仰佛教,媽祖的,也有信仰基督教的,桂莊內有一基督教堂。儘管如此,無論桂東人走到那裡,桂東人歷代保存先輩的“勤勞勇敢,開拓進取,慎終追遠,愛國愛鄉”的精神始終不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