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萊斯頓畫廊(Gladstone Gallery)(紐約,布魯塞爾)於1980年創立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創始人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畫廊主之一芭芭拉·格萊斯頓女士(Barbara Gladstone)。格萊斯頓在全球擁有4個空間,分別位於美國紐約與比利時布魯塞爾,是國際藝術界的最為權威的畫廊之一。近40年來,格萊斯頓畫廊在全球保持著超群的國際視野和獨特的前瞻性,是眾多重要藝術家創作的推動者。格萊斯頓畫廊代理的藝術家涉及多種創作媒介,包括影像、裝置、繪畫及雕塑等,這些創作討論了豐富的社會議題,給予現當代藝術史更為層次多元的解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萊斯頓畫廊
- 外文名:Gladstone Gallery
- 地理位置:美國紐約、比利時布魯塞爾
- 成立時間:1980年
發展歷程,展示空間,舉辦展覽,項目活動,藝術家,影響/榮譽,
發展歷程
自創立至今,創始人芭芭拉·格萊斯頓女士與代理藝術家建立了牢固的關係和深厚的信任,這也是畫廊堅實發展的重要基石。作為當代藝術界最具有影響力與話語權的畫廊主之一,芭芭拉·格萊斯頓女士除了經營畫廊外,也作為一名國際知名的電影製片人,參與製作了包括馬修·巴尼和施林·奈沙等多位重要藝術家的重量級電影作品。
作為格萊斯頓畫廊的合伙人,麥克斯·法爾肯施泰因(Max Falkenstein)自加入畫廊的15年來,在代理藝術家的國際化以及畫廊在亞洲的推廣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法爾肯施泰因也是打造格萊斯頓畫廊全球版圖——布魯塞爾畫廊空間的推手。
畫廊的另一核心人物蔡秉橋(Paula Tsai)女士自2015年起開始擔任畫廊總監,她曾於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擔任首席策展人一職,是藝術史及專業策展領域的資深專家。蔡秉橋女士對於亞洲藝術界全面深入的洞察也進一步推動了格萊斯頓畫廊的發展。
2020年夏,藝術經紀人加文·布朗(Gavin Brown)宣布以合伙人身份加入格萊斯頓畫廊。
展示空間
格萊斯頓在全球擁有4個空間,分別位於美國紐約與比利時布魯塞爾,是國際藝術界的最為權威的畫廊之一。畫廊也運營位於義大利羅馬的藝術空間Sant'Andrea de Scaphis。在此之前,此空間由加文·布朗(Gavin Brown)運營。
格萊斯頓畫廊位於紐約曼哈頓第21街的空間由設計師Annabelle Selldorf設計。
格萊斯頓畫廊位於紐約曼哈頓第64街的空間處於一棟歷史悠久的4層聯排別墅中。這幢建於1878年的空間在1956年由現代主義建築師愛德華·杜雷爾·斯通(Edward Durell Stone)重新設計,他曾在1937年與菲利普·古德溫(Philip L. Goodwin)一起設計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格萊斯頓畫廊布魯塞爾空間位於布魯塞爾上城區一幢歷史悠久的建築中。
舉辦展覽
1,Matthew Barney:Facility of DECLINE 馬修·巴尼:降落設備
1991.10.19-1991.11.16
作為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在格萊斯頓畫廊舉行的首個個展,展覽“降落設備”(Facility of DECLINE)展出的一件影像作品記錄了巴尼在展覽開幕前夜於畫廊空間內的一次“行動”,在作品中,巴尼赤裸身體,將自己吊在天花板上,用身體感受、測量畫廊空間。而展覽中出現的藝術家早期的雕塑作品也創造性地使用了假體塑膠、凡士林等不尋常的材料。正是這次展覽,讓剛剛從耶魯大學畢業的馬修巴尼獲得了大範圍的關注與認可。
2,Elizabeth Peyton: Dark Incandescence 伊莉莎白·佩頓:幽暗白熱
2014.11.18-2015.1.16
在格萊斯頓畫廊舉行的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個展“幽暗白熱”( Dark Incandescence)中展示了這位蜚聲國際的藝術家的靜物與人像系列創作。展覽標題援引自古斯塔夫·福樓拜的作品《福樓拜在埃及》。評論人科斯蒂·貝爾(Kirsty Bell)曾經說:“福樓拜通過起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描述,對中產階級最為日常的生活細節作出了非凡的刻畫,這種能力對佩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Huang Yong Ping 黃永砅
2018.4.28-2018.6.9
