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蒙古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格爾木蒙古羊養殖基地乾旱少雨,日照強烈,蒸發量大,氣壓低,多大風,霜凍,冰雹,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短促,晝夜溫差大。格爾木蒙古羊屬肉脂兼用短脂尾粗毛羊,羊頭形略顯狹長,鼻樑隆起,體質結實,體格大,胸寬深,肋骨開張良好,胸深接近體高的1/2,背腰寬平,後軀發育良好。尾肥大,尾中部有一縱溝,將尾分成左右兩半。四肢細長而強健。體軀毛被多為白色,頭、頸與四肢多有黑色或褐色。無異味,具有鮮羊肉的特有氣味,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凝結於肉湯表面,具有羊肉湯固有的香味和鮮味。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格爾木蒙古羊”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產品特點,外在特徵,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特徵
格爾木蒙古羊屬肉脂兼用短脂尾粗毛羊,是在當地特定的自然氣候和生產方式下,經過長期的自然和人工選擇而逐漸育成的。衛拉特羊頭形略顯狹長,鼻樑隆起,體質結實,體格大,胸寬深,肋骨開張良好,胸深接近體高的1/2,背腰寬平,後軀發育良好。尾肥大,尾中部有一縱溝,將尾分成左右兩半。四肢細長而強健。體軀毛被多為白色,頭、頸與四肢多有黑色或褐色,主要分布在格爾木烏圖美仁鄉、郭勒木德鎮。
品質指標
格爾木蒙古羊肉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富含各種必需胺基酸和微量元素。鮮肉失水率(%)≤25;系水率(%)≥60;鮮肉屠宰後1小時的pH值為≤6.0,24小時的pH值5.5-5.9,肉色(肌紅蛋白)≥180微克/克。每100克鮮羊肉中揮發性鹽基氮≤15.0毫克,蛋白質含量≥20克;脂肪含量≥5克;胺基酸總量≥19克。經與青海藏羊對照《青海藏羊肉的品質特性研究》,每100克格爾木蒙古羊肉中蛋白質含量比青海藏羊高0.84克,胺基酸總量高出1.2克。尤其是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含量每百克分別達到59和640微克,對於人體增加抵抗力、防止記憶力減退、頭髮枯乾、肌肉痙攣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肌肉有光澤、色澤紅潤,脂肪乳白色;肌肉結構緊密、有堅實感、肌纖維韌性較強,纖維清晰有堅韌性,彈性好,指壓後的凹陷立即回復; 外表濕潤,不粘手; 無異味,具有鮮羊肉的特有氣味; 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凝結於肉湯表面,具有羊肉湯固有的香味和鮮味。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和郭勒木德鎮,南與玉樹州相鄰,北與大柴旦、茫崖接壤,西至新疆和芒崖行委,東與都蘭縣相鄰;區內海撥2675-6000多米,屬高原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蒸發量大,乾燥多風,鹽鹼性大,境內河流密集。整個地勢呈現西南高、東北低。由盆地邊緣到西台吉乃爾湖,依次為高山、戈壁、風蝕沙丘、沖洪積平原、鹽沼和鹽湖。沖洪積平原細土帶,土層較厚,為灰棕漠土,土壤含鹽量較低。西南有祁漫塔格山、沙松烏拉山、布喀達坂峰等自西向東延伸,山頂高程大部分在5000米以上,終年積雪。境內鹽土面積大,集中分布在洪積扇緣細土帶以下的湖積平原河寬谷地帶。草甸鹽土是在半水成環境中發育的土壤,沼澤鹽土多分布在湖泊周圍以洪積扇緣地下水溢出地帶地窪處,與草甸鹽土交錯分布,鹽土區地下水位高,土體濕潤,有機質含量在3%左右,多生長耐鹽植物,牧草繁茂,覆蓋度80%左右宜於牧業發展。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4600-5200米崑崙山的和烏圖美仁山海拔4700-6200米的高山地帶,面積3513.3萬畝。氣候濕冷,植物群落較為豐富,草叢低矮,根系密集,覆蓋度70-90%,為夏季草場。灰棕漠土:分布在盆地傾斜平原海拔2800-3600米之間的地帶。此類土壤是在溫帶荒漠乾旱條件下形成的,植被單調,有根系發達的耐旱灌木和小灌木生存,覆蓋度5-18%。石膏灰棕漠土和灰棕漠土有灌木和小灌木存在,可防風固沙。石膏鹽盤灰棕漠土,農牧業無利用價值。灌溉灰棕漠土,分布在洪積扇緣的細土帶,為格爾木市的農業種植區,有耕地6.24萬畝,並有水草豐富的綠洲,可做冬季放牧草場,有利於格爾木蒙古羊的養殖。
水文情況
格爾木蒙古羊養殖基地格爾木河、托拉海河、大灶火河、小灶火河、那棱格勒河,均發源於崑崙山區,除格爾木河和那棱格勒河發源於終年積雪的高山區。那棱格勒河為柴達木盆地第一大河,發源於崑崙山脈阿爾格山的雪蓮山, 源頭冰川面積572.79億立方米,年冰川融水4.58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3.8 立方米/秒,最終匯入東、西台吉乃爾湖。格爾木河為柴達木盆地第二大河,發源於崑崙山北麓,源頭冰川面積271.3平方公里,年冰川融水量1.0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4.8立方米/秒,最終匯入東達布遜湖。
