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單16號

桂單16號

桂單16號是廣西玉米研究所於1975年用7087自交系作母本,桂102自交系作父本雜交育成的單交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單16號
  • 拉丁學名:Zea mays
  • 別名:包穀、包蘆、玉茭、苞米、棒子、粟米、玉蜀黍、玉麥、蘆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Gramineae
  • :玉蜀黍屬
  • 亞科黍亞科Panicoideae
  • 分布區域: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居多
  • 二名法:Zea mays
物種審定,形態特徵,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物種審定

審定時間: 1984
作物種類: 玉米
審定編號: 桂審證字第025號
品種名稱: 桂單16號
選育單位: 廣西玉米研究所
產量表現: 1976年早晚兩造參加預備試驗,折畝產分別為1147斤及764斤,比對照群單105增產20%及24%。1977年早晚造在區玉米所各種1.10畝,畝產1056斤及1054斤。1978~1979年參加廣西玉米第四周期區試,兩年四造共進行126個點次試驗,其中98個點次比對照群單105增產,占77.7%,四造平均畝產608斤,比對照每畝增產109.6斤,增產21.9%,產量居首位。1973~1980年,先後武鳴、隆安、大新、扶綏、崇左、龍州、都安、田陽、德保、靖西等十個縣進行試種示範,面積約四萬畝,一般畝產60
審定情況: 2007年5月17日退出\桂農業發[2007]24號

形態特徵

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濃綠,成株後全株葉片20—21片,茸毛少,葉片長90厘米,寬9.4厘米。植株高230—235厘米,穗位高66厘米,莖粗中等,生長勢強。雄穗分枝中等,散粉良好,花葯黃色,雌穗花絲粉紅色。果穗圓筒形,長16~18厘米,粗4.8~5厘米,每穗16~18行,每行35~40粒。穗軸紫紅色,穗柄短,苞葉中長,禿頂2~5厘米。單穗重265克左右,單穗粒重223克,出籽率84.87%。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285克,品質較好,接近硬粒型。 桂南地區春播從出苗至成熟117~120天,秋播93~95天,

繁殖方法

栽培技術

1.選擇肥力中等以上,耕作層較深厚的田地種植,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2.適時播種。桂南地區早造宜於大寒至立春,桂中地區於二月上旬至下旬播種。晚造於大暑前後播種為宜。 3.種植密度每畝3200~3500株為好。 4.苗期要早管、細管,保證苗全苗壯。生長前期要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促使莖稈健壯,增強抗例、抗病能力;抽雄前12天要用尿素重施攻苞肥,抽雄始期再適量施攻粒肥,以減少禿頂,增加粒重。 5.生長過程,特別在抽雄前後,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下雨多要注意排水,預防紋枯病。在絲黑穗病發生的地方,要用藥劑拌種消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