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震資料研究南海北部陸緣晚新生代海平面變化史》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鐘廣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根據地震資料研究南海北部陸緣晚新生代海平面變化史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鐘廣法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以南海北部大陸邊緣中部ODP184航次鑽孔所在的東沙及其附近海域為目標海區,以晚新生代地層為研究對象,套用地震地層學原理和申請者近年來提出的根據區域地震資料估算全球海平面變化幅度的定量模型及方法,根據高解析度區域反射地震資料,輔以ODP184航次4個鑽孔的高精度地質定年數據,開展地震層序和海平面變化研究,建立南海北部晚中新世以來的高解析度區域地震層序格架,重建晚中新世以來南海北部大陸邊緣區域相對海平面變化歷史,進而提取全球海平面變化信息,編制相對及全球海平面變化曲線,揭示晚新生代南海北部大陸邊緣區域相對海平面變化及全球海平面變化規律,驗證國際上流行的全球海平面變化曲線,為全球海平面變化研究提供來自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的數據。
結題摘要
根據高解析度反射地震資料,結合大洋鑽探(ODP)184航次鑽孔年代地層數據,研究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晚新生代海平面變化史。建立了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經ODP鑽孔精確年代標定的高解析度地震年代地層剖面,在晚中新世以來的地層中識別出了24個層序,包括晚中新世9個,上新世6個,第四紀9個。選取珠江口盆地東、中、西部及瓊東南盆地共4條骨幹地震大剖面開展精細地震層序劃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部位層序發育特徵存在差異,珠江口盆地晚中新世以來層序的疊加樣式在不同時期表現為進積型,但總體趨勢表現為退積型,而瓊東南盆地總體表現為進積型。基於高解析度地震層序分析,結合年代地層圖,總結出了晚新生代以來區域相對海平面變化特徵,珠江口盆地相對海平面變化總體表現為海侵趨勢,與Haq曲線相反;而瓊東南則為海退趨勢,與Haq曲線一致。此外,不同區域相對海平面變化旋迴個數存在差異,珠江口盆地東、中、西部晚中新世以來分別發育有24、18和10個旋迴,而瓊東南盆地則高達30餘個。不同地區相對海平面變化旋迴個數的差異與地震剖面的解析度及地層發育的完整性等因素有關;而旋迴演化趨勢的不同則主要與區域構造沉降活動及物源供應的差異有關。本項目建立的區域地震地層年代剖面及相對海平面和差異構造沉降變化研究結果,對於南海海洋地質基礎研究及油氣、水合物資源勘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