氣候情況
格爾木蒙古羊養殖基地地勢開闊,地面坡度約為4-6%,東西長,南北短,呈一帶狀。乾旱少雨,日照強烈,蒸發量大,氣壓低,多大風,霜凍,冰雹,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短促,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3225-3264小時,植物生長期日均日照8.7-10小時;年平均氣溫5.1-5.9℃,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零下40℃。年降雨量在23.6-68.0毫米之間,年均蒸發量2386-2927.7毫米。無霜期70-215天,作物生物期169天。盆地風力強勁,年均風速3.5米/秒,最大風速40米/秒,多為偏西或西北風,平均每年大風天22.6天,沙暴天數為16天。高寒缺氧,少雨多風,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山區和灘地有連綿的草場,草原類型屬草甸草原類型。
歷史淵源
格爾木是蒙古語,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爾木蒙古族放牧的格爾木蒙古羊,是元朝時東台吉乃爾部落的一個分支,由於德天獨厚的天然草場資源放牧,格爾木蒙古羊作為蒙古族“那達慕”或喜慶節日、祭敖中以全羊席,手抓羊肉等美食。
“蒙古羊”一詞大約始於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隨著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北方各部落形成統一民族後,蒙古族飼養的綿羊隨統稱蒙古羊。
隨著歷史上蒙古族的遷移而帶來了生產和生活資料,其中也帶來了脂尾型粗毛種格爾木蒙古羊。由於產區地處柴達木盆地特定自然環境中,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培育,形成了格爾木蒙古羊適應惡劣生長環境和氣候條件特性。
2013年,格爾木那棱格勒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申報的“格爾木蒙古羊”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生產情況
2005年,永昌縣已雜交改良蒙古羊雜種一代10多萬隻。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格爾木蒙古羊”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格爾木蒙古羊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東經90°4′40′′-95°40′10′′、北緯35°53′10′′-37°24′10′′,覆蓋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的那棱格勒、柴開、察汗烏蘇、敖包圖、哈夏圖、烏蘭美仁、白力其爾、俄日騰、巴勒格圖和郭勒木德鎮的拖拉海、阿拉爾、清水河、漁水河、秀溝等蒙古族牧業村總計14個。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3-03-1362。
質量安全規定
格爾木蒙古羊飼養產地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的相關規定;飲用水符合NY2057無公害牲畜飲用水水質標準;土壤環境質量符合HJ568 -2010畜禽養殖產地環境評價規範;羊肉及其產品符合NY5147-2002無公害食品 羊肉標準。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
格爾木蒙古羊放牧區內水草資源豐富,牧草以禾本科、莎草科為主,主要有紫花針茅、高山嵩草、蘆葦和拂子茅等,產草量高,季節、年間不平衡,草群低矮,耐牧性強,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2、飼養條件和飼養方式
生長在格爾木蒙古羊保護區域範圍內的天然草原,保持純天然放牧飼養方式,自然放牧。
3、飼養管理
3.1管理技術
3.1.1組群
3.1.1.1畜群結構:羊群母畜比例保持在55%-70%,後備母畜比例為15%-20%。
3.1.1.2性別比例:公母比例為25隻-30隻配一隻公羊。
3.1.2選留淘汰
3.1.2.1選留淘汰:分別在產羔期、斷奶期、周歲選留高產母羊與其後代,及時淘汰低產、老齡、體型不良及不孕母羊;將準備出欄的羊只與老弱殘羊單獨組群,在枯草期前經過放牧育肥後銷售。
3.1.2.2留種與去勢:選留衛拉特蒙古羊特徵明顯的公羊做為種用,鑑定不合格的後備公羊和淘汰種公羊,採用手術法或結紮法進行去勢。
3.1.2.3剪毛:每年剪毛一次,在6月份進行。
3.2、飼養技術
3.2.1種公羊: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體質健壯,精力充沛。補飼必須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3.2.1.1非配種期:在冬季和早春沒有配種任務時,種公羊每天歸牧後自由舔食營養舔磚或補飼精料0.5千克、乾草1千克-2千克,充足飲水。
