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殼界面構造與量子點光學性質單分散》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彭笑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殼界面構造與量子點光學性質單分散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彭笑剛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通過合理設計、系統理解核-殼量子點核殼界面以及納米晶配體界面,本項目旨在建立新一代量子點合成與光學性質的關係。量子點材料尺寸單分散、形貌單分散已基本解決。但作為性能獨特的新一代發光材料,其發光性質單分散則一直困擾著整個領域,這一方面阻礙了量子點的高科技套用,另一方面使這類材料的一些基本科學問題沒有答案。實驗上,即使是研究最多、發展最好的II-VI和III-V族半導體量子點,它們的螢光衰變依然呈多指數。單分子光譜技術展現出,即使是最好質量的量子點,同一樣品中不同粒子發光性質實際不同:不同的閃爍特性、不同的螢光衰變動力學。本課題組集10多年經驗,最近終於發現在特殊條件下製備出的一種特殊成分的量子點(立方CdSe/CdS核-殼量子點)的螢光成單指數衰變。以此為立足點,本課題組擬系統研究該類新型量子點、發展相關的合成化學、理解界面對光學性質的決定性影響,最終建立量子點光學性質單分散理論模型。
結題摘要
量子點作為性能獨特的新一代發光材料,在顯示、照明、生物標記等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光學性質單分散是當今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本項目以“量子點激發態的合成控制”新思路為指導思想,確立了量子點“光學性質單分散”的基本指標,發展了螢光單指數衰減核-殼量子點“層與層”的外延生長模式,設計併合成出一系列幾乎覆蓋全可見光譜範圍的非閃爍和抗光漂白量子點。本項目系統研究了核殼量子點的納米晶-配體界面,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量子點“熵配體”概念,通過調節合成過程中配體的動力學,證明了量子點的激發態性質與其表面性質密切相關。此外,本項目還擴展研究了量子點光化學性質、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和電激發單光子源,並取得突破性成果。上述研究為理解量子點激發態性質、全面實現量子點作為獨特發光和光電材料提供關鍵的科學基礎,為高性能器件的製備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量子點發光和光電領域,高性能量子點材料與器件將直接影響國際顯示產業下一代產品的選擇與發展方向。