黃永砅頗具歷史重要性的作品《沙的銀行、銀行的沙》構成了他在格萊斯頓畫廊的此次展覽。而這也是這件作品完成二十年以來,在紐約進行的首次展覽。通過使用不穩定的材料,藝術家將位於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原外灘滙豐銀行大樓轉化成為一座脆弱的被遺忘植物,看似隨時都有可能隨時崩垮。而作品的脆弱性與暫時性,則視覺化呈現了這棟建築在時間變遷中所目睹的動盪過往和權力更迭,展開了一段更為深刻的敘事。
4,Ian Cheng: BOB 鄭曦然:BOB
2019.1.31-2019.3.23
作為備受矚目的年輕藝術家,鄭曦然(Ian Cheng)于格萊斯頓畫廊的首次個展“BOB”呈現了其“人工生命”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作品《BOB(Bag of Beliefs)》。這條誕生於人工智慧技術、不斷變化的巨蟒進一步發展了藝術家常用的模擬技術手段,持續聚焦於個體處理意外情況的能力。在其生命歷程中,“BOB”的身體、頭腦及個性會因為各種意外狀況而發生改變,這些意外也會變成早就“BOB”的日常。某種意義上,鄭曦然這件高度主觀的作品也被譽為代表了科技發展下當代藝術創作的某種未來啟迪。
5,Sarah Lucas: Honey Pie 薩拉·盧卡斯:蜜糖派
2020.3.6–2020.4.25
薩拉·盧卡斯(Sarah Lucas)的展覽“蜜糖派”(Honey Pie)展出了藝術家近些年創作的“兔子”系列軟質雕塑及青銅雕塑。自1997年,盧卡斯就開始創作“兔子”系列作品,而在此次展覽中出現的作品也拓展了藝術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蜚聲國際時,以絲襪、軟質填充物、椅子、混凝土及青銅為主要元素所塑造的獨特視覺語言,展現了其將日常材料轉換為複雜觀念性物件的高超技藝。也是在這一系列作品中,盧卡斯質詢了關於性別、性向及身份等迫切的社會問題。
項目活動
1, 黃永砅個展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
3月17日,黃永砅個展“蛇杖Ⅲ:左開道岔”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持續至同年6月19日。本次展覽由侯瀚如擔任策展人,這也將成為PSA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裝置展。
在羅馬MAXXI、北京紅磚美術館的相繼展出後,來到上海的黃永砅共帶來25件作品,除了《頭》、《蛇杖》等數件大型裝置外,更回顧性地重訪了其早年作品,其中多件作品更為國內首次展出。
2,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重生之河》作品亞洲首映 2016.9
“《重生之河》——馬修·巴尼作品亞洲首映”於2016年9月22日至24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影片連續播放三場。9月24日下午馬修·巴尼本人出席了其藝術創作座談會。而他的另一部重要影像作品也於9月16日起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映。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公開放映。
3,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中國首場個展於上海外灘美術館開幕 2017.7
法國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在中國的首場個展“共此時”(Synchronicity)於上海外灘美術館開幕。精確計算的電腦程式、即興發生的“達郎”(dalang)表演,甚至無法預測的天氣環境共同決定了展覽中的的聲色光影變幻,他的創作橫跨電影、雕塑、素描和文本等多種媒介。
4,托馬斯·赫賽豪恩(Thomas Hirschhorn)中國首次個展於上海McaM 明當代美術館舉行 2018.11
“重塑”(Re-Sculpt)是藝術家托馬斯·赫賽豪恩在中國的首次個展,藝術家通過對“廢墟”的美學探索,賦予無事實、無面目的真理以形式,討論毀壞與創造的錯綜關聯和悖論。明當代美術館2000平米的空間作為藝術家的臨時工作室將被“重塑”成為一個無等級的抵抗性空間。同時,在這個不穩定的廢墟圖景中還設有兩個“庇護所”,作為在展期中進行創造和生產的工作坊空間,向所有公眾開放。人人都可以進入這個空間,使用工作坊提供的材料創造自己的雕塑。
5,馬修·巴尼大型個展《堡壘》於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2019.9
2020年9月28日,美國當代藝術家馬修·巴尼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堡壘》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呈現。馬修·巴尼被稱為美國上世紀90年代最有創作活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混合了表演、攝影、錄像、裝置和電影等語言形式。UCCA館長田霏宇表示:“巴尼以其在創作的敘事、形式和技藝方面的持續創新,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一直為中國當代藝術家提供重要的靈感和參照。我們非常高興能通過這次展覽為觀眾介紹藝術家最新系列的作品,”