3.2.1.2配種期:種公羊每天補飼精料1千克,青乾草2千克,胡蘿蔔0.5千克-1.5千克,食鹽15克-20克,充足飲水。
3.2.2繁殖母羊:蒙古羊多在18月或齡體重達到成年體重的65%時初配,母羊利用期為3-6年。
3.2.2.1空懷期:在配種前一個月,對母羊實行短期優飼,維持哺乳後期的飼餵量,提供優質青乾草和精料,對體膘差的還要額外添加營養,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
3.2.2.2懷孕前期:母羊懷孕的前三個月除放牧外,根據草場牧草情況少量補飼。使母羊保持較好膘情,不吃霜草或霉爛飼料,不使羊受驚嚇。
3.2.2.3懷孕後期:這個階段飼養管理的目的是,為母羊在哺乳期掉膘儲備體能和體膘,提高母羊泌乳力。為胎兒生長提供營養,增加胎兒初生重,提高羔羊成活率。出牧、歸牧、飲水、補飼都要慢而穩。在較平坦的牧場上放牧。作好產前準備工作,如圈舍、飼料、飼草、藥品用具,清理產房並進行徹底消毒。
3.2.2.4哺乳期:這個階段飼養管理的目的是,促進母羊多採食,提高母羊泌乳力,不使母羊過份掉膘,增強母羊再次繁殖的能力。母羊在產後4周-6周增加精料,放牧時間由短到長,距離由近到遠,保持圈舍清潔、乾燥。哺乳母羊每天出牧、歸牧和中午哺乳各一次。
3.2.3育成羊:以放牧為主,冬季每天補飼精料0.2千克-0.5千克,達到18月齡時配種。
3.2.4羔羊:初生羔羊在生後1小時內吃初乳,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產羔房勤換墊草,保持乾燥。發育正常的羔羊,3月齡-4月齡斷奶。
3.3放牧:格爾木蒙古羊實行劃區輪牧,根據草場類型、時間、草地載畜量和寄生蟲的侵襲動態等,將天然草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輪牧區,每個輪牧區又按照地形、地勢、水源、交通、草質、和羊群情況,劃定出適合不同羊群的放牧草場。
4、疫病防治
認真按照《動物防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農牧部門開展動物疫病防疫工作的安排部署與要求,加強羊只疫病預防。做到以防為主、治療為輔、日常飼養管理為重點的預防工作。
3.4.1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在日常管理中保證營養平衡,防止營養物質的缺乏,對於妊娠後期母羊和羔羊更應該注意,要嚴格按照飼養管理標準進行;防止羊採食霉變飼草、毒草和噴過農藥的飼料;不能飲用死水和污水,以減少寄生蟲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襲;羊舍要保持清潔、乾燥、通風;要經常保持運動。
3.4.2嚴格遵守檢疫制度。積極配合畜牧獸醫防疫監督機構定期做好羊的檢疫工作,尤其從外地引進的羊只,要經畜牧獸醫部門嚴格檢疫,購回羊只後要隔離飼養1個月,經仔細觀察無病後才合群飼養。
3.4.3定期進行預防接種。根據本地區歷年發生傳染病情況和地方病病流行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式,按計畫進行預防接種,以防羊只感染傳染病。一般在3月-4月、9月-10月進行羊口蹄疫疫苗接種;3-4月、9-10月份進行羊黑疫疫苗接種;8月進行羊四聯、肉毒疫苗接種。
3.4.4定期驅蟲。根據當地寄生蟲的流行情況,在春、秋選用肝蛭淨和多普達等各驅蟲2次,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驅蟲次數,兩次驅蟲間隔時間為7天,對驅蟲後10天的糞便進行收集發酵處理。剪毛後10天對羊用蟎淨、敵百蟲粉等驅蟲藥物只進行藥浴,驅除外寄生蟲。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1.2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1.3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1.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1.5經審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標誌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1.6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方可在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活動。
1.7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檔案,如實記載地理標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連讀檢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2、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3、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