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脈蕨

格脈蕨

格脈蕨是真蕨植物葉化石的一種,存活於晚三疊世至中侏羅世,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及北美,在中國上三疊統發現的化石很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格脈蕨
  • 拉丁學名:Clathropteris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雙扇蕨綱
  • 時期:晚三疊世至中侏羅世
  • 分布: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
  • 植物屬性:古生物
形態特徵,存活年代,地域分布,研究意義,

形態特徵

似網脈蕨,但葉柄頂端左右分叉後向外彎曲,羽片著生於其內側(凸面)成掌狀。羽片較寬,且分裂較淺,二級側脈常連線成長方形的大網眼,網眼內又有細網脈及盲脈。孢子囊群著生於背面細網孔內。

存活年代

格脈蕨存活於晚三疊世至中侏羅世,其中以晚三疊世最盛。

地域分布

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等,其中在中國上三疊統發現的化石很多。
它們主要分布在盆地湖沼地帶及溝谷水分充足,氣候溫濕地區,代表近海的熱帶、亞熱帶濕熱氣候環境下的植被。

研究意義

地質時期植物區系的形成和演變與地球變遷和古環境變化有必然聯繫,地理環境的急劇變化,引起了古植物的巨大發展。對格脈蕨植物群的研究已經表明,廣東植物區為典型的華夏植物區系的性質,是晚古生代華夏植物區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還證明了川滇古陸是我國西南地區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的起源中心,並導致這些植物從東喜馬拉稚向東延伸,穿過整箇中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向南擴至雲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