6,讓-呂克·米藍(Jean-Luc Mylanyne)展覽《天堂之秋》於龍美術館開幕 2019.8
2019年8月31日,讓-呂克·米藍迎來了在中國的首次美術館級別展覽“天堂之秋”。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與自然日照呼應的空間裡,展示了約40幅藝術家於1979年至2008年間創作的作品。
7,薩拉·盧卡斯(Sarah Lucas)亞洲地區最大規模個展在紅磚美術館開幕 2019.11
2019年11月1日,英國重要藝術家莎拉·盧卡斯在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展覽——“莎拉·盧卡斯” 在紅磚美術館開幕,呈現其30多年來藝術生涯100餘件重要代表作和特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新作,全面介紹了桀驁不馴的盧卡斯的作品及創作歷程。
8,法國藝術家西普瑞安·蓋拉德(Cyprien Gaillard)個展於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呈現 2019.11
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1月12日,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將呈現法國藝術家西普瑞安·蓋拉德個展“海灣到海灣”(Ocean II Ocean)。蓋拉德是當今國際當代藝術界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在油罐藝術中心舉辦的“海灣到海灣”展覽是蓋拉德在中國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展覽不但會呈現藝術家於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中的新作,同時蓋拉德的標誌性代表作品也將在中國首次呈現。
9,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首箇中國個展於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2020.8
2020年8月14日,“伊莉莎白·佩頓:練習”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這是藝術家伊莉莎白·佩頓在中國的首次個展。 充滿力量感的筆觸、標誌性的色彩選擇和簡潔的畫面結構,引領觀者進入畫中人和創作者的精神世界。
藝術家
格萊斯頓畫廊擁有超過六十位代理藝術家。包括: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亞歷克斯·卡茨(Alex Katz)、里爾吉·迪拉瓦尼乍(Rirkrit Tiravanija)、亞瑟·賈法(Arthur Jafa)、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托馬斯·赫賽豪恩(Thomas Hirschhorn)、艾米·希爾曼(Amy Sillman)、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卡羅爾·杜漢姆(Carroll Dunham)、阿羅拉和卡爾薩迪拉(Allora & Calzadilla)、RH·奎特曼(RH Quaytman)、薩拉·盧卡斯(Sarah Lucas)、羅斯瑪麗·特洛柯爾(Rosemarie Trockel)、西普里安恩·蓋拉德(Cyprien Gaillard)、安德羅·維庫亞(Andro Wekua)、讓-呂克·米藍(Jean-Luc Mylanyne)、鄭曦然(Ian Chang)和烏戈·羅迪尼(Ugo Rondinone)等;畫廊也代理包括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及馬里奧·梅茨(Mario Merz)等重要藝術家的基金會與藝術遺產等。格萊斯頓畫廊代理的中國藝術家包括黃永砯(1954-2019)和郭鳳怡(1942-2010)。
影響/榮譽
多年以來,作為格萊斯頓畫廊的創始人,芭芭拉·格萊斯頓(Barbara Gladstone)女士曾數次登上“ArtReviewPower100藝術權利榜”,以其姓氏命名的當代藝術畫廊不僅僅是藝術家的搖籃,更是一部行走的當代藝術史。
在過去的幾年中,過熱的藝術市場已然變成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工業,對此,芭芭拉·格萊斯頓女士卻表示:“藝術市場並不像是地產銷售或股票市場。我們的行業是基於人際關係而開展的。”對格萊斯頓畫廊而言,與藝術家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